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怒江戰役
強渡怒江戰役,是1944年5月至7月,在中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在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對日軍第33軍所部的進攻作戰。怒江戰役是中美聯合作戰的産物,由美軍提供渡江工具、對日軍陣地實施全天候轟炸,美軍炮兵部隊火力支援以及美國提供中國遠征軍全部的作戰補給。
中國遠征軍爲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團軍對龍陵、芒市的日軍第56師團發動攻擊。5月初,第71軍(配屬新編第39師)及第2軍主力分由惠通橋、畢寨渡、三江口一線渡江。
5月11晚,集結在怒江東岸的兩萬余中國遠征軍,在怒江150公里正面12個渡口乘坐橡皮艇強渡怒江。第11集團軍主力仍在怒江東岸防守,擔任策應的各加強團則分別由各渡口渡過怒江,向指定目標遊擊牽制。第76師加強團在平達街與日軍激戰,雙方損失慘重,日軍以馱馬百餘各載屍體兩具向西北逃竄,沿途鮮血淋漓,綿延5公里。以後遠征軍逐次包圍了平達,以掩護擔任進攻主力的第20集團軍側背安全。
5月11日至25日,遠征軍渡過怒江並沖上高黎貢山,完成了渡江攻擊戰的第一階段預定的目標。在渡江行動中由於江霧的掩護因而極爲順利,渡江的惟一損失,僅17名後援人員觸礁傾覆。遠征軍渡江後西岸民衆自發協助殺敵。渡江作戰是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對日寇的大反攻。美陸軍部長史汀生稱:“滇西遠征軍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一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遠征軍渡過怒江仰攻高黎貢山,與日軍多處發生激烈而規模不大的戰鬥,重慶方面鑒於中國駐印軍已開始攻擊密支那,敵難於短期內調動大量部隊增援滇西,遂令遠征軍全部轉入攻擊渡江作戰。第20集團軍所轄第53軍、第54軍、預備第2師爲右翼攻擊軍,攻擊目標仍指向騰沖。第11集團軍所轄第2軍、第6軍、第71軍爲左翼攻擊軍,向龍陵、芒市方向實施戰役突擊。
第71軍第28師主力于6月4日攻克臘猛向松山進攻,因日軍工事堅固,久攻不下,沿畢(寨渡)龍(陵)大道南側向龍陵突進,10日進抵龍陵近郊。日軍據守城垣及週邊據點,頑強抵抗,戰鬥激烈。15日,第28師獲得少量補充後,再度開展攻勢,連克日軍週邊據點。殘餘日軍仍據守城內外據點頑抗。
此時,日軍約1500餘人由騰沖向龍陵增援。第71軍第87師在龍陵以北地區予以阻擊。該師右翼爲日軍擊破,側背受到威脅。同時芒市方面的日軍約600人亦向龍陵增援,與新編第28師一部激戰于馬橋附近。至18日,日軍集中龍陵的兵力約5000餘人,從21日開始向第7l軍各師進行反撲。
第2軍渡江後,以第76師攻平戛,其餘部隊向象達前進,並以一部向龍陵挺進。第71軍獲得第76師一部增援後,戰局並未好轉。與此同時,中國遠征軍總預備隊第8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其榮譽第1師加入第71軍對龍陵之攻擊,戰局遂告穩定。28日,第7l軍展開攻擊,至7月7日,予日軍以嚴重打擊。日軍向龍陵城郊撤退並形成對峙。
一個曾親眼目睹怒江戰役的美國人,亦在描述中國軍人之勇敢作戰精神的報道中寫道:“在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敵軍碉堡的自殺性衝鋒中……絕大部分傷亡皆産生於企圖沖過或更準確地說是爬過機關槍火力網的封鎖地帶。作爲一種純粹的勇敢的顯示來說,進攻是壯烈動人的……一些排長被打死在距敵人槍眼的一兩米距離內,一些優秀的連長、營長在親自帶隊作戰中死去或受傷……”
強渡怒江戰役爲中日戰爭晚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怒江與緬甸邊境,起始時間爲1944年5月。攻擊部隊爲駐昆明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第一方面軍總部直轄部隊司令衛立煌率領的中國國軍53軍(軍長周福成)與54軍(軍長方天)共兩萬余人,守軍則是日軍第56師團及53師團。
該戰役,強渡怒江的中國軍隊成功的于緬甸北邊建立橋頭堡,56及53師團日軍則在反攻無力下於7月中旬退守中緬邊境之外的龍陵松山,中國軍隊消耗巨大,日軍56師團主力21000人則幾乎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