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之戰
1943年,經過刻苦訓練並接受了先進裝備的中國駐印軍和中國滇西遠征軍,於10月發動了緬北、滇西反攻戰。遠征軍似兩把尖刀,左右夾擊,血戰17個月,解放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雲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擊斃數萬日軍,緬北、滇西從此不見敵蹤。
反攻緬北
爲了反攻緬北,我軍於1943年11月仍循來印時路線開赴雷多附近的的山麓營地,準備反攻,這裏是正在艱巨趕築的中印公路(通車後,中國政府爲紀念史迪威將軍的功勳改稱“史迪威公路”之起點,駐印軍總部及其直屬團也陸續遷移到此。當火車駛近雷多時,鐵路兩旁帳蓬林立,軍用物資堆積如山,機場內飛機不時起落,呈現出一派緊張的備戰氣氛。先頭由中國工兵團修築便道,繼之便是一支龐大的美軍機械化築路部隊,加寬加固,修築橋梁,輸油管和電話線同時敷設。
爲什麽中國軍隊會從這裏反攻,花費這麽大的工程修一條通往中國的公路呢?因此地距中國邊境最近,從這裏反攻,可以與滇西隔怒江與日軍對峙的我國內遠征軍左右夾擊敵人,使其腹背受敵。
1944年1月,我軍對胡康河谷之敵展開攻擊。從新平洋至孟拱長約200公里的胡康河谷(其南端又稱孟拱河谷)蜿蜒其間,森林覆蓋,地形複雜。尤以河谷北部兩旁大小崖坎對峙,大奈河從穀中流過,隘路狹窄,丘陵起伏,部隊運動十分困難,其中孟關最爲險要,是入緬咽喉。敵第18師團在大奈河畔構築半永久性子母堡堅固陣地,層層設伏,拼死頑抗,我軍不惜犧牲,奮勇戰鬥,步步爲營,寸土必爭。此時敵在孟關、瓦拉本集結兵力,準備反攻。但形勢已變,敵不僅被我軍地面強大火力所制壓,制空權已操之於我手,我戰略機隊飛往敵後進行轟炸,戰鬥機三五成群協同地面部隊攻擊敵陣地。我師與當面之敵曾於1942年在緬南作過殊死拼鬥,仇人又見面,分外眼紅,攻勢兇猛異常,戰況極爲激烈。
我軍第一線部隊先在後方炮兵火力,集中猛烈轟擊,然後發起衝鋒。一次不成,即向後撤,再進行第二次炮轟,對敵堅固縱深陣地有時須經反復多次炮轟與多次衝鋒才能攻下。
敵人處在劣勢,多在夜間才敢增援反撲,密林之中雙方陣地犬牙交錯,短兵相接,戰況至爲劇烈。敵第18師團損失慘重,我軍在瓦拉本之戰還繳獲了其師團長的關防大印。
我師經3個月的連續作戰,先後攻克于邦、孟關、瓦拉本、丁高沙坎等敵大小堅固陣地十餘座,終於掃清胡康河谷敵陣地帶,進入孟拱河谷,爲我軍攻取孟拱、密支那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關鍵時刻,日寇集中5個師團的兵力進攻印度東北重鎮“英帕爾”,企圖截斷加爾各答至雷多的鐵路運輸線。廖耀湘等將領恐孤軍深入重蹈緬南戰役的覆轍,躊躇不前,蔣介石也來電阻止繼續深入推進。唯史迪威將軍力排衆議,主張乘緬甸日軍後方空虛之機,正好掃蕩孟拱河谷之敵直下孟拱。他說服廖、孫等人,並將新30師投入戰場,分兵進攻密支那。事實證明史迪威將軍對敵情判斷和果斷處置是完全正確的。印度當時系英國最大殖民地,蒙巴頓將軍集中全印兵力10多個師,在英帕爾用坦克、裝甲車築成鋼鐵長城,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全力阻擊入侵之敵,孟拱河谷的我軍才得以進展順利。
4月間,當面之敵第18師團在其第56師團、第2師團各一部的支援下,兵力有所加強,利用孟拱河谷險要地段構築陣地,妄圖逐次抵抗以挽救其覆滅之命運。我軍在飛機、坦克掩護下,以強大的炮火挾雷霆萬鈞之勢,逐次擊破堅布山等地之敵,佔據孟拱河谷之大部,全殲守敵,敵遺屍遍野。
攻克加邁,孟拱之敵已暴露在我軍炮火之下。我師與新38師分進合擊,包圍孟拱城鎮,在強大的陸空火力配合下,在城郊激戰數日,6月上旬突入該城,經過巷戰,最後完全佔領。此役,除敵第18師團長田中新一及早率領數百人突圍外,該師團殘餘及第2師團,第53、第56師團等各一部,悉數被我軍完全殲滅。
4月底從胡康河谷出發的新30師、50師兩個團配合美軍兩個營及重炮一個連組成的突擊支隊,劈道前進。堅苦月餘,出敵不意,在奇襲下佔領密支那城外飛機場。
敵第56師團步兵指揮官水上源藏率兩個大隊及山野炮數門增援,企圖死守。戰況激烈,我軍初戰由於輕敵,後調至增援的第50師一個營全軍覆沒,團長黃春城被撤職。以後逐步縮小包圍圈,經月餘激戰,我軍終於攻克這座扼據中印緬交通的陸空戰略要地的密支那,除敵丸山大佐率百余人向八莫逃逸外,其餘全部被殲,敵水上源藏大佐自殺。
至此,我駐印軍利用雨季在盂拱、密支那附近休整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軍長孫立人),新6軍(軍長廖耀湘),經過修整補充後,我駐印軍各部戰鬥力十分充沛,已處於絕對優勢之地位。9月中旬起即展開大兵團戰鬥行動,從密支那、孟拱分兵數路,掃蕩緬北平原之各據點。新6軍沿伊洛瓦底江右岸直下八莫,新1軍從卡薩(雞打)分兵兩路,一部份攻佔南坎,與從滇西怒江西岸反攻的國內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
1945年12月份,中印公路全線打通。至此,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打通滇緬路之戰勝利結束。殲敵包括其王牌軍第18師團在內共計5萬餘衆,生俘敵軍數百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滇西反攻
1944年5月,軍部命228團進攻平戛,並調副師長陳濟光協助團長段國傑。師政治部命先頭部隊渡怒江,發動群衆,組織軍民合作站支援部隊作戰,部隊開到怒江兩岸。這裏是雲南的橫斷山脈,兩岸山頂用肉眼就能看見,但一下一上就要走大半天。怒江河面只有幾十米寬,水深不能徒涉。河內沒有船支,鄰近有兩個渡口,漢拐渡和上游的龍潭渡。
部隊在漢拐渡西面山上,就派工兵連在漢拐渡紮木排。平戛的日軍知道了,就在渡口東面山上的南奔構築工事,以圖待我部隊渡江跑上山精疲力竭時消滅我們。第二天部隊找著兩個對道路瞭解的山民,利用夜間將部隊領到龍潭渡,由工兵將幾十隻橡皮艇、木排放在河內,將部隊渡到對岸,在拂曉前將部隊帶到敵人陣地的後面佔領位置,向日軍陣地襲擊,打得鬼子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連軍旗都丟掉了。段團長率團追擊,到平戛最高的“大尖山”將敵人消滅,命工兵連占守,一口氣地攻佔了平戛街子。段團長未經全部搜索即發電“佔領平戛”,軍部、師部一齊渡江過來。這時殘存的部份敵人又迂回將“大尖山”奪去。段團長慌了,急忙率三個營回轉攻“大尖山”。他說若攻不下“大尖山”,我便自殺在“大尖山”。官兵聽了士氣高昂,一鼓作氣,猛衝猛打,將敵消滅大部,剩餘殘兵逃到拱石洞內,利用夜間開闢一條小道跑掉,平戛收復。9師隨即又攻克了象達。
1944年8月,228團由副團長馮心齋任團長,奉命攻擊紅岩山,這時正是雨季,每天每夜都在下雨,部隊補給困難,便在“三村”成立軍民合作站,由平安鄉楊鄉長任站長,發動群衆賣糧支援部隊。山區群衆儲存的糧食不多,所收集到的玉米也不能滿足部隊的需要,部隊在山上找野菜充饑,有的士兵腳都被雨水泡腫了,合作站又發動群衆剝棕樹的棕與士兵包腳。
日軍在象達、平戛失敗後,在紅岩山構築了堅強的工事:一道簏柴,三道鐵絲網,又在地堡前面地上佈滿了很多竹簽。28團攻了8次。犧牲很大,3營營長受傷,8連連長犧牲,副連長受傷,6連連長犧牲。這時,軍部準備進攻芒市,爲解決糧食問題。經11集團軍司令宋希濂電告第2軍,等71軍攻下龍陵,再攻芒市,並令第2軍派部份人在桐果園阻止芒市鬼子增援龍陵。
一直到雨季結束,遠征軍長官部衛立煌調派飛機前來助攻,共進行了9次攻擊。第1架飛機在日軍的主陣地丟了一個燃燒彈,陣地上成了一片火海,另外兩架飛機投下來的炸彈摧毀了日軍工事,3架飛機成剪刀式的俯衝下來向日軍掃射,228團勇猛地攻擊並佔領了紅岩山陣地,日軍傷亡慘重,只剩下少數狼狽逃竄。
師227團1944年10月奉命開赴桐果園,會同200師的1個團共同阻止芒市鬼子向龍陵的增援。敵人利用夜間瘋狂的攻擊,激戰幾個小時,200師不支撤退,1營營長向團長楊慶孚電報,“敵人不惜戰死,蜂擁猛撲,200師已經撤退,我右翼陣地受到威脅,是否撤退?”團長楊慶孚說:“我就在這裏,堅決不退卻。”官兵在團長的感召下應用戰鬥,當日軍進攻到陣地前時,衝鋒槍、手榴彈一陣齊射猛投,打得鬼子屍首遍地,最後鬼子只有抱著屍體後退。
1945年2月第2軍進攻芒市,這時敵人已經損失慘重,沒有多大的抵抗力,一經接觸,就向後潰退,丟下遍地的物資。部隊佔領芒市後,第2軍繼續前進,經過猛嘎、遮方、畹町,進入緬甸的九谷南坎,一直到芒友與新1軍會師都未再發現敵人,滇西反攻取得了全面勝利。
1945年1月,中國滇西遠征軍、中國駐印軍和盟軍終於在滇西芒友勝利會師召開會師典禮。
緬北、滇西反攻戰,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