耄耋老人龍啓明談滇緬抗戰

  龍啓明,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半個多世紀,但關注與追憶卻從未散淡。在國內唯一健在的“飛虎隊隊員”龍啓明家中,他說自己不是什麽英雄,只是一個愛國的軍人。

  龍啓明家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革新村的一幢老式樓房中,家裏佈置得有些西洋風格。和著他那英文、重慶話和普通話夾雜的講述,讓人感受到獨特的人生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特殊烙印。

  狼煙四起,國恨家仇造就“天之驕子”。

  如果沒有戰爭,龍啓明不會成爲飛行員。

  1923年龍啓明生於香港的小康之家。1941年12月,香港被日軍攻破淪陷。當時的龍啓明剛從香港英文學院進入香港政府工學院機電工程專業,學業被迫中斷。

  1942年他離開香港,輾轉7天到達桂林。龍啓明本想在廣西大學讀書,但因是逃難過來口袋裏沒有錢,未能繼續在大學深造。1942年6月,他們偶然看到中國航空委員會招收留美空軍學員的通知,便想試試看。龍啓明的數理化和英語科目取得了優秀成績,9月底發榜的時候,龍啓明和兩個香港同學竟然都被錄取了。

  6天後,被錄取的留美空軍學員乘坐飛機抵達戰時首都重慶,這是他第一次坐飛機。由於戰事吃緊,這批學員以一腔報國熱血,僅在印度和美國接受了短期培訓,就於1943年3月回國投入戰鬥。

  1944年,龍啓明父母從香港到內地途中不幸被日軍炸死。國恨家仇讓龍啓明非常渴望能早日飛上天去打擊日本法西斯,然而命運卻將他帶到了有著“死亡航線”之稱的“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抗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運輸通道,全長500英里,沿途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峰背。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1000多架運輸機在此突破日軍封鎖,爲中國戰場運送了80萬噸戰略物資和超過3萬人員。在駝峰航線上,中美航空隊共損失500多架飛機,其中美國空軍損失飛機468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及機組人員共1579名。

  剛剛20歲的龍啓明就這樣開始了金戈鐵馬的空中戰鬥生涯。國難當頭,他對自己所處的危險全然不知,只是60多年後的今天回憶起往事,才想起那無數個驚魂時刻和生死一線。

  由於中緬公路被日軍切斷,駝峰航線承擔了一切戰略物資的運輸。龍啓明回憶說,當時基地100多架飛機,每天都要往返昆明和印度一個來回,6小時內飛行700多公里。

  由於日軍的襲擊,中美航空隊只能改爲夜間飛行,晚上從昆明起飛到印度,運送遠徵兵,半夜再返航帶回汽油等物資。然而,運輸機在這條航線上穿越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時,由於高度不夠只能在峽谷裏穿行,再加上這裏強烈的氣流變化,一旦發生意外,機組人員難以生還,被人稱爲“死亡航線”。而夜航又無疑增大了危險的可能性。

  也許是命運的偏愛,龍啓明在飛行中多次死裏逃生。“有一次在飛行中,我們剛收到基地關於日軍飛機正前來攔截我們的資訊,就看見前方出現幾個黑點。我知道1分鐘內日軍飛機就到眼前,趕緊翻身鑽進了雲層裏。”龍啓明平靜地說。

  在日軍一次轟炸機場行動中,龍啓明被迫一直在空中盤旋躲避,最終將燃油耗盡後迫降。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能夠化險爲夷,龍啓明的身邊幾乎每天都發生著生離死別。每天大家坐在一起說起犧牲的戰友似乎變成很平常的事情。“當時也替犧牲的戰友難過,但是誰又知道哪一天輪到自己呢?那個時候我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駝峰航線飛行了2000多個小時後,1944年6月,龍啓明等6人被挑選進入了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第14航空隊,正式成爲“飛虎隊”轟炸機飛行員。

  “飛虎隊”,即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1943年改爲第14航空隊。至抗戰結束,第14航空隊共擊落日軍敵機2600多架,擊沈或重創日軍軍艦44艘,擊斃日軍官兵6萬多名。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也因此家喻戶曉。

  成爲轟炸機飛行員讓龍啓明覺得很痛快,原來接受的轟炸機培訓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剛剛加入,龍啓明就被派往加爾各答負責緬甸臘戍、密支那、仰光等區域的日軍目標的轟炸任務。當時日本在太平洋地區戰事緊張,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那裏,而在原來佔領的東南亞地區卻少有部隊。但東南亞地區卻是日軍糧食等軍用物資的儲備地,龍啓明的任務就是切斷日軍的“後援”。

  “我時刻準備戰鬥,飛入轟炸區域內就打開電門,等目標出現就直接射擊和投彈,這樣日軍根本來不及反擊。”回憶起與B25轟炸機在一起的時刻,龍啓明顯得格外興奮。因爲太想準確擊中目標,龍啓明和他的戰友們都是盡可能低飛,但這也讓他們更容易被敵軍擊落。龍啓明在一次轟炸任務中,機尾被擊中14槍,僥倖安全返回。

  良久沈默之後,老人又點燃了一根香煙,思緒仿佛也被嫋繞的煙霧帶到了過去的烽火歲月。“沒有經過那場戰爭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那樣的心情和憤慨。中國到處被日軍炸得慘不忍睹,屍骨遍野,到處都是殘缺的房屋和街道,逃難的人哭著喊著擠在人流中聲嘶力竭。我們只想著有一份力量就要消滅一個敵人。”龍啓明黯然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