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中国远征军
2013-03-01 17:13 中国远征军网

从小就听母亲讲她去印度参加中国远征军的事,不以为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渐渐地懂得了八年抗战,抵御外来者的侵略是中国人民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我的母亲生于1920年。1937年芦沟桥事件的爆发,中日正式开战。母亲正值17岁的豆蔻年华,母亲以她的满腔热血带着念小学时就立志要作新一代南丁格尔的理想,投入的这场保卫家乡,保卫国土的战争,亲历了武汉大撤退,长沙文夕大火。后来辗转去了西南大后方。珍珠港事件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她又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去了印度,亲身经历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母亲今年已是92岁的高龄,我在这里把她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让我们牢记中国史上的这段历史,同时以此鼓励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年轻一辈对祖国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热爱。
 
母亲方寿纯口述:
1937年,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战火弥漫,父母带着我和弟弟从湖北投靠湖南的外祖家—益阳沙头的乡下。那年我刚满17岁,由二舅舅的叔外公介绍去衡阳军政部157后方医院护士班学习,下士待遇,每月工资十元(当时十元可买一担米)带薪受训,扣去每月六元伙食,每2个月可寄八元回家,支持家庭生活。
 
1938年去了武汉46兵站医院,只工作了16天就赶上了武汉会战后的大撤退,我们跟随担架兵,押运医疗用品向湖南撤退,带队的是药房的柳主任,在等待火车之际,18岁的我还为军队的一个营长太太在车站接生,接生的经验来自看母亲当年生小孩。当时的车站乱极了,我找了一个已婚妇女,去站长室要了一瓶热开水用来洗手消毒。我们就这样在战乱中迎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后来好不容易登上了南去火车的车顶,用大包的药棉,纱布放在周围。一路到了长沙,驻下碧湘街 16号。十天后又开始了从长沙的撤退,这次是步行取道湘潭去邵阳。柳主任有令:行李都必须自己携带。我找到了一个拖板车的担架兵,同他说:“大哥,我将行李放在你车上,我拉一根绳子和你一起拖。”大哥真好!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怎么完成这次行军。我们是晚上离开长沙出发的,半夜走到易家湾,只见长沙方向红光满天,浓烟滚滚。整个长沙城陷入了火海。夜晚的天空通红通红的,是血色在弥漫。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永远都不会遗忘。
 
1941年夏天,云南传染病霍乱流行。省卫生厅组织下乡注射霍乱预防针。完成任务后,在昆明待命。正值38师政治部龚主任来云南招募青年远征军,卫生厅派我们去作青年军的体检工作。一个星期后,任务将完成,碰到龚主任,我们向他说再见并说任务已完成。龚主任说:“任务没完成,还要招募一批护士。”我们赶快回答:“那我们去!”龚主任说:“不要女的,要男的。”我们说:“为什么?中国四万万同胞有一半是女的,去请示吧!”当时我们年轻气盛,真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第二天答复我们,上级同意了。第三天就去报到。只有几天的准备。中国女护士只有五人。我当年的用名是方言,另外有张克静(从长沙难民所招到12后方医院的)。我和张克静来自滇缅铁路后方医院。还有邱潤兰,刘彬,朱安娜,此三人来自惠滇医院。1941年12月1号,我们从昆明坐军用运输机到印度,分配在20 General Hospital ,院长名库力。医院所在地是野外开阔平地。住帐篷,吃面包。后来建了茅草屋给我们。逢雨季,茅草屋上有虫子掉到餐盘里,把虫子拣出来我们继续吃。记得当年我们$100一月,另伙食津贴$25。 史迪威将军给我们的委任状是二等军医佐,即中尉军衔。 当时有工程队从印度修油管去中国,解决中国的原油问题,准 备长期抗战。同时中国军队也在修公路。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这些参加工程的军人。我们在那里整整待了一年。1942年12月2号调回昆明—云南保山野战医院。医院的伤兵都是从缅甸前线下来的。后来我又被派到四川成都华西坝98 Station hospital。辗转调动,一直都在盟军空军医院工作。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作者:旅美湖南同乡会原副会长方砺利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