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动态信息_中国远征军网
-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铭记伤痛才能超越历史
和平是一种正能量,这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理念、制度和行动来体现。以国家的名义纪念和悼念,目的不仅仅在于让更多人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而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并实现一种超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重要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老兵:廖建阳
湘潭在线3月17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易书宝 通讯员 彭军林) 双耳严重失聪,走路时双脚颤抖在南盘岭老年陪伴中心,和住在这里的其他老人一样,92岁的廖建阳日常生活也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然而,70年前,他曾是一名中国远征军战士,在印缅奋勇抗击日寇。 国难当头 农家子弟从军报国 廖建阳的祖籍在湖南郴州永兴县黄泥乡大村村。在烽火四起的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铁蹄..... [详细] - • 四川国立六中参加中国远征军同学分别时的留言簿
这是任志诚保存的留言簿。任志诚,后名任真,河南人,战时儿童保育生,随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学校到了四川。1943年12月,任志诚在四川省绵阳辛店子国立六中二分校毕业要参加远征军赴缅作战前夕,同学们分别留言,鼓励他英勇上战场,投笔从戎立功异域,好男儿当战在沙场,于国家危难之时投笔从戎诚不愧为有胆有识之青年建国要有二大要素一军队二教育系志诚同学牢记。给..... [详细] - • 越驼峰航线参远征军 还原热血青年报国传奇
在印缅前线的李晓声。 李晓声,(1921-2011),常州人。1942年秋转读乐山武汉大学哲学系,1943年春投笔从戎,与同为武大同学的溧阳人陈文林、武汉人陈方华等受聘东南亚盟军史迪威总部任职中国远征军昆明美军步兵训练中心翻译。1944年春受命经驼峰航线奔赴印度。后作为驻印美军施贵医院翻译。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1月离开常州赴上海华东革大,后北上入伍解放军20 兵团,参加.....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印度训练照
1943年,美军司令在印度训练营检阅中国远征军 1943年,中国远征军 1943年,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受训 1943年,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受训 1943年,中国远征军驻扎在印度的营地(美军训练营) 中国远征军新闻老照片.....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着装首亮相
展出的装备。记者黎旭阳摄 广东省民间藏珍之百年军品档案展开幕 本报讯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 谭静宇)广东省民间藏珍之百年军品档案展7日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开幕。何锡钿等8位广州军品收藏家捐赠了100件珍贵的档案藏品。据悉,本次军品档案展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首次展示百年中国军品档案。展期至4月25日。 百件文物中,有数十件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品,包..... [详细] - • 17只猴子帮中国军队杀日寇
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112团在缅甸误中日军埋伏。最终,112团其他官兵都突了围,但一营的200多名士兵却被敌人逼到一面断崖上面。前有天堑,后有追兵,这可如何是好? 17只猴子助战士们杀敌 就在此时,官兵们发现了断崖旁边有一片榕树林子,走进去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棵罕见的大榕树。树冠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营长李克己灵机一动,立刻命令:上树!200多人齐刷刷地上.....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幕后真相
12月中旬,日军分兵两路大举进攻缅甸。中英美三国紧急磋商。22日,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魏菲尔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长勃兰特从仰光飞赴重庆。23日,中美英三国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会议一开始,中英间就发生了争执。 英国表现出的态度十分明确,英国重视本国利益,轻视中国防务。魏菲尔提出三点建议,中心为保卫缅甸,而不管亚洲太平洋战事。中国希望守住缅甸的心情不亚于英..... [详细] - • 九旬抗战老兵病危
高老的女儿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守候,等候父亲的病情通告 摄/法制晚报记者 林晖 法制晚报讯(记者 蒋桂佳)北京目前仅存的30多位国民党抗战老兵之一的高增老人近日因跌倒入住空军总医院,病情危急。 今天上午,在空军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老人仍在昏迷之中,持续高烧不断,老人的女儿高女士守在病房外,不停踱步。医生告知老人的家属,老人年纪已过9旬,情况比较危急..... [详细] - • 广州民革建议迁建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中新社广州1月22日电 (记者 王华)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2日下午闭幕。在此次会议上,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第十三次提交关于迁建原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简称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提案。 提案称,抗日战争时期,原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简称新一军)奉命出国协同盟军抗击日寇,浴血奋战,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取得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二万..... [详细] - • 云南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成新增旅游目的地
2月27日,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腾冲国殇墓园陆续有游人前来参观祭拜。国殇墓园建成于1945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 2月27日,游客在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内参观,纪念馆自去年8月开放以来,已经成为中外游客来腾冲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据了解,位于腾冲国殇墓园的..... [详细] - • 美军中缅印战区臂章的来历
作者:戈叔亚 我戴着臂章在蓝姆迦驻印军墓地。不过我戴在右臂上,带错了。 去年(2008年)5月31日,我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陈志文来到了印度蓝姆迦(Ramgarh)寻访当年中国驻印军蓝姆迦训练基地。在进入驻印军墓地前,我郑重地佩带上了当年盟军中缅印战区的臂章。 这样的臂章是当年在中缅印战区的美军的官方臂章,战后美国人复制了许多作为纪念品。但是我佩带的..... [详细] - • 中国抗日老兵:南京大屠杀不是小事 历史需被铭记
中新社石家庄2月26日电 (申玲敏)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开始审议有关决定草案,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河北抗日老兵对此表示支持,曾经在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上负责警卫工作的河北省井陉县98岁老兵于文瑞26日说,这是对历史的铭记,南京大屠杀不是小事。 于文瑞完整参加过8年抗日战争,他表示,国家..... [详细] - • 探访日军南京投降签字仪式的亲历者:于文瑞
■于文瑞老人讲述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经过。 ■因病无法说话的陈鹏老人用敬礼致意过去的战友和抗日岁月。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将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就在这一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行三人,来到..... [详细] - • 中国拟设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据新华社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昨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这两个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中..... [详细] - • 壮哉,中国远征军 历史上的今天
【壮哉,中国远征军!】 ① 他们是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他们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英勇出征; ② 历时 3 年 3 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 40 万人,伤亡 20 万人,歼灭日军 18 万 5 千余人; ③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的彻底胜利。 1942 年 2 月 25 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点支 [ 蜡烛 ] ,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详细] - • 一位台湾远征军老兵的黄石情缘
2月19日早上,雪后初晴的城市,冷得刺骨。 黄石市殡仪馆里,哀乐声声,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红着眼睛,默默抹泪。这几位来自台湾的老人,是来送父亲最后一程的,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位远征军老兵的传奇故事,还有这位老人与黄石的不解情缘。 病危之际 他强撑着要回黄石 2013年12月7日,92岁的彭晋一和老伴在儿女们的陪伴下,回到台湾。此次回台,是因儿女..... [详细] - • 遵义发现一远征军老兵 17岁赴缅甸打日军
央广网遵义12月24日消息(记者孟海 遵义台记者李俊)12月22日,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在遵义县找到了一名87岁的远征军老兵,老人 17岁赴缅甸打日军。 1944年5月,年仅17岁的杨均华在老家遵义县三盆被拉兵。为了不让他们逃跑,当地保长用绳子将他们栓起,到达遵义、贵阳、云南后,杨均华随同部队乘座飞机到印度成了远征军,被编入国民党驻印度新一军30师88团1营,参加了抗..... [详细] - • 从缅甸抗战回来的大象(组图)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拿下缅甸的孟拱,在日军阵地后方竹林里俘获了13头大象,日军用这群大象来运送物资及拖拉大炮。图为为日军驮运辎重的大象 1945年中国远征军奉命返国,象队出缅甸入云南,随国军沿滇缅公路行走,经昆明、贵州、广西、南宁,走了1,000公里的长路,半年后到达广州时,只剩下7头大象。大象在1946年春天时参与了抗战烈士纪念碑的建造工作。之后,其中4头..... [详细] - • 96岁抗战老兵重返滇西战场 圆梦龙陵松山
69年前,他带兵强渡怒江,主攻松山子高地受挫 69年后,他重返松山战场,追忆当年抗战之往事 96岁抗战老兵圆梦龙陵松山 熊寿明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敬礼 熊老对牵马通过惠通桥的场景历历在目 69年前,他带领一个连兵力强渡怒江,在敌人强大火力下,主攻松山子高地受挫,三分之一士兵倒在他面前。 69年后,他在抗战老兵后代和志愿者帮助下,重返龙陵松山战场,追忆他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