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动态信息_中国远征军网

动态信息
  • • 国殇墓园:讲述中国远征军英勇抗战血泪史(组图)
    中国网5月19日讯 (记者 唐佳蕾)69年前,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用鲜血和生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腾冲,让极边之城的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第一个光复的县城。如今,这些将士们静静地安息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位于云南腾冲县的国殇墓园。日前,记者一行冒雨来到国殇墓园凭吊英烈。 腾冲县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墓园里松柏参天,青草依依,在绵绵细雨的..... [详细]
  • • 寻访远征军老兵:完成台湾寻访
    5月16日,《让我们铭记寻访远征军老兵》大型媒体公益活动召开台湾寻访小结会。保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蔺斯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远征军老兵是滇西抗战史上的重要部分,他们既是历史见证者,也是民族的英雄,为滇西抗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寻访滇西抗战老兵,关注他们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纪录他们的战斗回忆,对真实纪录这段历史有着深远..... [详细]
  • • 九旬抗战远征军老兵就医报销难
    抗战老兵林协舜希望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我的身子就是一辆破损的车子,车轮扎破了,链条也松了,零件没几个好的,有时被病折磨得让我觉得活着没意思。92岁的抗战老兵林协舜说完这段话,几度哽咽。 解放前,林协舜放弃大学生身份,毅然弃笔从戎远征印度,成为一名远征军战士。解放后,林协舜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支援新疆,直至1976年回到家乡长沙。但现在,林协舜老..... [详细]
  • • 远征军里的西南联大学子
    近年来,以远征军为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颇受关注。一段湮灭在烟云中的历史被钩沉出来,中国远征军渐渐浮现在今人的视野。有不少人去滇西和缅甸寻访远征军的足迹,当一轮明月当空照之时,凭吊战场,在战争的铁与血之间,伫立着西南联大学子的身影。 美国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区的战绩,美国总统于1945年7月6日预立指令(1946年5月14日公布),授给做出卓越.....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的经典之战——腾冲战役
    不久前央视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滇西:1944》,反映的都是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与日寇在西南地区浴血奋战的故事。此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斗之惨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中的腾冲之战堪称是一场经典之战。 腾冲,中国西部云南的一座边陲小城,因抗战后期中国远征军发动的腾冲反攻战役而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1944年5月..... [详细]
  • • 我所知道的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是我跑得最勤的一条路,因为家在滇西,差不多一两年就要跑一趟,每当我奔驰在这条路上时,眼前总会浮现出75年前修路的画面,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丰碑,修筑滇缅公路是云南人民的巨大贡献。 九一八以后,日寇猖獗一时,到1937年9月,已封锁了我国除青岛和租借地以外的全部沿海口岸和海防港口,妄图切断我国际交通,实施禁运,以摧毁..... [详细]
  • • 抗战老兵被误发复员老军人补助 老人拿纪念章正名
    已经89岁的张定乾精神矍铄,身上仍然透着一股军旅生涯的气质华商报记者 赵航 摄 年轻时,他为抗日参加了青年远征军。今年89岁高龄了,他却因为这段历史认定时出现的失误而郁郁寡欢。 昨日,在高陵县崇皇街办船张社区一组张定乾的家中,老人拿出所有证据,为自己抗战老兵的身份正名。 抗战老兵被误发复员老军人补助 张定乾说,2012年3月他向高陵县民政局提交了申报材料..... [详细]
  • • 走近国殇园——感受中国远征军的血与泪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这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首军歌。4年前,我曾经被这部电视剧和这首歌感动得痛哭流涕,4年后,当我踏进位于腾冲县西南来凤山麓的小团坡的国殇园时,那首记载了中国远征军血与泪的军歌仿佛又在耳边回荡。 攻城战役,尺寸必争..... [详细]
  • • 缅甸中国远征军军侨的今昔
    陈格 【摘要】在20 世纪40 年代的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一群特殊的华人中国远征军,也开始了缅甸的侨民生存,和那些因为生计而无奈迁徙的百姓相比,这批为民族救亡而流落他乡的军人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悲怆。散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段特殊历史的产物。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高唱着青年进行曲挺进缅甸的十万中国官兵如今健在的..... [详细]
  • • 浅析滇缅战场上的文化冲突
    摘要 不同文化的视角下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分歧,反映在战场上就是两支军队的文化形态。两支相互敌对的军队之间形成的冲突时我们显而易见;盟友之间的巨大分歧更是失败的前兆。军队上层的分歧表现为政治和战略上的博弈,而微观层次上则表现为士兵的与基层军官的战争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以第一次滇缅之战为例,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文学作品作为微观分析的..... [详细]
  • • 九十三岁远征军秦崇议:心底无私人寿长
    只要你知足常乐,心底无私,就易长寿。今年2月,记者因采访中国远征军老兵的选题,在海南琼中国营阳江农场38队,认识了93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秦崇议。70多年前,秦老因抗日战争失去左腿,一生颠沛流离,倍尝艰辛。 记者看到,秦老拄着拐杖,双眼患白内障只有微弱光感,但他仍坚持帮儿子秦宏铭干农活:养鸡、种木薯、劈柴。秦老说,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平时健康意识强..... [详细]
  • • 远征军坦克手张廷鹏4位战友全部找到
    正驾驶张廷鹏(金陵大学)、副驾驶张练斋(中央大学)、炮手夏良哲(中央大学)、装填手王会期(清华大学)、通讯员曾承策(交通大学)。 68年前,中国远征军战车二营一辆坦克车上,五位高学历热血青年在异国他乡同舟共济浴血奋战,日本投降胜利后凯旋,5人握手一别天各一方。 家住杭州城南清怡花园的远征军老兵张廷鹏,今年已经九十高龄,自从前年突发脑溢血,更..... [详细]
  • • 寻访远征军老兵腾冲行:最后的温暖
    近年来,随着滇西抗战历史的挖掘、整理、宣传,作为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者和战争亲历者,远征军老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们在腾冲寻访到的大多数远征军老兵家里,都看得到各种社会爱心组织留下的痕迹,不过由于年老、贫困、子女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令人堪忧。2009年我们到腾冲寻访过的28名远征军老兵,目前健在的只有4、5个了.....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湘籍幸存老兵回忆入缅作战经历
    原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3团士兵黎模达。图/记者谢长贵 原中国远征军新22师士兵朱锡纯。图/记者谢长贵 战争的印记,早已在老兵心底竖起一座纪念碑。 黎模达,株洲人,当年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文书,曾参加仁安羌战役;朱锡纯,岳阳人,当年是中国远征军新22师士兵,曾逃出缅甸野人山。而今,他们已是垂垂暮年,在他们心底,他们的纪念碑铭刻着什么样的碑文? 黎模..... [详细]
  • • 大理疑似“远征军遗骸”无证据确认 25具骸骨已下葬
    昨日,备受关注的大理远征军遗骸事件主角、大理中和村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三月街场)现场出土的25具遗骸,按照当地民俗,在大理中和峰公墓下葬,入土为安。 仅凭帽徽无法确认身份 本次考古现场出土的物品中,有一枚残缺的铜质圆形徽章,直径约2厘米,很薄,上有青天白日芒状纹饰。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大理中和村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队队长、云南省文物考古研..... [详细]
  • • 远征军老兵,致敬
    前段时间,老人因为求助媒体找寻当年同车战友而广受关注。前天下午,老人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90高龄的张廷鹏,曾于1944年参加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担任战车二营坦克手,与他同车的4名战友,一名来自清华大学,一名来自交通大学,还有两名来自中央大学,他们驾驶的坦克,堪称远征军中学历最高的一辆。 在前天举行的南京大学浙江校友大会上,作为南大校友的张廷鹏..... [详细]
  • • 退伍远征军战士胡洪的故事:“远征”归来种田地
    湘潭在线4月20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吴竹)4月18日,我们走进湘潭县石鼓镇七家坪一户普通农户家中,一位老者接待了我们。这位老者名叫胡洪当年的远征军战士,他向我们讲述了那段催人泪下的从军经历。 往事历历在目 胡洪生于1925年10月21日,家住湘潭县石鼓镇七家坪。曾在长沙广雅中学读初中(当时该校避战石鼓镇)。1941年,国难当头,16岁的他毅然投身军校..... [详细]
  • • 远征军的背后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 蒋介石对此的评价是:北缅一隅之胜利,实不足以抵中国东战场之损失。东战场指的是豫、湘、桂会战。 今日读抗战史,有无数让我感到痛苦的事情,淞沪会战精锐尽失、南京大屠杀、花园口决堤 但是没有解围方先觉,没有救出守衡阳47天的第十..... [详细]
  • • 远征军里的“学二代”
    西南联大学二代 在两次入缅作战的热潮中,联大教授的学二代也纷纷参军,或当译员或任驾驶兵。联大三位常委正在读大学的儿子都率先做出了榜样:张伯苓之子张锡祜早已成为空军飞行员;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和蒋梦麟之子蒋仁渊都志愿去参战部队当军事译员。不仅如此,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之子查瑞传,任参战汽车部队驾驶兵。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之子冯钟辽,去参战部..... [详细]
  • • 口述历史:在印缅抗日战场血战三年
    张良回忆父亲张运铭参加中国远征军经历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这是一首军歌,曾响彻异国他乡,而唱响它的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堂堂的中国远征军。这样一首让人心潮澎湃的军歌,从一位耄耋老人口中颤抖地唱出,试想,你如果听到,会是怎样的感受?记者颇感遗憾的是,没能亲耳听到,因为这位老人去年底已经离世归队。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详细]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