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不愿体检的95岁留缅远征军老兵
2013-09-03 09:15 中国远征军网

  “昨天大使馆叫我去参观医院船,不知道还要体检。其实我不愿体检,年纪大了,该入土了,体检有啥用啊?”中国远征军老兵刘大江8月31日在缅甸仰光家里对记者说。

  95岁了,刘大江依然声如洪钟,一边说话一边比划手势,走路不愿让人扶,每天用放大镜读报。“比我吃得都多。”他的侄孙刘晓峰说。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的骨科医生吴海宏问他:“老爷子您有哪不舒服的?”刘大江笑答:“没有,经过8年抗战,底子好得很!”

  1945年8月15日,正好是日本投降那天,远征军的队伍要回国,刘大江却选择留下。“我说我不回去,因为回去要打内战,中国人打中国人,死了没价值。”后来,他和北京来的两个流亡学生一起,在仰光的广东观音庙旁办起了华夏小学。

  “我们很受华侨欢迎,因为那的广东人只会讲广东话,福建人只讲福建话,都不懂普通话。一下来了一百多学生,都想来学普通话。”在缅甸生活的70年里,刘大江当了近50年华文教师。

  刘大江1919年出生在上海。读中学时,他眼见日军飞机在上海炸死市民,愤恨不过,便跟几位同学投军,到南京上防空学校。之后,他辗转山西、武汉、贵阳、兰州、重庆。

  在重庆,刘大江到《大公报》当练习生。不到一年,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从印度来重庆,想招募一些知识分子,因为当时美国支持了远征军一些武器,四川的老百姓不会用。刘大江便再次参军。他历经“驼峰航线”到了印度,在“野人山”接受一年训练。后来,他入缅作战一年,参与了密支那战役,主要工作是修理汽车。

  近70年过去,刘大江还能迅速回忆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今年1月4日,访缅的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往仰光的二战阵亡日军墓祭拜,刘大江闻讯还前去抗议,“我一直反对日本军国主义!”

  新中国成立那年,刘大江和缅甸侨生庄秀凤结婚,两人当时都在学校教书。1957年,大使馆派他们夫妇两人在内的教师团到北京参加国宴,“陈毅向我们敬酒。”他们还参加了阅兵,“我们在东四观礼台,毛主席还向我们招手了。”之后一年,夫妇俩分别在北京虎坊桥小学和东四幼儿园学习。

  学习结束,刘大江回了一趟老家——安徽太和县,“那好像仰光的一个乡镇,没有一部汽车。”半个月后,刘大江回到缅甸。“气候不适应,冬天太冷,在缅甸一年就只用穿这几件。”他指着自己的背心说。

  2011年,阔别中国54年的刘大江回国寻亲。他一路带着勋章,到了太和县,大为惊讶,“这简直跟仰光一样了!”

  刘大江夫妇没有孩子。自从20年前太太去世后,他一直孤身一人。2011年回国后,侄孙来仰光照顾他,并花了1430万缅币(约10万元人民币)为他装修了老房。如今,中国在缅企业商会每月会给他发5万元缅币的“工资”,还给他家里挂上了一方“宝剑”。

  1967年,华侨中学被缅甸政府收归国有,刘大江只能当家教。不过,虽然学校被收,华中校友会每年春节还会给刘大江一个红包。“我的学生很多,朋友很多,好多人都七八十岁了。这里的华侨对教师太尊敬了!”

  关于自己长寿的秘诀,刘大江认为是生活有规律。他不喝酒,60岁后就不抽烟,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来喝早茶,之后去公园里和华侨打一小时“八段锦”,下午也会出去遛弯儿。

  刘大江将和平方舟的体检结果叠得很整齐,压在自己泛黄的新华字典下。“除了血压高,看来也不会有事嘛。”

  他对医院船印象深刻,“最少有上千人来看病,挤得满满的,医生知道我是老兵,都特别关照,好多人对我拍照。”刘大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就住黄浦江边上,那里面就没有一艘中国军舰。在南京倒是看到了军舰,可是最多只有这艘船一半长。”(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记者 张浩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