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莫戰役
八莫戰役,是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10月至12月,在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及盟軍在緬甸北部的八莫地區對日軍進行的戰鬥。
日軍從南坎抽調第2師團一部和由孟拱、密支那潰退的殘部約5000人,在八莫地區積極部署,加強工事,企圖繼續頑抗。駐印軍攻佔密支那後,奉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將所屬各師編為新編第1軍和新編笫6軍,10月中旬兩軍分東路和中路由加邁、密支那向南挺進,西路由英印軍36師組成向卡薩進軍。 21日,東路新編第一軍第38師以一部為前導,向南攻擊前進;主力分兩個縱隊。右縱隊于29日將太平江北岸的日軍全部肅清;左縱隊於11月1日在太平江上游渡江,進抵不蘭丹,又於3日分兵兩路進佔柏杭與新龍卡巴。右縱隊因江勢險阻,日軍工事堅固,仍停留在北岸。據此,第38師以右縱隊一部實施佯攻,牽制日軍,利用左縱隊之戰果,以右縱隊的一部移向左翼方面,自新龍卡巴向八莫以南的曼西進攻,切斷八莫日軍後方交通線。同時以主力向莫馬克及八莫正面攻擊,在空軍的支援下,經過10天戰鬥,於14日攻佔莫馬克,17日攻佔曼西。日軍殘部1500餘人,困守八莫,期待南坎方向的增援。 西路英軍負責肅清和平一帶日軍,沿密支那至曼德勒鐵路前進,佔領卡薩和印道地區確保中路和東路的側翼安全。 中路主力新編第6軍自10月下旬肅清和平附近的日軍後,第22師由和平指向瑞古,第50師由和平經卡薩配合新編第22師圍攻瑞古之日軍。兩師於11月上旬殲滅瑞古日軍第2師團一部後,新編第22師再克曼西及大曼兩地向八莫進攻,策應新編第38師的進攻。新編第38師進攻部隊在空軍的支援下,經過激烈戰鬥,連克八莫日軍週邊各據點,12月15日攻佔八莫,殘敵突圍逃向南坎。 具體任務是,擔任中路攻擊的新6軍由鐵路以東的原始森林經和平迂回攻擊伊洛瓦底江邊的瑞古,切斷八莫日軍後路,並阻止日軍經水路向八莫增援。10月中旬,該軍先頭之新22師自孟拱乘火車進抵和平,隨後向東進入遍佈原始森林的崇山峻嶺之中,經遠端艱苦跋涉,於11月1日到達伊洛瓦底江北岸附近,在此,總指揮部配發渡河材料。5日天色尚未明,該師先鋒部隊即以橡皮舟悄悄渡江,建立了灘頭陣地,掩護主力續渡。日軍想不到該軍會在此處渡江,倉促應戰,很快就被新22師擊潰。隨後,新22師於次日佔領卡利,對潰逃之敵窮追不捨,當日深夜攻擊至瑞古。日軍又未料到新22師行動如此神速,其守軍第2師團第16聯隊一部慌亂抵抗一陣後向勒支方向突圍,轉向八莫逃竄,該師於7日佔領了瑞古。 為配合左路新一軍攻擊八莫,阻敵增援,並切斷八莫日軍後路,新22師僅以第64團防守瑞古,主力則于11月11日分為兩個縱隊向曼大及其西北山地前進。左縱隊第65團幾度與日軍激戰,於次日攻佔曼大,14日右縱隊第66團亦到達曼大,當以一部攻佔西口,另以第65團主力向八莫挺進,17日與新38師113團在八莫市南端會合,加入對八莫日軍的攻擊。因國內戰事吃緊,日軍進佔到貴州獨山危及重慶,新6軍奉調回國增援,其50師編入新1軍繼續留緬作戰。廖耀湘回師前,英國與美國當局分別授其自由勳章和十字勳章。新6軍獲得榮譽虎旗。 擔任右路攻擊任務的第36英印師,儘管由於日軍主力均為駐印軍吸引于八莫、瑞古方面,其正面並未有大量日軍阻擊,但戰鬥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該師在向卡薩前進途中,曾突遭日軍鐵道守備隊的反擊,當即大亂,紛紛潰退,潰不成軍。 鑒於英軍處境危殆,擔任中路指揮的廖耀湘急調新6軍預備隊第50師馳援英軍,將日軍徹底擊潰,使英軍轉危為安,並保證了駐印軍側翼安全。以後英軍雖未能如期攻佔卡薩,但對駐印軍亦發揮側翼掩護的作用。 10月15日,東路李鴻率領經過休整的新38師,由密支那沿密八公路向南挺進,勢如閃電,銳不可擋,半個月拔除敵據點十餘處。10月29日,部隊到達八莫以北的廟堤,被敵阻于太平江北岸。這時,軍長孫立人驅車來到前線,連夜與李鴻研究對策,決定把113團繼續擺在廟提佯攻,而李鴻率112、114團主力離開密八公路,強奪太平江上游的鐵索橋,然後迂回包抄,指向八莫後方,切斷八莫之敵與後方的聯繫。11月上旬,兩支部隊逐漸向八莫靠近。14日,掃蕩八莫週邊各據點,佔領三個飛機場,完成對八莫城區的包圍。 11月15日,李鴻發出對八莫城區的攻擊令。此後,每天自早晨開始,首先出動美軍飛機對敵工事轟炸,繼以炮兵射擊破壞,然後由步兵在坦克配合下進攻。敵人的重武器發揮不了作用,便組織肉搏敢死隊,個個以白布纏頭,輪番發起反撲,與我士兵作拼死搏鬥,失敗則以白刃自戕。敵軍還常常實施夜襲,往往我軍白天奪得的陣地,夜間又被敵奪去。敵我反復撕殺,陣地犬牙交錯,戰鬥呈白熱化。 鑒於八莫城垣工事非常堅固,且日軍火力猛烈堅守極其頑強,部隊遂吸取強攻密支那的教訓,採用陸空協同、步炮協同,並以戰車掩護,逐點殲敵的戰法攻擊,一點點啃掉日軍的陣地,效果甚佳。 日軍為確保城區各主要陣地不被攻破,集中戰車、各種火炮和戰車肉搏隊,輪番向部隊發動自殺性反撲,就這樣中日軍隊之間展開了反復廝殺,陣地犬牙交錯,雙方士兵混雜一隅,扭打在一起,戰鬥呈白熱化狀態。由於彼此相距太近,有時各種武器均無法施展作用,雙方只能以白刃相拼。一次,一股日軍借晨霧掩護襲擊第113團1營陣地,雙方在狹窄的戰壕裏展開殊死的搏鬥,這次肉搏戰中,該營一名輕機槍預備射手陳雲興在機槍手被日軍刺刀挑死,自身左肋被刺傷的情況下,一手把敵人刺來的搶順勢按在地下,一手迅速抓住敵人的咽喉,伸出五指戳進了敵人的喉管就勢用力一扯,連著敵人的舌頭一併帶出,當場將周圍的日軍嚇得魂飛魄喪,驚慌逃竄。 12月14日,新38師將八莫城區南北主要據點相繼攻克,南北兩路合圍的鐵鉗開始向敵核心陣地合擊,將城內南北主要據點及陸軍監獄、憲兵營房、老炮臺等堅固堡壘相繼攻克,各攻擊部隊又乘勝向敵核心陣地突擊。混戰中,敵酋原好三大佐被我軍擊斃。日軍感到解圍無望,把所有重傷兵近千人,生沉于西南的伊落瓦底江中,而以殘部於夜間沿江灘向南突圍。突圍日軍大部被擊斃在江灘上,僅有百餘人散竄到八莫以南山地。 八莫之戰是一次成功的攻堅戰役。戰後從繳獲的敵人文件中得知,日軍原擬在八莫死守3個月,等待增援部隊到達後再轉移攻勢,然而部隊僅用了28天,就徹底粉碎了敵人的企圖。這次戰役,共擊斃日軍原好三大佐以下2400餘人,俘敵池田大尉等20余人,繳獲零式戰鬥機2架、戰車10輛,各種火炮28門、輕重機槍95挺、步槍1200余支。 八莫之役為整個緬甸戰場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英國政府和印緬戰區盟軍最高指揮部,為紀念這一戰役之偉績,特令頒佈將八莫至莫馬克的一段公路命名為“孫立人路”,將八莫市區中心馬路命名為“李鴻路”。 近百多年來,只聽說外國列強以征服者的名字命名中國街道,使中國蒙羞,如今以中國人的名字名外國街道,這使每個炎黃子孫感到無尚榮光與自豪。命名那一天,八莫市民和華僑各界人士,公推代表100余人,來到新38師師部,向李鴻獻上一柄兩尺許的緬刀和和一隻精細的銀制花紋筒,上面分別鐫刻著 “敬贈常勝將軍陸軍新編三十八師李鴻師長”和“常勝將軍李鴻師長留念”等字樣。 八莫攻克後,李鴻率領38師繼續揮師南下,配合新30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隨後,又以摧枯拉朽之勢,由南坎往東向中緬邊界的芒友、畹町方向挺進。1月22日,前鋒逼近芒友,與反攻滇西的中國遠征軍53軍前哨部隊會合。1月27日,收復芒友。至此,全長560公里的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勝利竣工,滇緬公路與中印公路全線貫通,載著作戰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我國抗日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