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一条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宋子文和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商议,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原来的昆明——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用这条航空线路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这条空中通道从印度阿萨姆邦到东孟加拉的Chabual、Sookerating、Mot-umshernagr、Misamuri、Tezpur、Jorhat、Shamshernagar、Tezgaon-kharagpu、Dibrugarh、Sadiya和Dinjan(汀江)等机场到中国云南昆明、呈贡、羊街、杨林、云南驿和沾益等机场,全长550英里。
不久,日本陆军第5飞行师团战斗机队进驻缅甸密支那,专门拦截这条航线的美军运输机群。航线被迫向北绕行,飞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脉,山峰高度超过1.7万英尺,飞行高度最高2.5万英尺,全长700多英里。由于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其间穿绕飞行,飞行路线好似驼峰,故称
驼峰航线
。驼峰飞行的路线要沿着世界最高峰的边沿飞行,海拔高度接近当时的飞机爬升的高度限制,而且沿途的山脉经常云雾缭绕,所以飞行相当危险,很多飞行员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其他飞行员在飞行时一路上是看着已经坠落的飞机金属碎片反光飞行。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ATC)和中国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主要是:C-46、C-47和C-53、C-54、C-87、C-l09、B-17、B-24、B-25和B-29等等。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
日本投降后不久,这条航线停止飞行。在3年多的时间里,驼峰航线共空运到中国80多万吨物资(其中10万吨为驻华美军自用)。
这些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医药及医疗器材、车辆及各种机器设备和军用被服等。l945年7月1个月空运达到了最高峰:71042吨。
另外,在缅甸战役中败退的中英军和难民,从中国云南到印度接受军训的中国军队,从印度到缅北、英帕尔参加战斗的中美英军,从印度、缅甸和云南到湖南芷江等地参加战斗的中国军队,从大后方到上海、东北接受日本军投降的中国军队以及日本投降后回国的驻华美军,上述总计几十万人都是经“驼峰”航线或由“驼峰”空运总队的飞机接送的。
1943年3月,驼峰航线开通16个月后,美军将驼峰飞行的指挥权正式交给飞虎队司令长官陈纳德。从此以后,驼峰飞行与飞虎队同在陈纳德的指挥下,两者逐渐融为一体。
飞虎队是空军战斗部队,主要担负着与日本空军作战的任务。驼峰飞行则是担负空中运输任务,所拥有的主要是运输机。飞虎队组成人员,完全由美国空军人员组成。飞虎队活动范围非常广,除了中印缅战场外,还远及广州、香港、越南、乃至日本等广大地区。驼峰飞行的航空人员,除了美国空军之外,还有中国航空人员。
驼峰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除了地形险要,气候恶劣,导航设施简陋,难以保障飞行安全之外,还有日本飞机的拦截。日军的拦截,使得驼峰飞行护航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担任护航任务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据统计,仅在驼航线开通时至当年年末的半年中,飞虎队为驼峰飞行护航就击落日机149架,击毁日机85架。
飞虎队所需的军用物资主要是汽油和飞机零配件等。这些物资在驼峰飞行开通之前,是由滇缅公路运输补给。驼峰航线开通之后,就由这条空中运输线提供。
C-4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飞机之一,它是投入“驼峰”航线飞行最早的运输机,其原型机是著名的DC-3商用机型。C-47是双引擎的单翼飞机,有可装载7500磅的物资或者是2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的货舱。在缅甸战役失利时,C-47曾经有一次装载74人的记录。虽然它有许多毛病,如不适合装载庞大的货物,但是C-47几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飞行,而且很容易维修管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定型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而且特别耐用。在1940—1945年间,陆军航空总队购买了1万架C-47,几乎占了它的运输队的一半,故有“空中列车(Skytrain)”之称。
C-47翼展28.9米,机长19.63米,机高5.2米,空机重量7705千克,载货3904千克,起飞重量1180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6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96公里/小时,升高345米/分钟,升限7076米,航程2400公里。装配两台普·惠R-l830-92型14缸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单机功率1200马力。
C-54“空中霸王”运输机由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它是由DC-4民用飞机发展而来的,在DC-4上安装了一个单个垂直尾翼和方向舵。引擎:四个普惠R-2000辐射式发动机,1350马力;适用:42名乘客;速度:265英里/小时;升高:1350英尺/分钟;升限:26600英尺;最大航程:3800英里;空机重量/载货重量:36980/73000磅;长:117英尺6英寸。由于C-54飞行高度不高,它不能在“驼峰”的北线使用。
昆明巫家坝机场是“驼峰”航线最主要的终点站机场。“驼峰”航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在1941年到1945年之间,援助中国的物资81%是通过“驼峰”空运,16%的物资是通过利多公路(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包括运输卡车本身的重量)完成,2.4%的物资通过利多—密支那—昆明的陆上通道完成。
当时各种运输机载重量分别为4吨、6吨和8吨,如果计算一下,人们就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平均每天都必须有100多架飞机在如今比较寂寞的滇西上空飞越穿梭!据昆明机场总站站长郭汉庭回忆:高峰时,巫家坝机场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
难怪云南老人说当年的“驼峰”飞机“比乌鸦还要多”。
为了抗战的需要,云南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各地修建和扩建了几十座机场,是云南人民对战争的重大贡献之一。
据当时专门承包机场修建的昆明更生营建厂的施工资料看,修筑机场的程序为:首先铺平地面,然后是铺设“狗头石”,上面浇灌黄泥,再铺设“公分石”,再浇灌黄泥,然后用大石碾子压碾,有时还铺设沥青。机场修建好以后,附近农村的农民还要随时准备好,一旦破损或者遭到日机轰炸,马上就要来填补和修复。云南仅仅为了修筑机场就动员了几十万民工。
在沉寂了多年的呈贡机场的一角,至今仍可以看到为抗战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那些石碾子。在附近庄稼地里劳作的老农,对它们有一种难于割舍的感情。
“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美两国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驼峰”航线联合空运输总队“驼峰”航线联合部署搜索救援案件(CONSOL IDATED DIS-POSITIONSEARCH AND RESCUE CASES)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563架(其中有107架为失踪),损失的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此数还不包括中国航空公司损失的飞机和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长官阿诺德将军(General Henry Arnold)曾经说过,“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飞机的损失率超过轰炸德国时的飞机损失率。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的损失率超过了50%,也就是说全部90多架飞机损失了50多架。
如今,还有许多坠落在滇缅地形气候恶劣的地区的飞机没有找到。
1985年云南人民为了纪念中美两国飞行人员“驼峰”飞行的伟大壮举,悼念牺牲在这条航线上的2000多位中美两国飞行人员,在昆明郊野公园建立了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纪念碑上的“ 驼峰飞行纪念碑”几个字为张爱萍将军手书。
(资料来源:来源:昆明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