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简介】 历史战役】 【历史人物】 【抚今忆昔】 【援助老兵】 【图片集】 【留言板】 【远征军忠魂馆】 【返回首页 

寻找史迪威公路“零公里”

>> 返 回

作者:戈叔亚

1月12日,史迪威公路的第一车队出发了!——历史上的今天


图:第一车队出发

前天我看“历史上的今天”,才发现1月12日是“第一车队”出发的日子。“第一车队”是美军,以及沿途老百姓对被日军切断了2年多的这条多灾多难的滇缅公路重新开来的第一支满载战争物资的车队的称呼。

赶快寻找当年的资料和我们去印度考察的图片,慌三慌四忙活了很长时间,结果直到今天才把资料凑齐献给大家,十分抱歉。

从今天开始,我将随着第一车队前进的路程,介绍史迪威公路沿途的情况。今天介绍的是车队第一天离开印度进入缅甸的情况。


图:第一车队出发的新闻图片

那天出发的情形

1945年的1月12日,刘易斯·皮克将军,这位身材高达、灰色头发的利多公路的建设者亲自率领第一车队。车队由113辆车组成,人员还包括65名电台、杂志和报纸的记者。在利多“零公里处”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后,满载着战争物资的车队就出发了。

这一天一大早,刘易斯·皮克准将召集所有司机来到他的身边,讲话非常简单。“嗨!”他说:“再过几分钟,你们将开始创造历史的冒险。你们将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将第一批车队开到中国。这意味着我们每一辆车都要到达。好了,开车吧!”

7点30分,发动机在停车场一同轰鸣,车队在早晨的薄雾中驶上利多公路。车队有不同的型号的车辆,包括宪兵的摩托车、吉普车、1/4吨小货车、GMC(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和万国牌卡车、炮车和救护车等等。有少数的官兵和护士欢送我们。车队缓慢地行驶在宽敞、尘土飞扬的路上,为了预防空袭,车辆之间的间隔很大。

寻找“零公里(零英里)”处

资料上说,刘易斯·皮克将军是在“零英里”处发表简短的计划的,讲完话以后,“发动机在停车场一同轰鸣”。文章当中还说,不少美国兵跑到“零英里”的标志处拍摄招牌留念,然后在爬上汽车。这说明“零英里处”就是在停车场附近。


图:零英里处早期的照片。注意看,这个照片上没有写“Stilwell Road(史迪威公路),说明是在第一车队到达昆明,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之前的时期,很可能第一车队那天出发时,”零英里“处就是耸立着这个照片。



2008年5月28日,我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陈志文也是匆匆赶到利多(雷多),马上下车慌慌张张寻找“零公里”标志。

今天的利多(雷多),也和任何一个衰落的小镇一样,有一大群游手好闲的年青人无所事事,他们看到我们后,马上走过来看热闹。我们用蹩脚的英语说“Zero kilometer(零公里)”!马上青年人不约而同地指着公路通向边境的远方,并用手比划一个方块的图形。我们明白,他们的意思是说,在那里有一个招牌,不会走错的!

我们的车开出利多小镇数公里,我们才发现了这个标志着“零公里处”的招牌。

我们知道,当年这里也有一个招牌。两个招牌展示的英文地名完全一样,不同的是,老招牌上显示的距离是英里,新路牌是公里。两块招牌上写得终点站都是一个:那就是我的家乡昆明,距离1736公里!


图:新的招牌上还写着:

Stilwell Road——史迪威公路

Rejuvenate our lifeline——为了使我们的生命线焕发青春

Revitalize our relationship——为了使我们的对外关系获得新生

Reach out beyond the borders——到边境去!


图:旁边还有一个超级迷你型的史迪威公园



原图说明:Zero Mile Mark on Ledo Road
表明这里应该是“零英里”招牌处

从当年美国人拍摄的航空图片(说明上这是“零英里处”)看,尽管公路宽敞,但是并没有停车场。以此我们推测,停车场和“零英里”的招牌之间仍然有一段距离。这样,我们无法判定刘易斯·皮克将军著名的讲话,到底是在停车场,还是在“零英里”的招牌处。

另外,老照片上写着是“史迪威公路”,而史迪威公路是在车队到达昆明以后才命名的,所以,这张照片显示的“零英里”处,显然也不是第一车队出发是的那个招牌。

另外,老招牌上显示“零英里”招牌处的公路旁边就是铁路,而现在的“零公里”处却没有铁路!因此我们也无法判定,印度人竖立这个“零公里标志”的地方,到底是不是原来的“零英里”的地方!



原图说明:Tirap River Bridege
这张图片是在鬼门关之前,因此我们推断,我们可能到达了这里。


图:这是我们经过的一个桥梁,估计是Tirap River.

本来我们是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对照照片考察的,但是由于我们在前往有着中国第十独立工兵营的墓地途中被印军阿萨姆步兵第29营的驱逐,晚上我们非常狼狈地回到利多时,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大小旅馆敢于接待我们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接到了部队的通知才这样的。结果,我们无法在利多停留,而是寄宿在司机阿奴普的家里,这里是阿萨姆著名的茶园。



图:这是当年的利多小镇

资料记载的当年的情况:

零英里——利多座落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阿萨姆邦的东北角,位于丛林覆盖的丘陵山脚,也就是著名的纳嘎山区,纳嘎是居住在这里的最原始的狩猎土著的名称。两年前,利多仅仅是遥远的英国殖民地一个肮脏市场的名称,这里有一个茶叶种植园,一个煤矿和一个砖窑,偶尔有一些土著村庄,除此之外就是可怕的能够吞噬一起文明的原始森林。现在,这里成为了盟军在亚洲大陆最大的军需物资的前线集散地。


图:鬼门关

38英里——这是Pangsau(班哨)山谷,最高点(海拔4,500英尺),印度-缅甸边境。从山顶通过峡口,然后就是8英里的陡峭路段,公路弯曲缠绕,可以看到壮丽的全景。在这里,车队就进入了缅甸,

在这之前,车队要跨越一条小溪,这里就是著名的“鬼门关(Gate of Hell)。两年前,十多万败退的中国远征军和印度难民没有跨越过鬼门关而倒毙在了路上。车队看到路边一个一个的土堆就埋葬着这些可怜的人们。

这里还有一个深绿的沼泽湖泊闪烁着向南流动的小湖泊,叫做“不归湖”,传说从这里深入莽莽的缅甸林海的人是回不来的。许多梦想到从古老的印度到另外一个古老的中国的不同民族商人,英国殖民地征服者和梦想家,满怀着发财和探索神秘的希望,的确就再也没有回来。当然也有一些幸运者,其中包括中世纪最伟大的旅行家马克·波罗和美国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图:当年筑路时的情景

穿越班哨丫口时,车队的黑人司机朝顽皮的美国人写的一串招牌发出如同狼嚎般的尖叫,有的吐吐沫,意思是终于离开地狱般的这里了。

这些路牌写着:

“利多-东京公路”、

(DON’T TEAR ME UP, ROLL ME DOWN”)

(NO’T RUIN ME!”)

HEADQUARTER FIRST BATTLION, HAIRY EARS”、“TATE DAM, HOT MAMN, WHAT A DAM!”)

最后是“欢迎来缅甸,这里通到东京!”

(版权说明:本文经戈叔亚先生同意,授权中国远征军纪念网转载自戈叔亚先生 凤凰网博客,版权为戈叔亚先生所有。请勿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欲转载本文需征得戈叔亚先生同意方可。)

  
CopyRight©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渝ICP备07002624号 电子邮件:cn-yzj@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