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抚今忆昔 > 正文

远征军入缅首战:同古战役
2013-05-24 10:56 中国远征军网

  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为国捐躯时,幼子戴澄东年仅1岁。几十年来,戴澄东一直在心里为父亲描画一幅完整的肖像。这幅肖像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地名。其中一个地名,叫同古。1942年3月19日,父亲入缅后的第一仗就是在这里打的。历时12天的同古战役,戴安澜率领的第5军第200师和日军第55师团展开正面交战,以伤亡800勇士的代价,歼敌5000有余,成就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A
 
  入缅之前
 
  由一条公路引发的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此时,欧洲战云密布,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德国,英国对日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虽想通过援助中国来牵掣日军,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让它对日本采取了守势。美、英两国的绥靖政策,大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让气焰嚣张的日军占领了南太平洋地区美、英两国的领地,向缅甸进击。
 
  日本从云南境内轰炸滇缅公路,并且对英国施加压力,要求英国从缅甸方面封锁公路。一场封锁与反封锁、绞杀与反绞杀的“公路战争”便由此展开了。
 
  滇缅公路究竟有何重要意义,以致日本千方百计要封锁这条公路?
 
  事实上,滇缅公路是此时我国保持与反法西斯盟国联系,并获得外援的唯一国际交通大动脉,是“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美、英的援华物资绝大部分都要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确保滇缅公路的安全和畅通,对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至关重要。
 
  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中、美、英成为共同对日作战的盟国。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成立中国战区,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随后美方派遣史迪威将军担任参谋长。
 
  远征军三次被英军拒之门外
 
  此时的英国,放下老大帝国的架子,企图利用中国的力量来加强其在缅甸的防御。但在具体部署时,两国发生了分歧。英国方面坚持认为,日军要切断滇缅公路,必然从中老或中缅边境下手。因此,英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而不同意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
 
  而此时中国入缅作战部队已经在云南做好准备。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第5军各部均担任昆明地区的防守任务,第6军主力驻开远附近,为滇南总预备队。第6军第49师在滇缅公路上的云南驿至保山一线担任护路任务;第93师的加强第277团进驻车里、佛海地区,对越南、缅甸方向保持警戒。蒋介石为了显示中国军队的实力与诚意,表示中国可以立即出动3个师,不久可再提供3个师。但是英国方面傲慢地拒绝了蒋介石关于派兵入缅的建议,蒋介石大为光火,命令第5军和第6军主力暂不入缅。
 
  日军1942年从泰缅边境突入缅南,驻缅英军接连失利。2月6日,蒋介石再次下令中国军队入缅。但身为印、缅英军总司令的韦维尔仍固执地拒绝中国军队第5军入缅。
 
  可英国军队却不争气,在缅甸战场上一败涂地。这时英方代表才称“仰光情况紧急,请派第5军迅速入缅”。2月16日,蒋介石命令优先运送第5军入缅。中国远征军终于开赴缅甸,但此时已经失了先机。
 
  B
 
  同古战役
 
  蒋介石在缅甸一天内三次召见戴安澜
 
  事实上,1941年6月到12月间,中国为远征做了一系列准备。当时杜聿明任军长的第5军是中国的第一个机械化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特别是第5军的主力200师,在昆仑关一役中,大获全胜、声威大震。赴缅抗日,蒋介石决定打出这张王牌,并给第5军配备了炮兵团,3月1日起,第5军开始入缅。当时,200师是作为第5军的先锋部队进入缅甸的。
 
  徐康明的《中国远征军战史》中记述:当时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向缅甸开进,“军运全用卡车,每车载25—30人,马则4匹,日常需车甚多。车队蜿蜒行进,长达数里,烟尘相接,蔚为壮观。”
 
  然而在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和缅甸人民矛盾尖锐,日本利用这种矛盾,假意提出“打倒英国统治,缅甸人民独立”的口号,获得了缅甸人的信任。同时缅甸信仰佛教,于是不少日本人跑到寺庙当和尚,利用宗教身份进行特务活动,挑拨中缅人民关系。当远征军到缅甸时,缅民们早都逃跑了。
 
  此时的缅甸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杜聿明在文章中写道,缅甸的原始森林里“有不可胜数的蚂蚁蚂蝗足以杀人。眼看着成千累万的将士,因为饥饿的挣扎,恶虐的传染,蚂蝗的吮血,更有蝇蚋蚂蚁的攒集咕嘬,使英勇的将士束手无策。甚至一经倒地,在几小时以内,受到这些小昆虫的吮吸就会变成枯骨。此种残酷的情景,简直无法形容”。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赴缅甸的。
 
  入缅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境外帮助友军作战,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重视。1942年3月3日,蒋介石亲自飞往缅甸,在腊戍召见了戴安澜。两人从治军聊到治身,蒋介石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下午蒋介石又召集了包括戴安澜在内的军官开会部署战事。这天夜里11点,蒋介石第三次召见了戴安澜,叮嘱他:作战之前必须小心谨慎周到,对地形、敌情详细研究,与友军及民众保持联络,决定作战以后,则应期必胜;否则纵全部牺牲,亦所不惜,以保我国军之信誉及对外之信仰。戴安澜在这天的日记中感慨地记道:“余今日被召见三次,可为人身异数……”
 
  中国“草鞋兵”打得敌人溃不成军,让英军刮目相看
 
  作战计划安排好后,戴安澜带着200师马不停蹄赶赴同古。戴安澜迅速向英军了解敌情,谁知这些英军一问三不知,根本无心应战。
 
  此时的同古三面受敌,对200师来说只能背水一战。部队集结完毕后,戴安澜派军部的摩托化骑兵团和598团步兵第1连到同古以南12公里的皮尤河畔,接替英军。3月18日,驻缅英军全部撤退。
 
  19日拂晓,敌搜索部队向我靠近,上了皮尤河桥。戴安澜立即下令埋伏在此的200师按计划引爆大桥,两翼部队用机枪扫射,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遗尸20余具,丢下步枪11支、轻机枪2挺、摩托车19辆。在清理战场时,从一个叫矶部一经的少尉军官尸体上,搜出敌兵力配备图、作战日记等,才弄清了正面之敌为55师团步兵第112联队。
 
  这一前哨战,使日军遭到侵缅后的第一次损失,也转变了英军对中国“草鞋兵”的轻视,他们连连竖起大拇指:“你们打得好!”1942年3月21日的《泰晤士报》上报道了这场战争,报纸对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进行了肯定,认为中国军队在保卫缅甸北部这一重要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下,日军疯狂了,不断增加兵力,却始终攻不下同古。于是日本士兵乔装成当地农民,驱赶着满载枪支弹药的牛车,企图混入200师。戴安澜一眼便洞穿了敌人的诡计,200师迅速歼灭了送上门的鬼子,收下了枪支弹药。
 
  很快,狡猾的鬼子又使出别的伎俩,在1942年4月4日杜聿明给蒋介石的密电中记载:同古战役中,日军部队让一些被俘的中国士兵走在部队的前面充当人肉盾牌,并且边走边喊:“枪口向上,莫打自己人”,扰乱军心,日本军队则跟在后面。危急关头,戴安澜大喝一声:“是中国人的就趴下!”瞬间走在前面的中国人全趴下了,暴露的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日军中有19名在南宁被俘的598团士兵,他们被日军送到台湾训练后,也被带到缅甸战场,充当奸细,每人每天有50盾的补助。结果他们中的一个被戴安澜抓住了,敌人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了。
 
  “空城计”让丧心病狂的敌人扑了个空
 
  日军在一次次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变得更加丧心病狂,采取更猛烈的攻势。其实面对4倍于己的敌人,戴安澜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召开军官会议,通告全体官兵:“如本师长战死,由副师长替代,副师长战死,由参谋长替代,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同时,在同古指挥所里,戴安澜慷慨写下遗书,对妻子交代后事:“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得苦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勿望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在鬼子进攻时,戴安澜奋不顾身地端起机枪,跳出战壕扫射日军,指挥所的全体士兵眼见师长的壮举,也都奋不顾身冲出战壕与日寇死拼……此时,援兵从城中杀出,从敌人东西两面夹攻,将敌人杀退于大桥的东南方。
 
  此时,军长杜聿明心急如焚,他不顾史迪威的反对,坚决下令要戴安澜放弃阵地,于29日夜撤退到叶达西。戴安澜带领200师从同古撤退,和敌人玩了个“空城计”:大部队先撤退,留小部队对敌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敌人。第二天拂晓,全师平安撤退至叶达西。当日本步兵涌进城内时,才发现是一座空城。
 
  据官方资料记载,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200师以伤亡800勇士的代价,歼敌5000有余,成为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战后美国官方材料记载:同古保卫战是缅甸战场上“所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巨大的荣誉”。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同古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日本防卫厅在战后编纂的军事研究回忆录中写道:“同古攻略战历经四天结束,师团于三十日占领同古,正面守军为重庆二〇〇师。该部队自始至终意志旺盛,特别是其退却收容部队,固守阵地,抵抗直至最终。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从同古撤退后的第二天,戴安澜写信给孩子们,表达了战胜的喜悦之情:“东、靖、篱、澄四儿:自到缅甸以来,因路途遥远,电台联络困难,许久未能发报。自三月二十九日脱围,现已完全到达,望你们勿念。虽然是被围,我们官兵极其勇敢,打死了很多敌人,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
 
  C
 
  战役余声
 
  英军跑路自保,
 
  让我失去先机陷于绝境
 
  4月6日,同古战役结束没多久,戴安澜便接到电报,要他立刻赶到梅谋,他急忙起程,连夜赶赴。因为道路弯曲复杂,戴安澜迷路了,路上遇见两辆轿车,他上前问路,才发现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车。当天蒋介石留戴安澜住在自己下榻的宾馆,晚上还亲自到戴安澜的房间了解同古战役的经过。对同古一战,蒋介石十分满意。大家经过研究,决定乘胜追击,在平满纳举行大会战,戴安澜领命后立即返回部队,布置工作。
 
  4月11日,200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平满纳,正当大家信心满满地要大战一场时,却听说西路英军放弃阵地逃跑了,让中国军队的右翼暴露在日军面前。无奈之下,平满纳会战被迫取消。此时的英国人草木皆兵,稍有一点动静便疑神疑鬼。
 
  4月17日,英国人说在乔克巴当发现了日本人,要求200师来解救他们。此时,部队本应赶到棠吉,抢占先机,但史迪威坚持要戴安澜带领200师去解救英军。杜聿明拍胸脯保证38师刚从那经过,如果有日军,是瞒不住孙立人眼睛的。但史迪威坚持200师赶去,果如中方所料,赶去时根本没有发现日军的影子。其实这只不过是英军为了要中国军队掩护他们安全撤退到印度使的伎俩。200师来回一折腾,时间上输了两天,日军乘机占领了棠吉,并向北进攻,直到腊戍,截断了远征军退往国境的大门。
 
  在这种情况下,戴安澜仍巧妙利用地形,带领士兵冲锋陷阵,25日下午,棠吉被我攻克。但战局仍十分危险,远征军长官命令第5军返曼德勒准备会战,结果英国人为了自保,竟置中国军队于不顾,仓皇逃跑。会战泡汤不说,数万人的中国军队困在缅北的狭窄地带,远征军彻底陷于绝境。
 
  腊戍一丢,中国远征军归国的大门被日军关上了。但戴安澜仍坚持执行杜聿明的命令,向北前进,尽快与军部会合。经过同古、棠吉两战,200师剩余士兵5800多人,损失近半。5月18日,200师来到细胞至摩谷公路之间,透过密林,戴安澜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的公路。尽管没有出现任何敌情,戴安澜仍十分警觉,坚持继续观察,果然很快就发现了敌人的便衣,当即击毙。晚上8点,戴安澜命令一个团在已占领的阵地上向东西延伸,10点后再通过公路。谁知,先头部队正准备通过公路时,突然出现了二十多辆日军装甲车,我方中了埋伏。战斗中,戴安澜胸、腹各中一弹。
 
  20日下午,戴安澜决定另选一条叫郎科的小道作为突破点。晚上9点开始,全师安全通过。眼见我200师撤退,敌军却没有任何动静,在台儿庄、同古和棠吉都败在了戴安澜手下的敌人,不知戴安澜使的什么招数,不敢轻举妄动。担架上的戴安澜看着大部队进入安全地带,深深地松了口气。
 
  毛泽东写诗悼念海鸥将军
 
  5月下旬开始,缅甸阴雨绵绵,天气闷热。在倾盆大雨中,战士们抬着戴安澜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艰难跋涉,他的伤口经雨水浸泡感染化脓,卫生员在奔跑中又丢了急救包,无药可换了。部队到达茅邦,在村旁的一座寺庙歇下来。此时的戴安澜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他示意卫士们把他扶起来,面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凝望,参谋长周之再和步兵指挥官郑庭笈轻轻地问:“师长,我们下一步怎么把部队带回去?”师长已经说不出话来,示意他们拿出地图,用手指地图,要部队立即在茅邦渡过瑞丽江,又用手指了回国的路线,他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为战友们指出了一条回家的路。1942年5月26日下午5点40分,戴安澜牺牲,年仅38岁。
 
  蒋介石听到戴安澜牺牲的消息,在日记中写道,接到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这实在是“抗战以来最大损失”。
 
  1942年7月18日的《解放日报》上也登载了戴安澜壮烈牺牲的消息。1943年,在广西桂林的全州隆重举行全国性追悼大会,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分别撰写了挽联、挽诗和悼词。毛泽东写下挽诗来悼念海鸥将军(戴安澜自号海鸥):“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注:即同古)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D
 
  缅甸寻访
 
  修建佛塔悼念200师将士亡灵
 
  戴安澜将军的儿子戴澄东告诉记者,父亲牺牲后,自己在200师的《战斗详报》上看到父亲当年牺牲的地点是在摩罗以南的茅邦,心里便有想法,有机会一定要去寻找一下父亲牺牲的地点。2003年自己去缅甸访问时,曾经到过同古,在那里遇到了留在缅甸的当年200师重机枪连连长王玉成的儿子王建贵。王建贵说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当年师长牺牲时,大家含着眼泪砍了一株攀枝花树,这种树材质松,比较轻便,大家把树掏空,把师长的遗体放在里面,抬着走。
 
  但是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变,大家只得在瑞丽江江滩上(当地人称为江心坡)将师长的遗体火化了,在场的士兵们都落泪了。在火化的过程中,只见一道火光升天,大家都激动地喊“师长魂灵归国了!”然后用红布将骨灰包好,放在一个木箱子里。
 
  后来,在200师回国途中,一位老华侨不忍看将军的遗骨用一个简易的木箱子装,便坚持把自己的一口楠木寿材献了出来。一路上,无数民众自发设香案路祭,很多群众在夜幕降临时,站在高处点燃篝火,乞求上苍保佑将军魂灵归国,那场景无人不落泪。
 
  “后来,王建贵和其他一些留在缅甸的远征军的后人们回国,我们相见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激动,以后大家就长期保持联系。去年5月底我再次来到缅甸,希望能够找到父亲牺牲的地点。按照新的区划调整,我们找到的茅邦,已不是当年的茅邦村了。于是沿途打听,一路辗转,终于在密林中找到了父亲牺牲的具体地点。”
 
  戴澄东告诉记者,他们在缅甸看见很多日本人修建的佛塔,上面刻着在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姓名,“我们也想在这里为父亲和阵亡的200师将士各修建一座佛塔,把阵亡将士的姓名刻上去,现在通过调查寻访只找到了二三十个人,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目前佛塔已经动工了,3月底,我还会去缅甸把细节都落实。希望能够在5月份完成,来告慰父亲和200师所有阵亡将士的亡灵。”
 
  中国远征军简介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
 
  1942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1943年中国驻印军制定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攻占缅北重镇孟拱。1944年,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和新38师进军密支那,8月密支那被攻克。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第二次入缅作战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加上在滇西反攻中牺牲的将士,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戴安澜麾下第200师行军纪事:
 
  1942年3月19日:在皮尤河打响同古战役
 
  1942年3月30日:平安撤至叶达西
 
  1942年4月11日:赶赴平满纳,会战计划夭折
 
  1942年4月25日:攻克棠吉
 
  1942年5月20日:从郎科安全撤退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记者唐蕾,资料图片外均由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提供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