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动态信息_中国远征军网

动态信息
  • • 1944年反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是如何组建和装备的
    近年来,关于反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部队的很多影视剧、抗日书籍及网文都说1944年的远征军部队接收大量美式装备,各个军、师从头到脚都是清一色美式武器。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的历史中,远征军是怎么组建和装备的呢?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 1941年底,中国为了保住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滇缅公路,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随后国民政府以第5军..... [详细]
  • • 八十年前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将士,一个个离我们而去
    八十年前,中国远征军跨出国门,以大无畏的民族牺牲精神,英勇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史上书写下光辉的篇章。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在1942年仰光危急之时。应英方请求,中方派遣了10个师共10万余人入缅。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保卫战、仁安羌战役等多个战场均表现出色,但日寇势大,英军违背中英共同防御计划,决意放弃缅甸,退守印度。中国远征军不得不分成两..... [详细]
  • • 华侨机工战斗在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是南洋华侨机工的主战场,抢运军需物资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驾车前往缅甸腊戍装载军用物资,经畹町入境,全程1000多公里,每运一次单程就需要七八天时间。每名南侨机工驾驶员开一辆车,车上配备一名卫兵负责保护。..... [详细]
  • • 缅甸密支那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竣工开放
    缅甸密支那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竣工开放仪式10日在缅甸密支那举行。 仪式庄严肃穆,全体人员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默哀,代表敬献花篮,并为纪念设施揭牌。纪念设施位于密支那市郊,建有纪念碑和地宫。其中,地宫占地面积约277平方米,安葬着347名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纪念碑总高约17米,占地184平方米,碑体正面朝向祖国方向,上面..... [详细]
  • •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最惨烈的一战
    松山战役前后共历时了95天的时间,日军苦心修筑的松山要塞被彻底摧毁,共歼灭敌人1250人,但中国远征军付出了伤亡近7800人的巨大代价。松山战役结束后,第8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调到了云南保山进行休整。当第103师师长熊绶春看到了全师只剩下两个连的将士,不禁放声痛哭起来。..... [详细]
  • • 瞻仰腾冲国殇墓园,树起永远民族丰碑
    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此前一直坐山观虎斗,指望得渔翁之利的美国宣布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此时的日本侵略者困兽犹斗,想尽快结束中国大陆战争,全力封锁陪都重庆,迫使蒋介石国民政府投降抽身对付美国人。因此,疯了似的日本人随即席卷东南亚,占领当时由英国统治的缅甸,切断中国云南通往缅甸的滇缅公路,因为自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以后,这是唯一的一..... [详细]
  • • 101岁老兵朱洪斌:远征2年艰苦战斗,我没有住过房子
    1943年,朱洪斌编入中国远征军独立步兵第1团,开赴印度,打通被日军封锁的中印公路,几度出生入死。密支那一战,让朱洪斌终生难忘。“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占据优势地位,防守工事也很坚固,非常难打。”朱洪斌回忆道,“硬攻不行,总部决定改走当地采药人走的山路。”陡峭的悬崖上,举步维艰,不时有士兵和马匹跌入深渊,眨眼粉身碎骨。.....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受训记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由于后路被日寇截断,幸存的新22师、新38师等部共8000人被迫撤入印度境内,这些官兵虽然长途跋涉疲惫至极,武器装备也损失很大,但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中将史迪威决定以这些官兵为骨干重新编练部队,有朝一日打回缅甸,报仇雪恨。 史迪威与英国殖民当局协商后,选定了印度东北部..... [详细]
  •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
    抗战胜利77周年前夕,桂阳县人武部开展多项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 魂兮归来,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建成亦碑亦塔。 碑者,意在彰显中国军人抒忠赴难, 浴血锋镝,攻歼奏捷,扬庥异域。 塔者,意在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让忠魂长眠安息 桂阳县国防教育宣讲员刘艳在刘放吾故居陈列室朗诵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悲壮的碑文,触动了在场参观的子龙..... [详细]
  • • 远征——记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丁嘉民
    滇西抗战纪念馆西侧有一面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面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名字。其中,有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抗日英烈,他就是丁嘉民! 丁嘉民,号德兴,字德新,1918年6月13日生于山东省潍县东乡丁家油房村(现为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丁家社区)。1936年,考入山东省立莱阳..... [详细]
  • • 戴安澜,坚守同古12天殉国!日方:旅顺攻城后未有之苦战
    戴安澜,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心怀满腔报国志,入缅杀敌不顾身,视死如归战日寇,国尔忘家终成仁。 戴安澜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入缅的同古一役更是气壮山河。他率孤军连续奋战12日,最终以第200师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队域外作战的漂亮一仗。 自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上下呼号,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不少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力量也向中国实行人力和物资..... [详细]
  • • 装甲车兵团碾压侵华日军,履带上沾满鬼子血肉
    2018年2月9日凌晨,96岁的远征军抗战老兵钱建民去世。他生前唯一的愿望是:我想亲手摸摸我们中国自己产的坦克! 为了满足老人家的愿望,江苏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装甲旅盛邀钱建民前往驻地参观,并出动6辆新型主战坦克迎接抗战老兵。钱建民用手触摸到祖国自己的坦克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机械化进行曲》: 加速我们的飞轮前进!迈进迈进!迈进迈进! 我们是锥之尖,我们..... [详细]
  • • 驻缅甸使馆清明祭扫中国远征军烈士
    清明节之际,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率使馆人员4月5日驱车200多公里前往东吁市,同中国远征军后裔、当地华人华侨代表共同祭扫中国远征军烈士。 驻缅甸使馆及华人华侨代表向远征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人员默哀追思。 陈海大使在致辞中表示,80年前,4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临危受命,千里赴缅作战,为守护民族尊严、策应亚洲抗日战场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反攻作出重要贡献。..... [详细]
  • • 怒江边的战役
    日军入侵被阻于怒江后,以松山为核心,以平达为右翼,以腾冲为左翼,以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为后方,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滇缅公路中断后,美军开辟了“驼峰航线”继续向中国运输抗战物资,1943年给中国运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并开始对滇西30个师的中国军队进行训练。但这条航线困难重重,风险.....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光复国门之畹町战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中华民族命悬滇缅公路之际,1942年-1945年间,中国远征军在异域、滇西与顽敌日军展开殊死博斗,以生命、鲜血和青春书写了抗击侵略,保家卫国最为惨烈的雄伟辉煌的一页。 畹町黑山门、回龙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重要一战,创全歼日军第56师团本部及余部残敌,开收复国土驱敌出国门之先声,在中国抗战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反..... [详细]
  • • 远征军后人寻亲启事
    远征军后裔寻找在四川成都的亲人,我父亲名宋永焜(别名治尧),家住四川成都市重庆街、湖广会馆街,经营当铺、木厂及普和祥丝棉铺。就读于雅安中学,抗战军兴参加中国远征军后被派入中国驻印军,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缅甸结婚定居,于缅甸腊戌生有四子五女我是幺妹蕙珠。 寻找叔叔宋永铨、号方伟(曾加入空军后因视力问题转为地勤),大姑母宋永清,二姑母宋永凤..... [详细]
  • • 利多公路:中美合作筑成抗战中的希望通道
    1937年,由于卢沟桥烽火的瞬间点燃,使得大部分东南沿海地区都遭日本海军封锁。为了能成功获得对外援助,当时的民国政府曾耗费巨资建立过数条交流管道。其中又以滇缅公路和后来的驼峰航线最为出名。 然而,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利多公路,曾经让整个战区的盟军都为之赴汤蹈火。只是由于诸多意外因素,使得知名度一直非常有限。但这恰恰就是民国当局为自己准备的最后..... [详细]
  • • 施甸抗日驻军旧址群|数万中国远征军入驻施甸与敌对峙
    施甸抗日驻军旧址分别位于施甸县甸阳镇、由旺镇、太平镇和万兴乡。1942年5月,侵华日军沿滇缅公路攻陷我怒江以西的腾冲、龙陵等地,地处怒江东岸的施甸由抗战后方变成了抗日最前沿,数万中国远征军入驻施甸与敌对峙两年多,先后在该县的甸阳、由旺、太平、姚关等地留下了大量的驻扎训练遗址,由于得到当地群众的自觉保护,这些遗迹目前大多保存较好。 旧址群包括.....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中捐躯异域的黄埔将领
    中国远征军先后出动31万余人赴缅作战,其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1.2万余人,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其中5700余人伤亡,近一半黄埔军官伤亡。在入缅作战期间,以身殉国的13位少将(含追赠)以上的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中至少有9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戴安澜将军就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高级将领在缅甸抗日牺牲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远征军将领中殉国的第一人。 那么,除戴安澜将军捐..... [详细]
  • • 日方多次交涉,要求拆除4座跪拜的日军雕像,中国:3个条件
    1944年9月,在中国远征军的英勇抗战下,云南腾冲终于摆脱了日军的控制,得以成功收复,然而最终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数量也达到了9168名。为了能够纪念这些牺牲的烈士们,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清,提出修建一座墓园,至于那些被歼灭的日军,则是被埋在了日军塚,永远以跪拜的姿势面对逝去的远征军,随后墓园前又增加了四座日军高级指挥官的雕像,日日接受着民众的唾弃。..... [详细]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