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抗日远征军战场上的南通军人
2014-09-17 08:26 中国远征军网


冯衍将军
  江海晚报记者朱一卉
 
  冯衍,南通人,黄埔军校第6期,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少将副参谋长
 
  东南亚盟军受降仪式中国代表
 
  1945年9月12日。天气闷热。新加坡特别市政厅里气氛肃穆。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正式接受日军南方军和第10方面舰队的投降。
 
  受降主官是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
 
  蒙巴顿态度强硬,坚持日军将领必须当场交出军刀、必须有日军官兵在投降仪式现场,并命令任何人都不得与日本人握手。
 
  听到这个消息,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无法接受,认为受辱过重而称病不去。投降方正式代表是第7方面军司令板垣征四郎大将、缅甸方面军司令木村兵太郎大将、第18方面军司令中村明人中将、第3航空军司令木下敏中将、南方军总参谋长沼田多稼藏中将、第10方面舰队司令福留繁海军中将及驻爪哇泗水(苏腊巴亚)的第二南遣舰队司令柴田弥一郎海军中将共7人。板垣征四郎同时作为寺内寿一的代表在投降书签字。
 
  与蒙巴顿并排就座的受降方代表有东南亚战区地面部队司令斯利姆上将、中国陆军冯衍少将等10位盟军将领。
 
  冯衍为新加坡受降仪式中国代表。他一身戎装,气宇轩昂,盯着板垣征四郎的目光如电如炬。仪式结束后,板垣等几个日军将领想和冯衍握手寒暄,被断然拒绝。
 
  冯衍,1908年生,字卜蕃,南通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陆军大学第13期、国防研究院第1期毕业。
 
  冯衍在抗日战场浴血奋战,屡建战功,历任连、营、团长,军令部第一厅第一处处长,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对于中国而言,缅甸是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将无法轻易进入中国。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冯衍为军事考察团成员。几经协商,在当年12月23日于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组织中国远征军。
 
  冯衍先任第71军参谋长,后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少将副参谋长和军委会派驻东南亚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官。
 
  作为远征军司令长官杜聿明、陈诚、卫立煌的重要军事参谋,冯衍为远征军完成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
 
  回国后,冯衍任军政部参事,中央军事机构改组委员会秘书组文书科主任,国防部长办公室副主任、代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土地及建筑司少将司长。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破裂,硝烟再起,对局势失望的冯衍选择退出军界。1946年10月,冯衍退役。
 
  周世昌,海门人,中央陆军机械化学校毕业,国民党陆军战车第一团少校团副
 
  激战滇缅公路,打通中国西南国际通道
 
  周世昌,1916年12月3日生于海门茅镇区江澄乡圩中村,7岁在老高桥小学读书,13岁高小毕业后进入海门能仁中学、海门中学高中部就读。
 
  高中毕业后,他于1932年3月考取了位于南京的中央陆地测量学校,1934年3月毕业后分在中央陆地测量总局,担任测绘工作4年后,1938年7月,他怀着满腔救国之心,投笔从戎,考进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央陆军交辎学校(后划分为辎重兵学校和机械化学校)。他在1951年的回忆材料中写到了当时的想法:舍身为国,与其做亡国奴,不如战死在沙场上。
 
  1938年10月,周世昌随机械化学校迁至广西柳州。1940年5月毕业后留校,历任军士大队区队副、排长、助教。
 
  1943年5月,145辆美制M3A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200辆6轮大卡车和50辆吉普车运抵印度,它们成为远征军装甲部队最早的装备。周世昌被选拔进中美战车军官班,从云南赴印度受训,任驻印军战车第一营第一连排长。经过紧张的学习,1944年3月培训结束,周世昌掌握了熟练的坦克驾驶、射击和通讯技术,5月开赴缅北战场,任战车第一营上尉营副兼连长。
 
  这个时候,远征军开始装备M4A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谢尔曼坦克最厚178毫米的正面防御装甲让日军所有的反战车武器无能为力,75毫米的重炮却可以击穿任何日军战车的装甲,这种战车成了远征军装甲部队在缅甸战场的杀手锏。
 
  周世昌指挥坦克部队由印度出发,沿滇缅印公路推进,发现日军部队就主动攻击。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沿途经过新平洋、昆年卡、友滨卡、贵街、茫友、腊戌,在畹町和国民党其他部队会师,接敌凡二十余次,扫荡敌寇,为衰残的中国扬眉吐气。
 
  由于为打通了运送战略物资的国际道通立下赫赫战功,周世昌荣获国民政府陆军二等一级胜利奖章。抗战后,周世昌晋升为陆军装甲兵总队少校参谋,战车第一团少校副官、团副。1948年12月,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集中送到山东滕县学习,不久释放,到上海周浦军官会办事处工作,后到周浦中学任教。1949年7月,他调回南通先后担任专署建设科、交通局技术员,先后负责修建了20多座桥梁,成为南通解放后公路事业早期的主要技术骨干之一。1958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右派分子而开除公职,予以劳动教养,1970年回老家平山公社务农,直到1978年予以平反、恢复名誉,摘掉反革命和右派分子帽子,1979年4月回到南通市公路处担任助理工程师。1980年12月起历任南通市政协四届至六届政协委员。1981年至1986年间,周世昌被单位留用,参与编撰了《南通公路史》。
 
  2007年2月24日,周世昌去世。
 
  周世昌生前为黄埔同学会会员。国民党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后,形成了陆军各专科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前身为保定军校)三级军事教育体系。军事专科学校有炮兵学校、骑兵学校、通信兵学校、机械化学校、宪兵学校、军需学校、军医学校等等。黄埔军校同学会创立之初就允许中央各军校学生参加,所以,周世昌也加入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目前,随着健在的黄埔军校生越来越少,原黄埔同学会会员的后代及亲属也可申请加入黄埔同学会。

文章来源《江海晚报文化周刊》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