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参考》:中国远征军血祭野人山(下)
2014-01-03 09:31 中国远征军网
孙立人带军突围
而孙立人指挥新38师主力在温藻阻击日军到5月10日后,任务完成,即指挥部队向西撤向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
新38师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从自己不多的水粮中省出部分救助收容数千难民和英印散兵。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
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尔后在于雷多与新22师廖耀湘将军残部相逢,并在美国的协调下,由盟国英国提供印度兰姆伽作为该批入印中国军队的整训基地,此即为日后中国驻印远征军的核心种子,简称驻印军。1942年8月,驻印军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在东征、北伐作战中勇敢顽强,在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中战功显赫。
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保全,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不得不开辟飞越喜马拉雅的“驼峰航线”,并修建中印公路以输送国际援华物资。
史迪威的誓言
史迪威从来没有忘记他脱险后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誓言︰“请记住我的话,我们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返回缅甸!”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决心卧薪尝胆,在印度为中国训练一支抗日精兵,然后由他亲自率领着这支精兵从日本人手中把缅甸夺回来。
史迪威在征得蒋介石同意训练和装备驻印中国军队的意见后,立即飞回印度,经过与韦维尔上将多次谈判,甚至是激烈的争吵、要挟、威胁,使尽浑身解数,才迫使韦维尔把印度兰姆伽的战俘营地作为中国军队的训练基地,由英国负责提供营房、场地、水电、膳食、医药、运输等后勤保障,美国负责提供军事装备、军事教官,以及中国官兵的军饷,中国军方则负责受训部队日常生活管理与纪律的执行。
在训练中,史迪威决心对中国军队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大改造,他一概不管中国士兵过去的经历与资格,一律当做新兵开始对待,各项军事技能出色者立即受到提拔和重用。
史迪威与蒋介石达成协议,利用飞越“驼峰航线”的返空飞机,每天从中国空运四五百人到兰姆伽,很快又增加到七八百人。而且这一批批官兵全都是从国内各个战场精选出来的,身体素质甚好。很快,到达兰姆伽训练的中国军人便已达到了32000人。
史迪威不仅从美国调来一大批美国军官任教官,还运来了堆积如山的美式装备。中国驻印军完全仿照美军的编制,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经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标准,步炮比例达到三比二,第一次从武器和火力上压倒日本人。
兰姆伽重整旗鼓
兰姆伽位于加尔各答西北方向200公里左右,训练基地面积有三四十平方公里,非常辽阔。散布在基地里的几十栋大小不等的营房,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押过两万多名意大利战俘。兰姆伽西面几十公里处,一块平坦的空地上矗立着历经上千年风沙侵蚀,大多已经倾塌的连片佛塔,以及一些古代印度土邦王宫残留的废墟--这片几乎已经被风沙淹没的地方,就是当年唐僧西天取回真经的圣地如加雅城。
如今,中国将士陆续来到这里求取真经。
刚到兰姆伽营地,大门正面木制照壁上的一句用中文和英文写成的口号,立即让每一个中国军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一切为了打回缅甸!”
这句标语,此后也成了中美军队使用率最高的口号。
队伍一进操场,第一件事就是在美国军官的指挥下,先将武器和私人用品就地放下,再去集体洗澡。他们所带的东西和军装,全部被扔进一个两米多深、十多平方米大的坑里,然后泼上汽油烧掉。
接下去开始分发军需品,美国人在物质上的奢侈程度让中国军人感到了极大的惊讶!每一个战士领到卡其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钮扣的卡其布夏冬军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内衣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幅;帆布胶鞋、大头皮靴各一双。还有毛毯、橡胶雨衣、橡皮垫褥、水壶、手电筒、遮风镜、防蚊头罩、毛巾、铝饭盒、野战背囊等。
最让人惊奇的是进入兰姆伽后的第三天,每人配发一支美国加兰德步枪,100发子弹。班长发给一支M1汤普森冲锋枪。要知道,当时日本鬼子用的也不过是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
英国殖民当局为中国士兵提供的日常生活供应比提供给美国官兵的标准差了一等,但也足以让中国士兵们欣喜若狂。充足的面包和牛肉罐头,无论怎样也吃不完。不过很快,牛肉罐头的味道就让人难以下咽了,战士们还自行挖采野菜,补充营养。
1943年底,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参加开罗会议归国途中,在蒙巴顿等英美将领陪同下,飞临兰姆伽训练营视察。蒋介石看到自己的士兵吃得如此之好,不太相信,以为是史迪威和英国人联手做表面文章来蒙他,于是亲自深入到伙房检查,还派随从人员到士兵中间调查。得知士兵们每天享受的均是这样的标准后,蒋介石居然“嗯嗯”一笑,然后说了一句让陪同他的史迪威和韦维尔、亚历山大等美英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应当让中国的士兵适应艰苦的生活,不能吃得太好,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不同,要是让他们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
美国人在兰姆伽开设了许多军事技术学校,比如战车学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等,还有专门训练炊事兵的后勤保障学校。在兰姆伽,所有教官都是美国人,翻译由学生兵担任。中国官兵分开受训,训练内容按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进行。由于美国教官执教严格,不循私情,中国军官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怨言颇多。这就是后来郑洞国将军在回忆录《中国驻印军始末》中所说“受尽美国人的气”的重要原因。但是士兵们却较少类似的感情包袱,他们认为美国教官似乎更通情达理,不似中国长官来得凶狠粗暴和作威作福。
截至1944年末,在兰姆伽基地服役的美国军人累计已达7000人之多,而先后在该基地受训的中国士兵则有10万人,国内师以上的高级指挥官有三分之一在这里进行过短期轮训或合成训练。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士兵素质有了大大改善,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如果说在以往的中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的失败主要归咎于装备落后和官兵素质低下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那时的驻印军已经具备了能够从陆地上打败任何强敌的精神和物质条件。所有的中国将士时刻都在期待着收复失地,一雪前耻,反攻即将开始!
文章来源《文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