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共话远征_中国远征军网

共话远征
  • • 搜寻中国远征军缅甸墓地(一)
    在缅甸南坎,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建设项目将启动,之后该项目正式开建。 1942年春,中国第五军第200师的将士们誓师出征,进入缅甸,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由此拉开序幕。之后,一批批将士从国内奔赴战场。这其中的许多人,就此血洒异国,一去不返。 70多年过去了,他们魂归何处?他们的墓地又在哪里? 2011年的9月14日,在云南腾冲,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远征军遗骸回..... [详细]
  • • 历史话题:中国远征军的军纪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导语: 近年来,中国远征军赴印缅抗日这段历史,资料披露得越来越多。但有一个问题却似乎很少被谈及,即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纪律问题。 入缅初期,因补给充裕,远征军军纪不错 1、远征军出国之初对纪律三令五申,加上后勤保障还过得去,所以军纪不错 在国民政府方面,组建远征军赴缅作战之初,出于国家形象和争取英美援助等因素的考虑,还是非常注..... [详细]
  • • 二战期间,缅甸人为何不欢迎中国远征军
    图注:昂山将军:缅甸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导语: 二战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缅甸人并不欢迎中国远征军,他们反而将日军视为解放英雄,对其入侵相当热情,甚至不惜帮他们对付中英军队。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 英国的高压统治,使缅甸人欲借助外部力量谋求独立 1、缅甸遭受到英、印的双重剥削,迫切渴望寻求外国援助谋取独立..... [详细]
  • •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七)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照片26 中国的滇缅铁路向西延伸到缅甸 计划中的滇缅铁路有500英里连接缅甸的铁路,昆明是东终点站,现在中国的工程..... [详细]
  • • 美军资料还原中国远征军
    美军士兵与受伤的中国士兵 通信兵奎德和164照相连战友的照片很多都被《中缅印战区新闻综合报》采用。这是一份从1942年开始面向中缅印战场的美国士兵免费发放的战地报纸,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出版了188期。 2006年,一位中缅印战场已故美国老兵的儿子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将收集到的老报纸扫描成电子版,让后人重拾被遗忘的历史。为鼓舞大兵士气,报纸封面多半会刊登一..... [详细]
  • •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六)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马克波罗的所谓永昌(Vochan)平原 站在这个山上的庙宇前,我们可以俯瞰保山和这个坝子的全境。我们发现城墙内地域..... [详细]
  • •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五)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照片19: 长途客车在雨季泥泞松软的公路上挣扎 从长途客车上卸下来的私人手提箱放在路上到处都是,看起来可能是客车..... [详细]
  • •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四)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图片16:像银色的鳗鱼,怒江扭曲的身躯被锁定在了群山峡谷之中。 照片远处下方,可以隐约看到一座悬浮吊桥刚刚完工.....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士兵平均学历高过英美军队:大学生约占20%
    核心提示:统计数字表明,在远赴印缅作战的学生兵中,大学文化程度的约占2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粗通英文或者具有较高英文水平者约占四分之一。这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邓贤认为:这样一支高学历的军队,相信即使是二战时期的英美盟军也无出其右。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9日第10版,作者:张黎姣,原题:《父亲的一九四二》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 [详细]
  • • 荒野无处叩首 民间人士为二战中国赴缅远征军立碑
    1945年, 中国南宁。一名标准团旗手站立在一座山顶上,身边由一队卫兵守护。 (劳埃德琼斯/图) 英国和日本战后都在缅甸为阵亡军人建了雄伟壮观的墓园,连战马都刻上了名字。 历经时光冲刷、刻意遗忘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排华浪潮,缅甸的中国军人墓园几乎被损坏殆尽。 比现实之碑更重要的是人心之碑,志愿者们收集老兵影像留作后世遗产,还从淘宝买了纪念章送给弥留老..... [详细]
  • • 译文连载《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三)
    公路需要不停地修整 芒市路段很不好。土壤是红土、沙石和泥板岩。这里多山,许多山菱角分明。这意味着要开凿这些有菱角的山就会引起滑坡,只要有轻微的震动就会引起很大的滑坡;所以雨季特别会滑坡。 由于芒市路段缺乏劳工,这样公路建造的很狭窄,这样一旦湖泊淤泥就会堵塞起来。 维修是很大的难题。大家争辩说公路已经修建好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大惊小怪呢?他们..... [详细]
  • • 译文连载《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二)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照片6) 图片6:鲁比(Ruby)小姐、美丽(Beauty)小姐、和星期五(Friday)小姐来到土司的花园 在南坎的美国浸信会教..... [详细]
  • • 译文连载《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一)
    滇缅公路,中国的后门 Burma Road, Back Door to China (副标题)如同古代的长城那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修建的这条山地现代公路(滇缅公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40年11月 作者:Frank Outram 和G. E. Fane 本文插图为Outram拍摄 翻译:戈叔亚 我们听说中国建筑的最伟大的公路已经通车,并从缅甸通过,这促使我们决定马上去看一看这条现代公路的开通。(照片..... [详细]
  • • 寻找两岸遗忘的国家记忆
    【香港《亚洲周刊》5月26日一期文章】题:寻找两岸遗忘的国家记忆(作者吕礼诗) 清明时节,一线阳光穿透阴郁的乌云映照在台北华山斑驳的窗棂,投射在一张张全幅的泛黄照片上,国家记忆展场红砖的墙面、交错的椽梁,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置身70年前的滇缅边区。 辉煌历史不应遗忘 孩子的脸庞个个灿烂,不见生死离别的哀愁;童趣依旧,只不过伴随着他们成长的不是记忆..... [详细]
  • • 佛教抗战护国:从救护队到远征军(二)
    恒海和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七、游击队,在此须要补述者,那就是江苏宜兴龙池山恒海和尚领导游击队,在苏锡常宜地区,不断打击日寇,终于被日寇派大军扫荡洞庭山,马鞍山,逼得恒海和尚粮绝援绝,壮烈成仁!兹为怀念这位壮烈抗日僧侣英雄起见,特将其传记录后,以供日后治史者参考: 释恒海,名清华,一字空生,河北涞水人,俗姓阎,年十二,家人罹义和团难,泣奔..... [详细]
  • • 佛教抗战护国:从救护队到远征军(一)
    国难当头 僧伽为国民一份子,护国救世为佛教之本职,自不能置身事外。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沈阳事变发生,太虚大师首以佛教立场,发表为沈阳事件告台湾、朝鲜、日本四千万佛教民众书,呼吁台湾、朝鲜、日本佛教徒秉承佛训,起来革日本军阀政客之命。 民国二十一年,日本又以陆海空侵犯吴淞口,发生一二八上海战争。太虚大师痛心于中、日民族之自相残杀,乃作..... [详细]
  • • 远征军里的西南联大学子
    近年来,以远征军为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颇受关注。一段湮灭在烟云中的历史被钩沉出来,中国远征军渐渐浮现在今人的视野。有不少人去滇西和缅甸寻访远征军的足迹,当一轮明月当空照之时,凭吊战场,在战争的铁与血之间,伫立着西南联大学子的身影。 美国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区的战绩,美国总统于1945年7月6日预立指令(1946年5月14日公布),授给做出卓越.....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的经典之战——腾冲战役
    不久前央视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滇西:1944》,反映的都是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与日寇在西南地区浴血奋战的故事。此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斗之惨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中的腾冲之战堪称是一场经典之战。 腾冲,中国西部云南的一座边陲小城,因抗战后期中国远征军发动的腾冲反攻战役而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1944年5月..... [详细]
  • • 缅甸中国远征军军侨的今昔
    陈格 【摘要】在20 世纪40 年代的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一群特殊的华人中国远征军,也开始了缅甸的侨民生存,和那些因为生计而无奈迁徙的百姓相比,这批为民族救亡而流落他乡的军人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悲怆。散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段特殊历史的产物。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高唱着青年进行曲挺进缅甸的十万中国官兵如今健在的..... [详细]
  • • 浅析滇缅战场上的文化冲突
    摘要 不同文化的视角下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分歧,反映在战场上就是两支军队的文化形态。两支相互敌对的军队之间形成的冲突时我们显而易见;盟友之间的巨大分歧更是失败的前兆。军队上层的分歧表现为政治和战略上的博弈,而微观层次上则表现为士兵的与基层军官的战争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以第一次滇缅之战为例,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文学作品作为微观分析的..... [详细]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