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遠聯署多位學者倡議拍攝電影《中國遠征軍》
曾經執導大陸首部國民黨抗戰電影《血戰台兒莊》的著名導演楊光遠,聯合多位專家向中央倡議拍攝電影《中國遠征軍》。原文如下:
拍攝電影《中國遠征軍》 倡議
2006年4月5日
6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勝利艱苦卓絕來之不易,不僅有輝煌,更有血淚與悲壯。鮮爲人知的“中國遠征軍”的異域征戰,無疑令人刻骨銘心。日寇橫掃東南亞,中國十萬遠征軍將士臨危受命,毅然出國遠征,以劣勢裝備在緬甸同強敵日軍殊死激戰,所經歷戰鬥之慘烈、條件之艱苦、絕境之恐怖、撤退之艱辛、犧牲之巨大都是難以想象。中國在緬印和滇西戰場先後投入兵力達40萬,20萬官兵長眠于紅土地和亞熱帶叢林……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出國作戰,也是二戰史中唯一的中美英三國軍隊共同對日作戰,是中國與盟國軍事合作的典型範例,已銘鑄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不可磨滅的輝煌。
遠征軍的最後槍聲從緬甸叢林消失已整整61年了,昔日充滿血腥與硝煙的戰場在被人遺忘的沈寂中沈默,只有不時出現的中、美、英、日老兵舊地重遊的枯瘦身影,才使人們意識到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爲了讓世人永遠記住這次遠征作戰,爲了永遠緬懷那些壯烈捐軀的愛國將士,爲了教育下一代人永遠都要珍惜和平。我們建議:拍攝《中國遠征軍》,以爲歷史的悲壯樹碑,爲生命的價值立傳,爲和平的久遠祈禱。
《中國遠征軍》應該是一部史詩般的宏篇巨作,不僅有血雨紛飛、意志較量的視覺衝擊,更應該有超越家仇國恨的人性反思,有尋找靈魂棲息地的精神昇華。我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借鑒已有中外歷史大片的成功藝術手法,以恢巨集敍事的表現方式,通過對戰爭場面和戰爭智慧的全景真實展現,揭示正義必勝、信念必勝的公理,發出對未來人類應當如何避免戰爭的叩問……
拍攝這樣一部經典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史上一件有意義的事,更是實現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心願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既應有伸張道義的理由,也應有走進市場的分析:
1、主題立意鮮明。作爲一部弘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題材影片,《中國遠征軍》將表現對戰爭與和平、正義與邪惡、侵略與反侵略這一永恒主題的深度反思,體現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其表現和宣揚的正義主題能夠爲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所接受,並成爲構成經典影片的價值基礎。影片所要表現的中國軍人那種不畏強敵、敢於犧牲的鐵血意志和抗戰精神,將會成爲激勵中華民族奮發崛起的寶貴精神財富。
2、市場前景看好。二戰題材的影片歷來爲人們所歡迎。長期被遺落在歷史角落的中國遠征軍,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故事,有著一種神秘。拍攝《中國遠征軍》是想告訴人們,宣傳抗戰勝利的窗口應該展示的是一個真實全方位的中國抗戰史。不僅反映敵後抗日戰場,也應反映正面抗日戰場。不僅要展示平型關、百團大戰、太行山上,也應該有台兒莊、昆侖關、包括著名的滇西抗戰。《中國遠征軍》看點很多:題材具有國際性,戰爭涉及中美英日四大國,中緬印三地;神奇的地貌景象:高原紅土地、亞熱帶叢林;衆多戰事發生地:曼德勒、密支那、同古、仁安羌,臘戍、畹町、芒友、蘭姆伽、松山、騰沖、龍陵、保山、怒江、惠通橋、野人山、高黎貢山;衆多歷史人物:蔣介石、史迪威、戴安瀾、孫立人、杜聿明、鄭洞國、廖耀湘、羅卓英、衛立煌、宋希濂、胡敦、亞歷山大、飯田祥二郎、田中新一等等;戰爭過程的起伏悲壯、戰爭場面的激烈殘酷、戰爭結果的慘勝不忍;“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熱血出征,同仇敵愾、以死相拚、血流成河、絕處求生、生命渴望、矛盾交錯、恨愛交織……。所有這些,都會成爲這部具有戰爭審美價值的歷史巨片畫面的要素組合,成爲吸引和俘虜觀衆的亮點,具有海內外發行炒作的看好行情,對中國滇西和緬甸旅遊市場開發也會有刺激作用。
3、審查立項可行。《中國遠征軍》中涉及到的主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目前都無大的爭議,都能爲國共雙方歷史研究系統所接受。戴安瀾將軍犧牲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均敬獻了挽詞,對國民黨將領讚譽之高,在中共領導人中是罕見的。胡錦濤主席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講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的結果。”“中國國民黨和中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突出兩點新意:一是抗日戰爭是全民抗戰;二是抗日戰爭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共同領導。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相信有中央這一新提法、新認識,重大歷史題材審查小組在批准立項上是不會設置障礙的(抗戰題材影片中表現正面戰場的只占很小比例)。61年過去了,人們對歷史真相有了更多的瞭解,對歷史人物評價有了更多的寬容,對愛國主義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只要是犧牲在抗戰疆場,不論哪個陣營的我們都應該深懷敬意。在觀念的轉變中,在許多過去不能或不願說的話題也可說可議了的今天,我們終於發現,讓爲國捐軀的抗戰將士在自己的祖國長期遭受冷落是不應該的。面對歷史我們能否問心無愧?面對英靈我們能否良心作答?如果說,以往我們還無法逾越現實政治的禁忌或者說時機還不成熟,那麽現在,則是提出拍攝《中國遠征軍》的時候了。這不僅是正視歷史的現實需要,也是對尊重歷史的鄭重回答。
4、政治意義多重。一是在國際關係上有鍥合中美關係發展的需要。美國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幫助支援是衆所周知的,陳納德、飛虎隊、駝峰航線等等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辭彙。中美友好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拍攝該片對增進中美友誼與加深相互理解會有積極意義。二是在臺灣問題上有改善國共兩黨關係的需要。2005年的海峽兩岸形勢,因中囯共產黨與臺灣國親新三個在野黨的關係改善而有了新突破。從正面評價國民黨的抗戰作用,以拍攝該片爲契機,有助於增進國共雙方的政治信任,對和平統一、爭取民心大有幫助。當年大陸拍攝《血戰台兒莊》就曾轟動海峽兩岸,羸得臺灣高層和民衆稱歎,起到了統戰部起不到的作用。在現在國民黨倍受台獨勢力打壓嘲諷的時候,我們對國民黨愛國精神和愛國歷史給予正面回應,對國民黨和國民黨軍隊包括蔣介石在抗戰中的作爲和作用給予應有的肯定,無疑是對國民黨統派力量的最好支援。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今天,肯定國民黨就是肯定中國,就是肯定和平統一的未來。三是在改進形象上有表現政治胸懷的需要。拍攝該片不僅是爲了宣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也是爲了表現執政黨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爲重、摒棄前嫌和爲貴的寬廣胸襟,有助於改善廣大海內外華人心目中的形象。新一代中囯共產黨領導集體在處理歷史問題上,需要表現出毛澤東那樣的政治眼光和歷史唯物主義風度。
5、經費籌措有道。以拍攝經典大片的標準計算,拍攝不超過3小時的《中國遠征軍》需要至少1億元人民幣。目前情況看,拍攝該片尚難以列入官方計劃,拍攝經費只能從民間籌措。一是國內企業家投資;二是尋找海外投資方。據瞭解,中國電影投資市場已全面開放,台資和外資參與都應該是政策允許的。如果台商能夠投資,海峽兩岸能夠共同打造《中國遠征軍》,甚至來一個國共合拍,那也許會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果從中美關係的角度考慮,目前中國社會相當一些官員和商人都有較濃的崇美意識,爭取他們支援或直接參與推動此事也並非沒有可能。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讓投資方受益,應當是操作此事的一個基本原則。
6、有志之士參與。拍攝《中國遠征軍》是許多抗戰史學專家學者,以及遠征軍老兵包括他們的後代們長久以來的共同心願。《大國之魂》、《華夏英傑》、《中國遠征軍》、《鐵血遠征》等等有關書籍、劇本、文章已有很多,電視劇的拍攝已經動作,甚至電影劇本的報審已經通過。曾經執導過大陸唯一兩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戰影片《血戰台兒莊》和《鐵血昆侖關》的國家一級導演、75歲的楊光遠先生,表示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再次執導《中國遠征軍》,以成三部曲之心願。昔日的戰爭經歷者已經爲數爲不多,活躍在北京的互助抗日老兵論壇的一群年輕人,一直都在爲生活貧困的滇西抗戰老兵提供愛心幫助。相信該片的拍攝,能夠得到所有抗戰史學專家學者關注和支援,得到海內外愛國華人的關注和支援。這是影片拍攝的可靠保證和基礎。
我們期待各界支援!
我們期待夢想成真!
簽名:
楊光遠、鄧 賢、戈叔亞、何 理、張洪濤、湯重南、方 軍
方知今、董耀會、劉庭華、彭訓厚、賀新城、李義欽、沙必潞
王楚英、嶽邦建、李 美、王曉建、張明金、王新華、葉暉南
周緒銀、余 戈、方 亮、餘 濱
聯繫電話:(010)8094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