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话远征 > 正文

远征军抗战电影剧本:《军之旅》
2012-10-15 00:03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申明:本电影剧本《军之旅》由汪兆荣先生创作,版权为汪兆荣先生所有,文责亦由汪兆荣先生负责。汪兆荣先生授权本站代为发表,其他网络、媒体如欲转载请与本站联系征得汪兆荣先生本人同意方可转载,如有对剧本感兴趣的制作单位也可通过本站与汪先生联系。
  网站信箱:cn-yzj@sohu.com

《军之旅》电影剧本故事梗概

   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此役之初,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这是自“九•一八”以来首个振奋全国人民的消息。上海市民尤为欢欣鼓舞,他们自发走上街头,以游行示威和喧天的锣鼓声援前方将士。上海市民还组织慰问团到前方为抗战将士举行劳军演出。其中,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腰鼓队特别引人注目。圣约翰大学预科生林匡和高二女生黄帼懿就是腰鼓队成员,他们敲着腰鼓,一路从跑马厅来到张华浜前线。但在张华浜,大批日军增援部队由杭州湾进入长江,并在空军的支援下实施登陆。战况突发逆转。在学生慰问团返沪途中,车队遭遇空袭。在突如其来的空袭中,学生们惊恐四奔。林匡尤为恐慌,面对日机袭击,竟然惊慌失措。就在此刻,八十七师某部少尉排长王扶民奋不顾身扑倒林匡……林匡站起来了,但王扶民却因此殉国。林匡被震撼,被震醒,他拿起王扶民的枪,随其他士兵一起冲向前线。从此,“王扶民”浴火重生,林匡冒名顶替投身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走上“军之旅”。
  淞沪战争中林匡身负重伤,但奇迹般康复。当他提前出院赶赴南京欲参加保卫战时,南京已陷落,他不得不随溃散的部队泅渡过江。经短暂休整,他被编入六十六军九五0团任连长,作为主力参加万家岭战役,所在部队因歼灭整106师团八千余人而威震中外。役后,林匡所在三营掩护部队撤退。完成任务后,三营营长受伤,全营官兵不足百人。在日军围追堵截下,林匡率部奇迹般地撤回集结地,因此被授予“忠勇勋章”。在此,林匡重逢原部队长官、集团军司令王敬久。在后者的举荐下,林匡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汉中分校学习。
  军官学校毕业后林匡留校任教官。但内心渴望上前线杀敌立功。此时王敬久上该校将官班进修,与林匡再逢。王想满足他的愿望,但又有所担心,因此推荐林匡加入财政部新组建的缉私总队。在重庆,林匡偶遇原缉私总队长官、新任第三十八师少将师长孙立人,因此追随孙立人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林匡不愿参加缉私总队的深层原因是,该部队属军统缉私署,由戴笠指挥,其真正的任务是镇压国内民主进步力量。
  在远征军,林匡任一一三团少校参谋长。入缅不久该团即驰援被困英缅军第一师,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日军一个师团,将英军七千余人解围于仁安羌,史称“东方敦克尔刻”。此役后,林匡奉命撤退。但在撤退途中一一三团遭遇日军空袭,林匡被炸身亡。在意外入伍五年之后,他以此种方式完成了他的“军之旅”。
  唯一能够见证林匡这一特别人生旅程的是另一上海学生黄帼懿。在剧中,林与黄有五次相遇:一次是上海张华浜,黄目睹林拿起王扶民的枪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一次是南京撤退至蚌埠,与逃难途中的黄相遇,这时黄才知道林的确切下落和真实想法;一次在云南安宁远征军集结地,那时黄已是野战医院护士,正整装待发。此次相遇两人感情已经升华;一次是在缅甸后方野战医院,这象是一首“战地浪漫曲”;最后一次是缅甸曼德勒,野战医院也正准备撤离,此时两人在火车站远远相遇,林匡及其部队也刚上火车准备撤至印度,此时日机来袭,黄目睹正在指挥士兵下火车躲避空袭的林匡,一颗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当黄帼懿奔至林匡身边,扶起他时,林匡已经不能说话了;他仅能以手按住腰间的军用挎包,示意她保存之。
  这挎包内是林匡所得奖章和许多无法寄出信,这些信都是给他父母和家人的。1945年夏天,又是跑马厅,又是南京路,又见“胜利锣鼓”……在欢庆抗战胜利的人群中,黄帼懿走过;她走向一个普通的弄堂,一幢普通的石库门楼房,手里捧着林匡的军用挎包。
此剧,上海是出发和到达的地方……

1.重庆上空 清晨
   浓雾在城市上空浮动,象海上波涛翻滚……
  字幕:重庆 一九四二年一月 

2.同上 上午
   浓密的雾汽逐渐散去,山城重庆显露在耀眼的阳光下。从空中俯瞰,淡淡的云雾之下,重庆象一座半岛,三面环水,一面有金碧山雄居其上,山高水长,雄洲雾列。同时它又象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城市,尽管阳光已经透过云层遍撒整座城市,但城市好象还未醒来。
  一阵轰鸣声忽然响起,越来越近。不多时,一群日本轰炸机冲出云层,在东北方向的空中呼啸而来。这是一个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日本轰炸机编队,它们来势汹汹,毫无顾忌地俯飞而去……

3.重庆 稍低的城市上空
   市郊附近的防空炮火响起来了。但炮火不够密集,完全构不成防空火力网,仅具象征性意义。日军轰炸机穿越零星爆炸的高射炮弹,如入无人之境,向重庆市区俯冲而下。
  远远望去,一架架日本轰炸机轮番俯冲、投弹。刹那间,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城区四处一团团烟雾腾空而起,在空中滞留并弥漫于整个城市,象浓雾重新降临……

4.数日后 渝北通往重庆的公路 白天
   这是一条筑在山坡上的公路。这公路某一路段坑坑洼洼,伤痕累累。在一个很大的弹坑附近,一群工兵和临时征用的农民正在修路。
  被炸毁路段所阻的卡车、炮车和其他运输车辆。
  在被炸毁路段另一面的道路上,也有长龙般等待通过的运输车辆。
  在弹坑一侧极其狭窄的路面,一工兵排长正在指挥其中某些车辆单向通行。由于工兵排长指挥得力,车辆缓慢但有序地通过狭窄路段。
  一辆运兵卡车正在通过弹坑一侧。路基边部分,汽车的两个后轮几乎是在一个悬空的情况下滚动,停,又滚动。
  卡车终于通过,驶向另一侧,停。早已等候一旁的二十多名全副武装的宪兵队士兵一阵欢呼,未等卡车完全停稳就纷纷上车。一位中士上车后,又转身,把手伸向车厢外。
  士兵:来,上车吧,长官——
  拉住伸出的手,一跃而上的林匡。

5.磁器口 下午
   一辆紧接一辆朝重庆方向颠簸着驶去的军用卡车。

6.行驶中的一辆运兵车上
   与其他宪兵队士兵紧挨着坐在一起的林匡。此时,他军容整严,佩戴陆军少校领章。与宪兵队士兵更不同的是,他没有武器,除了腰间的一个皮制军用挎包,脚边还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手提式行李箱。很显然,他搭乘顺路车前去重庆。
  林匡(问身边的中士):这是什么时候的轰炸?
  中士:是三天前,长官。
  林匡不说话了。稍后,他掏出一包香烟,自己抽出一支,然后把烟盒递给中士,示意他分发其他士兵。
  中士:谢谢,长官。
  中士接过,分发给其他士兵。众士兵点烟。

7.通往城区道路的路口
   载着宪兵队士兵和林匡的卡车缓慢驶来。前方,一片连着一片的倒塌的民房。那里,有一群官员、警察和居民正在清理废墟。
  在一个路口,卡车停。林匡先行下车,然后转身,接过中士传递的手提式行李箱。
  林匡:多谢让我搭车,中士。
  中士:不客气,长官。军政部就在南面那个山脚下。不过,很不好找。
  林匡:没关系。只要它在那里。再见,弟兄们。
  众士兵:一路平安,长官。
  卡车拐弯,驶去。
  稍后,林匡提起行李箱,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8.有台阶的石砌马路 满目疮痍的城区
   走在瓦砾和断垣残壁之间的林匡。
  一根歪斜的电线杆子孤零零地矗立在废墟之上,它牵拉着另一根被拦腰炸断的电线杆。
  稍远处的一座被炸毁的教堂。但教堂的钟楼仍然耸立,似乎在俯瞰地上的一片狼籍。
  林匡(心声):我已经在上一封信里告诉过你,父亲,我于民国二十八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十四期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军官训练班教官。民国三十年,民国财政部奉军事委员会命令成立缉私署缉私总队,上月,我接到军政部调令,即奉命前往。
  林匡走在瓦砾上的脚步。他走过一处原来显然是民居的建筑,看到断墙上有一个缺损的木制门框,门倒伏一边,上面溅满血迹。
  林匡(心声):我现在身在重庆。几天前,这里刚刚经历一次大轰炸。今天,我所看到的战时首都几乎疮痍满目。
  似乎漫无目标地行走的林匡。许多人影在他前后左右晃动。他停步,转过视线,看到有警察和官员在组织人员清理现场。也有些可能是本地居民的人在废墟中翻捡,希望能找到能用的器物。
  林匡(心声):日本大本营无法在正面战场摧毁中国军队,转而设法封锁国际交通线和战略轰炸后方战时首都重庆,以此瓦解我国军民的抵抗决心。但我们的战斗部队继续在全国各地抗击日军,反击日益猛烈。
  走过一片废墟的林匡。
  继续朝前走去的林匡……

9.嘉陵江堤岸 黄昏
   走上堤岸的林匡。他眼望落日余辉下的滔滔江水,以及大江内侧一艘被炸翻的轮船的残骸,思绪万千,心潮起伏……
  林匡(心声):但是很遗憾,父亲,这两年我却一直身在后方,无能继续杀敌立功,以报家国之恨……

10.军政部 大厅 白天
   在不很宽敞的大厅内,许多人员进进出出,显得有些忙碌。这些人员中有军官,也有文职人员。
  楼梯,一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在一位随从的陪同下快步走下。这位男子虽没穿军服,但明显透露出军人的气息。他是新编第三十八师少将师长孙立人。走在他身边的是他的中校副官陆少毅。孙立人和他的副官都有些兴奋,两人边走边谈,行色匆匆。不留意之间,孙立人手中的文件掉下几页。但他没注意,继续沿梯而下,直至大厅。
  林匡(画外音):先生,您的文件——
  闻声停步,转过身来的孙立人和陆少毅。
  在他们身后的楼梯拐弯处,林匡走下几步,在他们面前站定。他手里拿着孙立人掉落的文件。
  注视着林匡的孙立人。他注意的不是林匡手中的纸,而是林匡的脸。
  陆少毅(跨上一步,接过对方递呈的文件):谢谢。
  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匡的孙立人。
  孙立人:我们……见过面吗?
  林匡(略略思索一会儿):没有,先生。
  孙立人:我记错了。对不起,少校。
  林匡:没关系。

11.火车站候车室 夜
   这里几乎一片黑暗,只有窗外一线惨淡星光的泻入,才可依稀辨认出这里是候车室。但这里是空荡荡的,仅有很少人影在晃动。这是因战时灯火管制的缘故。
  一列火车通过车站。但这仅仅是声响。咔嚓声由远而近。
  黑暗中有一个烟圈在有闪亮,一红一红的。烟圈红时,能照见林匡大半个脸庞。他的眼睛也在闪光。
  过站的列车鸣笛而去。
  林匡(心声):正弟,我要去的财政部缉私总队基地在綦江。
  一动不动的林匡。他又抽了一口烟。
  林匡(心声):这里是火车站。由于轰炸,火车运行十分混乱。我只能等,在这里等,在火车站的候车室。
  忽然,黑暗中的候车室发生一些骚动,在候车室外也有人影晃动。林匡起身,扔掉烟蒂,向四处观望。
  林匡(心声):我很想念你们。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一定要告诉父母,请他们原谅。我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但有你在,你也应该承担起责任。你已经二十岁了。我知道你们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艰难,你要扶助父母养家,娟妹还小,你一定要保护她,不受欺负……
  一阵凄烈的防空警报声响起,越来越响。
  与防空警报声同时响起的还有人的喧哗声。黑暗中好象一下子出现了许多人,人们都在向一个方向涌动。
  防空警报声在整个城市上空回旋。
  黑暗中,随人流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的林匡……

12.某山体防空洞入口
   防空警报声仍在回荡。
  朦胧中,许多人影在警察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依此进入防空洞。

13.防空洞内
   相对地面而言,这里有些光亮。在被电线牵拉的电灯泡的光照下,可见在这由山体挖掘而成的防空洞中站着或坐着许多人,其中有穿西装或布衫的平民和穿制服的军警,有成人或孩子,也有穿旗袍的女人和少女。人们都沉默不语,侧耳倾听防空洞外闷沉的接连不断的炸弹爆炸声。
  时间仿佛停滞。
  一个个不动的身影和一张张沉着肃穆的脸。在这些脸上,没有恐惧,近乎麻木。
  许多身影之后的林匡的脸。他的眼睛。他惊讶的神色。他慢慢地站起身来。因为他看到,在相隔仅数人之后,有一位中年男子正盯着他看。那人是孙立人。在孙立人身旁,陆少毅笑着朝此挥手致意。
  也向陆少毅挥手致意的林匡。
  忽然挤开众人朝此走来的孙立人。陆少毅也跟随前来。孙立人在林匡跟前站定。
  林匡:你好,先生。
  孙立人(直视对方,紧接对方话头):又见面了。呵哈,这一次不是军政部,而是地下防空洞。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少校。
  微微点了点头的林匡,他一时无语。
  陆少毅:长官对你印象很深,少校。
  孙立人:我事后想起来了,我在军报上看到过你的照片,是你荣获忠勇勋章那一次。你那时还是一名中尉连长,是不是?你得过忠勇勋章?
  林匡:是的,先生。请问,您是……
  陆少毅:长官是陆军少将,少校。
  立正,向孙立人行注目礼的林匡。
  林匡:你好,长官。
  孙立人:你好。能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吗?
  林匡:王扶民,长官。
  孙立人:你是六十六军第八十七师的?你是万家岭作战部队的功臣!
  林匡:我……曾经是。
  孙立人:那么,你现在在哪一部?
  林匡:我……曾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军事教官,我正奉调前往缉私总队。
  孙立人:财政部的缉私总队?
  林匡:是的,长官。
  孙立人不说话了,他只是盯着林匡,久久地注视着他。
  防空洞外,依然是隆隆的爆炸声……
  孙立人:很好。介绍一下,我是孙立人。
  陆少毅:长官正是缉私总队少将总队长。应该说,到目前为止,长官还是你的上司,少校。
  林匡一惊,转而又立正,欲敬礼。
  孙立人(按住他的肩膀,补充):等一等,等一等,我补正——即将离任的缉私总队总队长。

13.防空洞外 深夜
   在防空警报解除声中,人们走在街上,朝四下散去。
  远处,城市的郊区有好几个方位在燃烧。
  走在人群后的孙立人、陆少毅和林匡。拐弯处,在一辆吉普车旁,孙立人站定,朝林匡转过脸。
  孙立人:你住什么地方?少校?
  林匡:我在等火车。
  孙立人:哦,你知道什么时候有火车?
  林匡:不知道。据说,明天可能……有一趟。也可能是后天。
  孙立人:跟我走。
  林匡:我……长官……
  孙立人:上车——

14.筑在坡上的马路
   空无一人的街上,吉普车飞驰而过。

15.行驶中的吉普车上
   坐在后座上的孙立人。他上身前倾,对着坐在驾驶座旁座上林匡,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后肩。
  孙立人:来过重庆吗?
  林匡(转过脸,大声地):没有;是……第一次。
  孙立人(拍一下开车的陆少毅的后肩,大声地):天快亮了。重庆人很会过日子,他们对轰炸早已习以为常了。找个象样一点的茶馆,陆副官,喝茶去。
  陆少毅:好的,长官。

16.杨家坪 某茶楼 临窗一茶座
   一张八仙桌旁,孙立人对窗而座,陆少毅、林匡居其左右。
  窗外,天色微明。桌上,是三碗新沏的缙云山雾茶。
  陆少毅(对林匡介绍相关情况):长官此次前来重庆,正是为缉私总队改编一事奔忙。按军事委员会原来之部署,税警总团须整体改编为缉私总队,归财政部缉私署。但税警总团贵州都匀练兵并非为这一日。税警总团三年练兵皆为抗日作战而演练,未有一日真有缉拿走私盐贩之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幸得长官来重庆,未歇一日,往来奔走于财政部、行政院和军政部之间,特别是谒见军政部何部长之后,局面才有所改观。日前,军事委员会转来财政部的命令:缉私总团现有六个团之第二、三、四团编为国军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原税警总团团部人员及其直属部队编为师部人员及该师直属部队,师长由该总团长,也就是长官亲自接任。(二)原第一、五、六三个团隶财政部缉私署。(三)该师师长于接到命令后即日率部开拔向昆明进发,并于行军前进中改编就绪。情况大致如此,王少校。
  孙立人(对林匡):也就是说,原税警总团一分为二,一部隶财政部缉私署,由缉私署署长戴笠统辖,另一部改编为新三十八师,编入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参战。这就是缉私总队目前的状况。命令已经下达。所以说,我今天还是你的长官,明天就不是了——哦,天亮了,已经不是了。
  林匡:……
  正在这时候,一茶馆伙计端上几盘茶点,一一摆放上桌。
  孙立人(端起茶杯,对两人分别一展):喝茶,这是上好的缙云山雾茶,来——
  陆少毅与林匡跟着举杯,三人饮。
  林匡(放下茶杯,忽起身,望定孙立人):长官……
  他欲言又止,站立一旁。
  孙立人:你想说什么?
  林匡:我想……我恳请编入新三十八师,追随长官入缅作战。
  似乎不感意外的孙立人。他对林匡注视良久,没有接话。
  孙立人(又举箸,指着桌上的茶点):来,坐下,用点心——
  林匡没有坐下,依然看着孙立人。
  孙立人:你真是这么想?
  林匡:是的,长官。
  孙立人:为什么?
  林匡:我希望能再得一枚忠勇勋章,长官。
  孙立人(也起身,有些激动地):好,太好了,我一眼就看中了你,从见到你的第一眼就感觉到了,你就是我想要的军官。来,今天以茶代酒,为我们的相逢,干杯——
  说着,他双手端起茶碗,一展。陆少毅也起立。三人端碗一饮而尽。
  毕,三人复又坐下。
  孙立人(望着林匡,微微一笑,转换话题):不过,你已调任缉私总队了;我已经不是缉私总队长官了,如果缉私署戴将军不放……
  林匡(紧接着):我将到财政部请命,长官。

17.南下的火车
   火车穿过平原。

18.飞架南北的大桥
   由北朝南,火车呼啸而过。
  林匡(画外音):……我又将出征,父亲,不过此番征战可能不在国内。

19.行驶中的火车包厢内 夜
   正在写家信的林匡。此刻,他穿的是一身便服,半坐半躺在铺位上。与我们见过的情形相似,他还是将笔记本放在我们熟悉的军用挎包上,用一支老旧的钢笔在写。
  林匡(心声):在此之前,日军在亚洲战场气焰高涨,势如破竹。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侵入越南,截断滇越铁路,堵死我国经越南海防与国际交通路线。民国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九四一年年底,日军更进一步向美国挑战,偷袭珍珠港,并先后攻占关岛、文莱、香港,今年年初又先后攻占菲律宾及马来西亚首都马尼拉和吉隆坡,并控制新加坡、爪哇,正全力以赴准备进占缅甸首都仰光。日军如攻占缅甸,中国经缅甸对外的唯一交通线滇缅公路将危在旦夕。
  这包厢有四人,除林匡之外,还有孙立人和陆少毅及另一名勤务兵。但孙立人和陆少毅等正在铺上睡觉,因此林匡能思绪集中,落笔疾迅。
  林匡(心声):是时,我派遣远征军组建,我所在财政部缉私总队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即将入缅,协同英美盟军共同抗敌……
  正在这时,火车颠簸了一下,林匡停笔,抬起头,正好与被惊醒起身而坐的孙立人的视线交集一处。孙立人微微一笑。
  合上笔记本的林匡。
  孙立人:在写什么?日记吗?
  林匡:不,是写信。
  孙立人:能问一下吗?给谁写信?
  林匡:我父亲。
  孙立人:令尊是在后方吗?
  林匡:不,他在……上海。
  孙立人:那么,他可能暂时不能收到你的信。
  林匡:是的。我想,他总有一天能收到。
  孙立人:很好。写吧,继续写。
  林匡:是,长官。
  重新打开笔记本的林匡。

20.南方的崇山峻岭
   蛇行其中的火车;火车在山和山峰之间忽隐忽现……

21.航行在江上的轮船 白天
   船舷,着西装的孙立人和穿便服的林匡并排而立,凭栏远观。
  孙立人:可以这么说,税警总团是我一手组建的。武汉撤守,税警总团官兵奉令由湘徒步行军入黔,驻防于都匀与独山之间。税警总团虽非正规军队,但却始终以作战为目标练兵。而练兵,主要采用西式操典。
  轮船溯流而上,两岸山色晃晃而过。
  孙立人:尽管如此,税警团当年在长沙收容旧部并扩编,所招收的新兵多为湘兵。
乡亲子弟兵有好处,彼此就像父子兄弟,感情上扶持照顾,打起仗来也会同心同德。而当时练兵也部分采用曾国藩治湘军的方式,希望秉承湘军的义勇忠诚精神;但是,我们要打的毕竟是一场现代战争。你明白我的意思。
  林匡:我明白,长官。
  孙立人:我看过你的履历,知道你无论带兵还是军校教官都有过人表现,你年轻有为,前程无限,希望在新三十八师更是如此。
  林匡:是,长官。

22.山区公路 白天
   一辆美制吉普车扬起飞尘,一路颠簸,一路飞奔。
  路边的坡地,牛在吃草。半山腰间,山民的住宅正冒出缕缕青烟。
  红色的土地,以及红土地上红色的甘蔗林……
  吉普车后座上的林匡。他一身戎装,精神抖擞。

23.贵州 黔东南境内的公路 白天
   空中俯瞰,在曲折盘旋的山间公路上,有一长列军用卡车缓慢而行。这其中有些军车属于炮兵部队,它们拖曳着美制M-1型75mm山炮或105榴弹炮,以及德制PAK37战防炮。但更多的则是行进中的步兵。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字拉开,前不见首后不见尾。不协调的是,尽管这些步兵肩负美式或德式装备,但腿上依然是绑腿和草鞋。

24.比较平坦的山坡上的公路
   与上述军车、炮车交错而过的吉普车。
  坐在吉普车后座上的是风尘仆仆的林匡。他显然刚刚到达此地。坐在前排驾驶座旁的也是一位少校。他是师部的联络副官朱毅。明显的区别是,林匡穿的是陆军军服,而联络副官朱毅还是一身警服。
  朱毅(回头对林匡望了一眼,大声地):你为什么不留在缉私署?你难道不知道缉私署属军统,戴将军是委员长手下红人?你留在大本营会官运亨通的!
  林匡(也是大声地):大敌当前,我只想打日本人。
  一辆辆军车呼啸着,轰隆而过。
  朱毅(大声地):什么?
  林匡(大声重复):我们的敌人是张牙舞爪的日本鬼子,不是共产党。

25.贵州都匀山区 下午
   前方是群山环抱下的一个谷地。吉普车驶上一条高低不平的土路。

26.山谷间的空旷地 遍布整个山谷的军营
   一长排有伪装物的军营前,吉普车停,林匡和师部联络副官朱毅分别打开从车门,跳下吉普车,朝其中的一顶大帐走去。

27.某军帐内
   一面缺了一角的镜子内,是涂着一脸剃须膏的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他正在刮胡子。他也是一身警服,但警服的衣领敞开着。
  正在这时,帐外传来师部联络副官的报告声。
  朱毅(画外音):刘团长——
  刘放吾(剃刀稍停):进来。
  帐幔启。师部联络副官朱毅和林匡一前一后先后入帐。
  林匡(在刘放吾身后站定,敬礼):报告团长,一一三团少校参谋长王扶民奉命前来报到。
  闻声转脸的刘放吾。他看着林匡。稍后,复转回。
  刘放吾(继续刮脸):欢迎,参谋长先生。
  林匡:……
  刘放吾(稍后擦脸,随后将毛巾甩入一旁桌上,但没掉过脸):他们通知我,要给我委派一位来自军校的教官,他会告诉我,如何在行军路上将税警总团四团改编成正规军新编三十八师一一三团。是这么回事吗?
  朱毅:你说到哪儿去了,刘团长……
  林匡(略略思索一会儿):大致如此,上校。

28.同上
   在一张行军椅上就座的刘放吾。在他的对面,是端坐在另一张行军椅上林匡。
  刘放吾:你真的这么想?你来改编我的团?
  林匡:当然不是。
  刘放吾:什么?
  林匡:所谓改编,只要变动一下部队番号,换下警服,穿上陆军军装就可以了。简单地说,从今以后,税警总团四团一律改称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违者军法论处。
  刘放吾(抬起头,直视林匡):就这么简单?
  林匡:实际上,据我所知,税警总团四团原来就是作战部队建制。
  刘放吾:嗯,这个想法不错。
  一直盯着林匡看的刘放吾忽然想起什么。他站起身来,走到镜子前,端详自己,并摸了一摸光滑的下巴。
  紧跟着起身的林匡。
  刘放吾后退一步,故作诡异地注视着他。
  刘放吾:知道我为什么要刮胡子?
  林匡:不知道。
  刘放吾:真的不知道?
  林匡:你可能……要有很长时间不能刮胡子了,团长。
  显得有点高兴的刘放吾。他用力地拍了一下林匡的肩膀。
  刘放吾:走,大家都在等你。

29.某道观正殿 下午
   正殿内光线有些昏暗。在暗淡的光的斜照下,正殿两旁的塑像更显得狰狞可怖。但就在这里,仍身着税警总团警服的一一三团排以上军官在此聚集。此时,他们正站着或蹲着,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
  忽然,几盏马灯同时打开,并聚光于正面墙上的一幅很大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与此同时,脚蹬马靴的团长刘放吾走入马灯聚集处。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马鞭。
  走在他身后的林匡。他的陆军军服吸引了所有军官的目光。
  军官们立即肃静,整齐站立。
  站在军用地图之前的刘放吾,他将马鞭夹在掖下,环顾左右。
  刘放吾:介绍一下,新任团参谋长王扶民——
  跨上一步的林匡。他微躬上身,向大家致意。
  短暂的静场。稍后,是零落的掌声。
  刘放吾(摆手,让掌声平息):当然,今天不是见面会;我们有的是时间见面;见面会也可以在行军路上举行。说到行军,就说行军。现在,由王参谋长宣布我们团,也就是我们新编三十八师一一三团此番出征的首个行动计划。请,参谋长先生——
  这显然出乎林匡意料。但刘放吾已经转向他,并把马鞭交给他。
  此起彼伏的窃窃低语声。
  接过马鞭,走向地图的林匡。他在地图前站定,静注片刻,随后将马鞭指向地图的某个部位,并逐次移动。
  林匡:诸位,这里是贵州兴义,这是师部指定的集结地点。根据师部指令,我一一三团必须在三月初之前到达兴义,全师将在那里举行誓师典礼,发布动员令。此后,全师整装出发,步行行军,将在三月二十日前到达昆明西南四百华里的边境小城安宁。在安宁,第六十六军已在那里建立前进基地。部队将在那里集结。至于何日开拔入缅,要由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和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威迪将军会商决定。
  不知不觉中,全场肃静了下来。
  林匡:这就是刘团长授权我向各位宣布的本次行动计划。各位有什么疑问?
  短暂的静场之后,一位军官举了举手。他是二营崔营长。
  崔营长:部队已经几次动员,但又几次改变计划,大伙都一头雾水了。这一次不会再有更改了吧?
  林匡:据我所知,不会。
  他话音刚落,一营马营长上前一步。
  马营长:你怎么知道?你有内部消息吗?
  一阵笑声。林匡没有马上回答,他在等笑声平息。笑声很快就平息了。
  林匡:就在上个月,日军攻陷仰光,目前正集结兵力向中部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国驻缅远征军正在溃退,盟军在缅甸的防线危在旦夕。他们已经精疲力竭,急切地盼望有一支生力军去阻挡日军的进攻。
  此时,一位连级指挥官举起手。他是工兵连长张华新。
  张华新:你说这支生力军,是不是就是咱们税警总团,长官?
  林匡:不,中尉,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也就是我们,我们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和其他兄弟部队。
  短暂的静场。忽然,全场响起一阵掌声。
  掌声中,又有一位军官举起了手。这军官是三营营长郭大林。他身材魁梧,有一张方正的脸。这脸很熟悉。
  掌声渐息。
  郭大林:你从哪里来,参谋长先生?突然从天而降的吗?
  全场肃静。
  林匡的脸。他很惊讶。好一阵,他才回过神来。
  林匡:从死神那里,过去的死神;那个时候,在上海,在淞沪战场,有人拉了我一把,所以我又转了回来。现在,我看到那个拉我一把的人了!
  说着,他前冲几步,来到郭大林跟前。
  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30.同上
   继续拥抱在一起的林匡和郭大林。
  四周掌声又起。
  掌声中,刘放吾走上,用力拍了一拍郭大林的肩膀,就着又拍了一下林匡,取过他手中的马鞭,转身,来到地图前,面对全场。
  刘放吾:我说过这不是见面会,可还是有人搞成了见面会。好了,停止见面。咱们言归正传。
  一阵轰笑。
  笑声中,郭大林和林匡松手,转身,面对刘放吾。
  刘放吾:我们已经等了三年。为了这一天,我们全体官兵投入严格训练,纪律严整,毫不松懈,一切皆从作战杀敌着眼。整整三年,在都匀方圆百里山川沟壑,不论白天黑夜,都有税警四团官兵战斗技术训练、射击练习、战斗演习、夜战突击的身影。弟兄们,我们的等待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放吾的林匡。
  刘放吾的眼睛在放光。
  刘放吾:我们即将脱下警服,穿上军装,作为正规军开赴前线。此次和我们并肩作战的还有英国盟军。不过他们正在败退,急需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弟兄们,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大敌当前,我们要勇敢战斗,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打出我们中国军队的威风来,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亚洲雄狮!
  欢呼声骤然而起……

31.道观外的山野 夜
   欢呼声传遍四野,扶摇直上,响遏流云……

32.通往贵州兴义的公路 白天
   从空中俯瞰,行进中的新三十八师集群部队几乎漫山遍野,他们从各个方向,分几路朝公路汇聚。

33.同上
   不远处,一彪骑旋奔而来。待骑兵奔近,可见为首一骑,正是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他脸上又已胡须拉茬。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其他团部指挥官。其中有身穿陆军军服的林匡。在一群身穿警服的军官之中,林匡有些醒目。
公路近侧的山壁,上有绘制的醒目的一个三角前进标识,标识写着——“兴义 壹佰贰拾里”。
  山壁前,策马而过刘放吾、林匡和其他团部指挥官。
行进中的一一三团步兵连队。队伍中还有不少驮着军械和其他装备的战马。这些马汗湿淋漓,但马蹄并不显得很沉重,就象士兵的脚步一样轻快。
  策马朝前奔去的刘放吾、林匡和其他团部指挥官。

34.云南境内的山区公路 清晨
   晨雾中,一辆辆拖曳着美制山炮和105榴弹炮的军车晃晃而过。
  军车过后,一队装备美制M3A3型轻型坦克战车队隆隆驶来,一辆紧接一辆奔赴向前。
  轰隆声中,一阵粗犷、嘹亮但很整齐的军歌声响起。这是新三十八师军歌。军歌越来越响,渐渐盖过坦克和军车的隆隆声。
  士兵的歌声:弟兄们,向前走!
  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
  军歌声中,一一三团士兵的队伍出现了,他们队列整齐,步伐坚定,肩上的枪如移动的森林。
  策马齐驾并驱林匡和郭大林。他们走在士兵一边的外侧。
  林匡:那时候,我醒来后……发现已经在临时包扎所了。他们只说,是一个税警团的军官把我背过来的,一个个子很高的警察。
  郭大林:嗯,是的,那次反攻结束后,我又回到原来的阵地,我找到了你;你还躺在原来的地方。
  林匡:能问一下吗?有许多弟兄受伤,你……
  郭大林:你太年轻了;你那时候很年轻,象个大男孩。我不忍心看一个大男孩死在战场上。
  林匡:谢谢,兄弟。
  他们经过后,一幢路边的民居出现了。在墙上,有一行巨大的字——“安宁 壹伯伍拾里”。

35.山坡上的简易公路 白天
   一一三团士兵在行进。
  士兵的歌声: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36.山与山之间的木桥 下午
   湍急的河。河上,一桥飞架南北。桥上,士兵和军马依次而过。从那里,新三十八师军歌传来。
  士兵的歌声: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37.云南安宁附近旷野 黄昏
   这里是一个开阔的山谷,四周有群山环抱。
  字幕:云南 安宁 中国派遣远征军第六十六军集结地
  远处,从那个地方,一小队骑兵疾奔而来。

38.一土丘附近
   策马飞奔的林匡和他的随行人员。
  奔上土丘后,林匡忽然悬缰勒马,停了下来。其他人见此,也纷纷勒马。
  林匡目注正前。前方,是一大片稀疏的杂树林。
  猛一抖缰,催马直奔而下的林匡……

39.林间的空旷地 遍布整个树林的军营 近夜
   进入树林,豁然开朗。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竟是一个巨大的军营。但整个军营都有伪装物掩盖。更令人难以置信是这树林就象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在各种伪装物下停着许多M3A3型轻型坦克、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以及更多的美制道奇军用卡车。
  在一哨卡前,林匡等人被拦了下来。两警戒的士兵上前。其中一士兵走到林匡近侧。
  警戒的士兵:长官,请出示证件。
  林匡出示证件。
  士兵匆匆一阅,后退一步,敬礼,示意放行。

40.某一军帐 六十六军军需总部临时指挥所 夜
   灯下,一位中校军需官正在看文件。毕,他放下文件,抬起头,望着站在他面前的林匡。
  军需官:很好,少校,你的运兵车正在等你。你们将由汽车营运送入缅。你们一一三团还将配备两辆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三辆吉普车。你以后不用骑马了,至少不用经常骑马。
  林匡:多谢,长官。

41.停车场
   走在军车与军车之间的林匡和中校军需官。
  在其中一辆有蓬布遮盖的军车前中校军需官停步,转身,朝一名中士点了点头。中士会意,撩起蓬布。
  卡车车厢内装满打包成捆的物资。
  军需官(指着卡车,对林匡):这是陆军士兵军服。每名士兵发予热带卡其操作服三套,有短裤两件、长袖衫三件、长裤一条。

42.停车场另一处
   有一辆军用卡车的蓬布被撩起。
  军需官(继续介绍车上的物资):P-37装备组,其组成包括:帆布腰带、帆布吊背带、帆布背包、帆布小背包、水壶组、帆布子弹袋。
  林匡:太好了,长官。
  军需官:还有英制MK-2钢盔。这些都是一名士兵的标准配置。你们税警团将会面貌一新。还有什么疑问吗,少校……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的一阵喧哗声打断了军需官的询问。由于这喧哗声中夹杂着英语,故引起了军需官的注意。这声音同样也引起了林匡和其他人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朝声响处走去。

43.树林中的另一片空旷地
   人群围聚处,一美军上校军医正以手势加带英语在向围着他的中国军人诉说什么。中国军人也以手势及汉语向他询问什么。  但因语言不通,手势显然难以沟通双方的意思。那美军上校军医急了,大声吼叫起来。
  挤入人群的军需官和林匡。
  美军上校军医一看有军衔较高的中国军官出现,立刻转身向军需官,大声嚷嚷起来。
  军需官(转向他人,问):他说什么?谁懂英语?这个美国人在说什么?
  林匡:他说一辆车坏了,野战医院的汽车抛锚了,在野外。
  军需官(有些惊讶地看着林匡):是吗……
  一看林匡懂英语,美军上校立刻转向他,向他诉说。
  林匡(开始担任翻译,对军需官):他说车上还有一些护士,以及医疗设备。
  军需官(对林匡):问他,要我们做什么?
  林匡将军需官的问话对美军上校军医翻译。美军上校军医立刻提出要求。
  林匡(对军需官):他说,必须派人修理,或至少把汽车拖回来,否则,护士们将会困在野外。夜里很冷,而且那里是荒山野岭。
  军需官(对林匡):告诉他,我们马上就去。
  林匡对美军上校军医翻译。美军上校军医话没听完,就高兴地叫了起来。将林匡拉到一边的军需官。
  军需官:你能一起去吗?少校?
  林匡:当然,你给了我那么多好东西。

44.郊野公路 夜
   漆黑一团的公路上,四盏汽车的大光灯颠簸着,一前一后,越来越近。

45.公路某路段
   大光灯集聚于一辆侧倾于路边的军用卡车。卡车上的红十字会标记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聚集在车旁的陆军野战医院的女护士都欢呼起来,并纷纷朝此挥手。
  一辆吉普车和一辆修理车停,一些人影跳下车来,朝前走去。

46.同上
   晃动的手电光。光柱照见野战医院军车深陷路边的后车轮,其中一个显然已经爆裂。紧接着,人影开始忙碌起来,叫喊声此起彼伏。
  与美军上校军医站在一旁的林匡。他忽然怔住了。他的眼睛,他惊讶的神色。他慢慢起步,小心翼翼地绕过众人,走上前去。他微微张开双唇,却发不出一丝声音;他梦幻般地朝前移动……他终于站住了,站在一位身穿军服,佩有红十字会袖章的年轻女子面前。
  年轻女子的脸……她惊愕万分的眼睛。她是黄帼懿!
  泪光闪烁的黄帼懿。
  黄帼懿(眼泪夺眶而出):是你吗?林匡?
  用力点了点头的林匡。他好象说不出话来。
  两人是如此之近,又如此激动,但都束手呆立,不知如何是好。
  林匡(终于说话了,断断续续地):是的,我们……好象……又见面了。
  黄帼懿(热泪盈眶地):是的,是的,又见面了!

47.稍稍远离侧倾的野战医院卡车的公路路面
   在汽车车灯和晃动的手电光的侧映下,黄帼懿和林匡面对面的站在一起,两人四目交注,却久久无言。
  林匡:我……
  黄帼懿(几乎与此同时):我……
  两人同时止口。他们又同时都笑了。但黄帼懿眼中还闪着泪花。
  林匡:你先说。
  黄帼懿:我……你看,我也参军了,不过是护士。我原来在陆军总医院。詹姆士上校是我们的急救培训教官。后来,詹姆士上校受军政部委托组建野战医院,于是……
  林匡:你也来到前线。
  黄帼懿:是的。你呢?你怎么样?
  林匡:我……也进过医院,也是野战医院,后来又出了医院。后来我上了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汉中分校。毕业后当过一年教官。再后来,我随新三十八师编入第六十六军。后来,我听说一辆野战医院的军车抛锚了,停在荒郊野外。后来——
  说着,他笑了。她也笑了。
  黄帼懿(凝视着他,眼睛仍闪着泪花):你的愿望实现了,少校——先生。
  林匡这一次没有笑。他也凝视对方。
  林匡:你父母好吗?他们还在安徽老家吗?
  黄帼懿:我们回过老家,但那里很快就成了敌占区。我父亲在四川有一些生意上的朋友,于是,我们又一路辗转到了重庆。我在重庆上了护士学校。后来进了陆军总医院。你呢?你有父母的消息吗?
  喉头梗塞的林匡。他慢慢转身,走上一步,眼望远处。
  林匡:他们大概……还在上海。我没他们的消息。音讯阻断。你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是,已经连五年了。我离家五年……我很想他们,还有我的弟弟、妹妹,他们很大了;五年很长,真的,很长……
  较长时间的静默。林匡的双肩在颤动。
  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林匡的黄帼懿。她的眼睛又湿润了。她也转身,走上前去,与他并肩站立。
  黄帼懿:在上海的时候,我很想去看他们,看你的父母,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不是不孝,不是不辞而别,他是一个热血男儿,他拿起了枪,上了战场。可是,那时候……我不知道你是谁,你的家在哪里;我只知道你是圣约翰大学的预科生,一个……帐房先生的儿子。可是,上海有多少帐房先生啊。
  林匡:我们真该……早一点认识。
  黄帼懿: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你还记得,在跑马厅就认识了;在我们的腰鼓队……就认识了。腰鼓队,我们一起打腰鼓……
  两个人的背影。
  背影越靠越拢。黄帼懿的手。她的手接近他垂在一边的手,轻轻地碰了一下,离开;又碰一下。
  林匡迟疑着,最后伸手握住她的手。
  林匡:腰鼓队……多美好的日子。
  黄帼懿:是的,真美好……
  两只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手……

48.路西 云南与缅甸交界处 清晨
   层嶂叠峦之上,云忽聚忽散……

49.一一三团团部军帐内
   照镜子的刘放吾。镜子里,刘放吾身穿一套崭新的陆军军官服,腰挎一支驳壳枪,腿上是一双雪亮的马靴。他的脸很光溜,显然是刚刚刮过的。
  镜子的另一侧,是林匡和一名副官。
  刘放吾(对着镜子里的林匡):怎么样?
  林匡:很威武。
  转过身来的刘放吾。他一本正经地瞧着林匡。
  刘放吾(问副官):是吗?
  副官:是的,团长。
  笑出声来的刘放吾。他戴上军帽。
  刘放吾:走——

50.军帐外的营地
   全副武装、整齐列队的一一三团士兵。此时,他们全都换上中国远征军专用军服,头戴整齐一律的英制MK-2钢盔,英姿勃勃。
  在士兵的队列前,是一长列整齐停放的道奇运兵车。在卡车后,是一排美制M-1型75mm山炮和德制PAK37战防炮。
  走到士兵队列前的刘放吾。他站定,环顾全团。
  士兵们似乎在等待团长的动员令。但刘放吾没有动员令,他只是有力地挥一挥手。
  刘放吾:弟兄们,上车,出发——

51.同上
   快速而有序上车的士兵。
  一辆军用卡车出动。
  又一辆军用卡车出动……
  望着军用卡车接连不断地驶出营地,刘放吾戴上一副野战眼镜,转身,对林匡和其他团部军官点了点头。
  刘放吾:我们,也可以走了。

52.通往缅甸的公路 白天
   超越一辆又一辆运兵军用卡车的数辆吉普车。每当超越一辆运兵军用卡车时,士兵们都挥手发出一阵阵呼喊声。
  其中一辆吉普车上,刘放吾挺身站立,挥手,与之回应。

53.行驶中的吉普车
   这辆吉普车上坐着刘放吾和他的副官,以及林匡。
  刘放吾(对身旁的林匡看了一眼,若有所思地):士兵们在欢呼。可是,他们不知道吗,前方是战场,那里将会发生残酷的战斗。
  林匡:他们当然知道。他们欢呼是因为,他们终于能和敌人捉对撕杀了。他们受够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54.崇山峻岭中的滇缅公路 白天
   空中俯瞰,长长的车队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缓慢移动……

55.怒江上的浮桥 夜
   黑暗中,在工兵指挥人员摇动的马灯的指引下,一辆接一辆驶上浮桥并通过浮桥的运兵军用卡车和炮车。

56.远处的一座小城 黄昏
   在城市上空,乌云四合。
  字幕:缅甸  腊戍 中国远征军集结地

57.腊戍城内 火车站 夜
   一列军用列车喷吐一口长气,拉响汽笛,缓缓驶离车站。

58.行进中的列车车厢内
   这是一列闷罐车的车厢,车厢内只有几盏悬挂着的马灯照明。其中一盏马灯下,林匡、三营营长郭大林及工兵连的士兵们挤在一起,在默默地抽烟。这些士兵除了武器,更多的是爆破及挖掘器械。
  稍后,郭大林站起,走到透气的窗前,把烟头扔出。他朝窗外眺望。这时,林匡也起身,也把烟头扔出窗外。郭大林转过脸,看着林匡。
  郭大林:想看一样东西吗?
  林匡:能让我看吗?
  郭大林笑了。他故作诡异地移过腰间的挎包,打开,取出一个本子,翻开。里面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年轻英武的他本人和一个年轻的女人,他们中间有一个小女孩在天真烂漫地笑。
  林匡接过照片,仔细看。
  林匡:她真漂亮。我是说你太太。
  郭大林:我结婚十年,可是,已有六年没回过家了。
  林匡:呵,你女儿要不认识你了。她那时几岁?
  郭大林:三岁。
  林匡:太可爱了!
  郭大林:啊呵,当然。但我还想要个儿子,一个小家伙,小男子汉,小捣蛋鬼。
  你呢?你怎么样?
  林匡:什么?
  他把照片递还给他。郭大林朝他挤了挤眼睛。
  郭大林:别跟我说你还没讨老婆。
  林匡:……
  郭大林(拍了拍他的肩膀,凑近他,低声地):啊哈,兄弟,所以我那时候说你不会死,你还没有留下一条根呢!
  林匡:就是因为根没留下?
  此时,工兵连长张华新走到他们身后,打开烟合,递给他们香烟。
  张华新(对郭大林):长官,你说缅甸的蚊子大,到底有多大?
  郭大林(一边点烟,一边比划着):这么大;还有蚂蝗,那么大——其实我也没见过;我们就要去见识了,缅甸的蚊子和蚂蝗。还有缅甸的女人,她们的脖子这么长,那么长……

59.进入曼德勒城区的铁路线 白天
   降速行驶的军用列车。列车所经之处,一片断壁残垣,疮痍满目。
  字幕:曼德勒 新三十八师防区

60.曼德勒城内某街区
   一辆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缓慢行驶在废墟与废墟之间。车上,坐着刘放吾、林匡、三营营长郭大林及数名荷枪实弹的士兵。
  侦察车路经一片被清理出来的空地,其上躺满等待掩埋的英军、缅军士兵和平民的尸体。另一些尸体也正从各废墟处清理、运送过来。做这些工作的是中国远征军士兵。
  刘放吾:我们的任务是从英国人手里接防曼德勒,可是,我们哪里见过一个活的英国士兵?

61.行驶中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内
   这里是城市外围。从车上可看到许多远征军士兵正在废墟中挖掘掩体,建筑工事,积极布防。
  郭大林:他们撤得太快了,象一群兔子。

62.被炸毁的军用机场  
   这里可看到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英国飞机,以及坑坑洼洼的跑道。

63.机场仓库内
   这里已被改成新三十八师临时作战指挥部。现在,该师各部首长正在举行会议。在一幅很大的军用地图前,师长孙立人正在部署有关战况。在地图前,坐立着包括刘放吾、林匡、郭大林在内的各团营级以上指挥官。
  孙立人:盟军司令部原部署左翼为国军第六军,当面之敌为敌第十八师团;正面为国军第五军,当面之敌为敌第三十三师团;英军则集结于西路,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守备区;我三十八师在曼德勒,以策应东西。但目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指着地图讲解军情。
  孙立人:英军于四月一日放弃普罗美,五日放弃阿兰庙,以后逐日撤退不停。四月十三日,英军提出要求中国军队在英军方面沙斯瓦、唐德文伊、马格威接防,掩护英军撤退。四月十四日,由于英军第一师放弃马格威,引起盟军右翼的严重局面。
  他从地图前转身,面对各团指挥官。
  孙立人:因此,盟军司令部指令我三十八师调整防务。根据调整后的部署,曼德勒的卫戍任务,由一一四团的第二营和第三营担任。一一四团的第一营仍然留在腊戍,担任飞机场的警戒任务。至于一一二团,即刻开赴纳特曼克布防。而一一三团——
  他看了看林匡,最后望定刘放吾。
  孙立人:立刻进驻巧克柏当,负责支援英军,以及掩护正面国军的侧背。据说,英军第一师已被日军包围。

64.巧克柏当附近公路 下午
   一辆英军吉普车在两辆轻型装甲车的护送下,卷起沙尘,疾驰而来。
  字幕:巧克柏当  一一三团防区

65.巧克柏当村 一栋残存的建筑楼前
   一身戎装,配戴一副野战眼镜及一把驳壳枪的刘放吾在林匡及一名副官的陪同下走出楼房,在一片空旷地上站定,朝前方眺望。
  颠簸着疾驶而来的英军吉普车。吉普车在残楼前嘎然止轮。车未停稳,英缅军第一军军长史莱姆将军已打开车门跳下,风尘仆仆地朝刘放吾走来。
  迎上前去的刘放吾。
  两人相互致礼。
  英军翻译官(介绍史莱姆,汉语):史莱姆中将,英缅军第一军军团长。
  刘放吾(自我介绍):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八师一一三团上校团长刘放吾。
  英军翻译官将刘放吾的介绍翻译成英语。
  史莱姆(与对方握手,英语):你好,刘上校。
  刘放吾:认识你很荣幸,将军阁下。

66.残损的建筑楼底层内
   这里是一一三团团部指挥所。史莱姆在刘放吾、林匡等陪同下穿过有通讯联络指挥系统的作战指挥室,朝团部走去。
史莱姆(边走边说,英语,由翻译官同步译成汉语):事实上,贵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已经指示,孙将军已受令归我指挥。
刘放吾(汉语,由翻译官同步译成英语):我明白,将军,但是孙将军并没有下达相应的命令,所以我暂时还无法接受您的指令。
  史莱姆:若贵师师长他在此地,我会对他下令,他也会遵命。
  刘放吾:我同意。但孙将军是我的长官,我必须得到他的指令,史莱姆将军。

67.团指挥部内
   一幅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放在几张桌子拼起来的大桌子上。一旁史莱姆正在书写书面命令,而他的一名副官正通过翻译叙述有关战况。
  英军副官:……四月十四日,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两联队并配备特种兵约七千之众,迂迥占领仁安羌油田山区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一师包围于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另以一部兵力渡平墙河,在北岸也建立封锁线。英缅军一师陷入重围,弹尽粮绝,饮水告罄,处境困难。
  刘放吾一边听,一边不时看着正在书写的史莱姆。而林匡,则边听看英军副官介绍,边低头查看地图。
  刘放吾(对英军副官):请问贵军在平墙河以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
  英军副官:仅一个战车队和一部炮兵,以及少量步兵。所以情况非常紧急,如果贵团不出兵救援,英缅军一师势将瓦解,上校先生。
  默然无语的刘放吾。
  此时,史莱姆已将命令写就,起身,交给刘放吾。刘放吾匆匆一阅,将手令交给林匡。
  林匡(接过,用汉语念):“致一一三团团长刘上校:兹派贵官率领贵团全部,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战车配合你。你的任务是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一侧之敌,以支援英缅军第一师突围。英缅军第一军军长史莱姆中将。”
  刘放吾听罢,没有马上作出反应。他笑了笑。
  刘放吾(对林匡,示意他转告史莱姆):将军路上辛苦了,请他先休息一下。有茶吗?要放糖,多放一点糖。

68.电报机房
   报务员译完最后一个字,立即将电报交给等后一旁的副官。副官急转身朝外走去。

69.团指挥部内
   副官出现在门口。他对正陪同史莱姆喝茶的刘放吾做了一个难以察觉的手势。刘放吾会意。他起身,对史莱姆微躬上身。
  刘放吾:我将奉命行事,将军。请放心,我将率部星夜兼驰,准时到达阁下指定的攻击地点。
  史莱姆(起身,感激地):非常感谢,上校。

70.平墙河北岸渡口附近山岭 四五一高地 黄昏
   望远镜中的平墙河北岸日军阵地。在望远镜中,日军部署一览无余。
  放下望远镜的林匡。他身旁站着英军装甲旅旅长安提斯准将。
  安提斯(英语):守卫平墙河北岸的是日军陆军少将荒木正三的一个大队。
  林匡(展开地图,也用英语):要实施对日军的反包围,必须首先肃清在北岸的日军。将军,根据史莱姆将军的指令,您的十二辆轻型坦克和炮兵队配属我团指挥。
  安提斯:是的,少校。
  林匡(展开地图,指着其上某几处方位):那么,我请求贵部战车队于明日午时之前与我军突击部队在北岸距公路三英里处集结,炮兵队进入四零一高地,完成攻击准备。至于何时发起攻击,由无线电话联络。
  安提斯:我同意,少校。

71.平墙河北岸日军阵地 清晨
   远远望去,日军布防的铁丝网、战壕、掩体层层密布。在一些掩蔽物后,还有一些装甲战车处于临战状态。
  在日军阵地以南,也就是说平墙河以南很远很远的地方,炮声隆隆,战尘升腾。战尘升腾处,一些油井的井架隐约可见。由看似静止的画面可探测,日军正在加紧攻击远处被包围的英军,而此处,平墙河以北的日军阵地却很平静。
  静静流淌的平墙河……

72.四零一高地上的一一三团山炮阵地
   黑洞洞的、静止不动的M-1型75mm山炮的炮口。忽然,炮口一震,一团火光之后,炮弹呼啸而出。
  紧接着,整个炮兵阵地排炮齐发,炮声惊天动地……

73.另一侧的英军炮兵阵地
   英军榴弹炮也在猛烈轰击日军阵地。

74.平墙河北岸日军阵地
   顷刻之间,日军阵地即被炮火笼罩,烟尘四起,火光冲天。

75.四零一高地上的一一三团山炮阵地
   继续轰击敌阵的我军炮兵。

76.平墙河北岸一营进攻阵地
   掩体后,一手拿着电话,一边看着前方阵地的崔营长。在他身后的掩体后,是等待进攻命令的一营官兵。
  崔营长(对着电话,大声地):……我看到英军坦克了!我看到他们的坦克了。
  我正等着他们过来和我们汇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完全准备好了!团长,就等着你一声令下!

77.一营阵地前沿
   前方出现几辆英军轻型坦克的身影。很快,英军坦克一字排开,掉转炮口,向日军阵地平射。

78.一营进攻阵地
   跃出阵地的一营士兵。
  崔营长(举起冲锋枪,大声地):弟兄们,跟上坦克,呈散兵攻击队形,前进!
  与坦克汇合,并以坦克为掩护,突击上前的一营士兵。

79.平墙河北岸日军阵地
   英军坦克冲破铁丝网,辗过日军掩体,继续向前。
  日军迫击炮还击。迫击炮炮弹在坦克前后左右爆炸。坦克被迫躲避,进攻受阻。
  一营重机枪战斗小组在硝烟弥漫飞奔上前,跳入日军防御掩体,架起机枪,朝日军后阵射击。
  日军的机枪阵地。日军的机枪在喷吐火舌。 
  英军坦克在步兵的支援下重新集结,发起新一轮攻击。
  日军仓促反击,他们排枪射击,并以零星的迫击炮反制我军。逐渐地,日军又很快就组织起有效抵抗,一时间,枪声大作,炮声震天。

80.平墙河南岸日军炮兵阵地
   日军野战炮炮口升起,调整角度,停,猛地一震,发射……

81.北岸日军阵地前沿
   此时,一营已在日军阵地前沿建立攻击阵地。但日军炮弹接连轰击我军后阵,进攻受到压制。
  与此同时,在日军后阵上空,两架日军三菱九六攻击机出现了,它们呼啸着,飞临我军阵地。

82.我军阵地上空
   一架三菱九六攻击机俯冲而下,掷弹;又一架三菱九六攻击机俯冲而下掷弹……顿时,我军阵地四处猛烈的爆炸声和一团团腾空而起的火光及硝烟。
  一轮攻击之后,日机拔空,盘旋,再次俯冲而来。这一次三菱九六攻击机不是轰炸,而是射击。
  阵地上,我军士兵跳出战壕,冲出硝烟,举起各种轻、重武器对空射击。
  日机飞临,日攻击机机枪连连扫射,弹如飞蝗。枪弹在战壕、掩体及士兵们脚下爆裂。
  奋不顾身地对空射击的我军士兵。
  日机拔空,盘旋,又俯冲而来。
  我军火力网,更猛烈的对空射击……

83.平墙河北岸 渡口附近日军侧翼阵地前沿
   此时,一一三团三营突击部队已迂回至此,他们已在在日军阵地前沿排兵布阵,建立攻击阵地。
  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迫击炮阵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头戴钢盔、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郭大林。似乎一切准备就绪,他右手举起,猛一挥……顿时,阵地上排炮齐发,呼啸声响彻云霄。
  与此同时,前方日军渡口阵地顿时火光四起,爆炸声震耳欲聋。

84.同上 日军侧翼阵地近侧
   三营的迫击炮炮弹在敌军阵中连连爆炸,并向纵深延伸射击。
  枪林弹雨中,三营呈突击队形发起冲锋。他们的冲锋不是蜂拥而上,而是逐个占据有利地形,有效地发起进攻。
  直逼而上的数辆英军坦克。
  在坦克掩护下突奔向前的三营士兵。他们个个枪口喷火……
  日军阵地被突破,日军士兵死伤无数,连连后撤……

85.平墙河北岸日军阵地前沿 下午
   由于侧翼日军的溃退,一一三团三营士兵正从渡口方向朝此夹击,正面日军两面受敌,抵抗渐弱。与此同时,一营进攻部队已得到增援,并与英军坦克重新集结,又发起新一轮进攻。远远望去,我军进攻部队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从各个方面直扑日军阵地,杀声震天。
  

86.平墙河北岸 一一三团指挥所 黄昏
   掩蔽所内,亲临一线的史莱姆正在听取林匡的战况汇报。林匡的身后及两边,站着刘放吾、史莱姆及其他的副官、英军翻译和一一三团部分作战指挥人员。林匡指点着展开的军用地图,扼要讲解。
  林匡(英语,对史莱姆):我团拂晓起发动攻击。第二营在正面牵制敌人。一营官兵在贵军山炮队的火力支持与战车队的协力下,向敌军阵地的右侧背行包围攻击。而第三营则迂回绕越到敌人后方的平墙河渡口,扼喉抚背,包围夹击。我一一三团士兵,整整一日对敌军阵地展开轮番攻击,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三面夹击,午顷,敌军溃散,涉水逃窜。午后二时,我一一三团肃清残余,据守平墙河北岸与敌人对峙。今日战况大致如此,将军阁下。
  史莱姆(转向刘放吾,英语):太好了,上校,但是为什么不继续攻击呢?英缅军第一师饮水及食粮断绝已经二日,困难万分,官兵无法维持……
  英军翻译进行同步翻译。刘放吾听不下去了。
  刘放吾(打断对方的发言,大声地,汉语):他们为什么不反击突围呢?我们仅一团兵力在发动攻击,将军,贵军第一师有七千之众,还有装甲部队!史高特师长就这样坐等我们一团千余兵力前去救援?
  当英军翻译将这些话翻译给史莱姆时,史莱姆的脸色变了。他沉默了。良久,他才抬起头。
  史莱姆(转向刘放吾,英语):史高特师长曾试图突围,但被击退。实际上,他们已无力再战。

87.同上 夜
   指挥所内马灯齐亮。一机要员走入,将一份电文交于刘放吾。刘放吾阅毕,交给林匡,示意将电文意思转告史莱姆。
  林匡(英语,对史莱姆):请英军史莱姆军团长速电告被围之英一师:务必再坚忍一日,当负责于明日拂晓开始攻击,即战至最后一人,亦必达成救出被围英军之目的而后已。第三十八师师长,少将,孙立人。
  如释重负的史莱姆。他向林匡点头示意,然后转身,面对刘放吾。
  史莱姆:谢谢,上校,请向孙师长转达我的敬意。
  刘放吾:一定,将军。
  史莱姆:关于明天的攻击计划,特别是英、中两军之间如何协同作战,请刘上校再作详细部署。
  刘放吾:是,将军。
  刘放吾转对林匡,对他点了点头。
  刘放吾:你来向将军介绍,少校。
  林匡:是,团长。
  说着,他俯向地图。
  林匡(英语):孙师长十六时三十分下达的作战命令,当面之敌已退到平墙河左岸高地一带阵地防守,我第一一三团暂停攻击,本晚就已占领之各据点彻夜固守,但已渡河之右翼第二营,应多派小部队向当面之敌不断施行扰乱攻击。而英军炮兵队则应在原阵地,对平墙河左岸白塔附近之敌阵地及仁安羌村落区域,不断施行扰乱射击。英军战车队撤到公路附近待命。
  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史莱姆及其副官在进行图上演示,而刘放吾则在一旁边抽烟,边来回踱步。
  林匡(英语,继续):孙师长指示,我师以击溃当面敌人救出英军之目的,第一一三团于明日拂晓五时三十分,即向油田区之敌攻击,重点指向敌之左翼。英军炮兵队,以一部分火力协助第一一三团之左第一线,攻击平墙河左岸之敌,以主火力支持其右第一线我主力之进攻。英军战车队以全力沿公路进攻,协同我步兵之攻击。
  史莱姆:孙将军的指挥部目前在什么方位?上校?
  刘放吾:他正在来前线的路上。届时,孙将军将亲临一线指挥战斗。
  史莱姆:太好了!我立刻通知安提斯准将,请他做好攻击准备。

88.平墙河  凌晨
   雾色朦胧中,一一三团主攻部队涉水渡河。渡河的士兵仅有少量渡船及小型船只,上面载有迫击炮、机枪及武器弹药,大部分士兵及马匹都泅水过
  河。在雾汽迷漫的河面上,到处都是奋勇争先的士兵和军官。
  河的对岸,黑越越的丘陵之上,炮声隆隆,火光闪现。

89.平墙河南岸 
   越来越多的士兵涉水上岸,他们不及休整,即刻奔向预定的集结地点。
  在他们远侧上方的敌军阵地上,我方的炮火攻击越来越密集,爆炸声越来越震撼……

90.平墙河北岸一侧公路沿线 拂晓
   一队英军坦克突奔向前,在行进中向对岸日军阵地实施轰击……

91.平墙河南岸连绵起伏山岗之间
   在接连不断的炮声中,枪声也响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密集,象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在那个方向,无数炮弹、枪弹象无数流星在飞逝,映红整个天际……

92.某农农舍 第三十八师临时指挥部 清晨
   这里是一个普通农舍,而且还被炸坍一角,但其内是一片紧张繁忙的战时气氛,人员进进出出,无线通讯电话此起彼伏。

93.农舍偏室 作战指挥中心
   敞开的门。陆少毅进入。
  陆少毅:长官——
  闻声转脸的孙立人。
  孙立人:战况进展如何?
  跨门而入的林匡。他在孙立人跟前站定。
  陆少毅:接刘团长报告,四时三十分一一三团已全部渡河,迄拂晓时,已迫近敌人阵地,并开始攻击前进。我右翼部队不久即将敌第一绕阵地完全占领,渐进入山地,敌旋增援逆袭,于我既得阵地附近,反复争夺,战况至为激烈。
  孙立人:一一二团目前在什么位置?
  陆少毅:已接近敌军侧背,正准备发起攻击。
  孙立人:命令一一二团立刻发起进攻,刻不容缓,一定要牵制敌军,阻止其进一步增援仁安羌油田区。
  陆少毅:是,长官。
  孙立人:告诉刘团长,五0一高地;五0一高地是整个油田的门户!必须全力以赴攻占五0一高地!

94.平墙河南岸约五公里处战场 中午
   远远望去,这一线呈犬牙交错状的战场上,攻守双方在猛烈交火,迫击炮、机枪、步枪都在发射、喷火……

95.平墙河南岸约七公里处山坡  
   这里是三营攻击阵地。目前这里的情况显然是,又一次冲锋被日军压制住了。日军机枪和迫击炮还在居高临下的射击,在阵地四处爆裂,炸响。
  乱石堆后,我军救护兵在为伤员做紧急救护。这里躺着许多伤员。
  在另一处隆起的巨石后,不间断的爆炸声中,营长郭大林在对着报话机高声喊叫。
  郭大林:敌人发动反攻,又一次反攻;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

96.英军山炮阵地
   山炮调整炮位,升起,少倾,排炮轰击。

97.敌占五0一高地 
   远眺,整个高地炮火连天……

98.平墙河南岸某山坡 三十八师前线指挥部 
   指挥部外,枪炮声近在咫尺。
  在军用地图前,孙立人双眉紧锁。一旁,陆少毅对着地图边讲解边演示。
  陆少毅:我军受阻五0一高地。在五0一高地前沿,一一三团三营郭营长率部反复冲锋,向敌军阵地倾注如此猛烈的火力,但仍久攻不下。三营伤亡惨重,急需增援。刘团长已亲临一线,正准备组织敢死队冲击五0一高地。他准备倾其全力,孤注一掷,实现师座解围仁安羌英军的诺言。
  凝视着军用地图的孙立人。他在沉思。
  孙立人:他要拼命?团参谋长王扶民也同意拼命?
  陆少毅(又俯向地图):嗯,不。王扶民认为这里有一个薄弱环节——在这里,就是这里,离五0一高地侧翼不到一千公尺。如果从这里攻击,日军防线就将瓦解,我军就能长驱直入,直扑仁安羌油田。
  孙立人:可是那里全是光突突的石山,只有一条土路,增援部队如何能在毫无遮掩的地方行走十五公里?那里全是日军火力点。
  陆少毅:汽车;走南岸沿线的公路,用汽车运送,从背后绕过去,如果有装甲车火力掩护的话。
  忽然抬起头来的孙立人。
  孙立人:立即通知汽车营,调集十辆卡车在南岸渡口附近待命。
  陆少毅:是,长官。
  孙立人:还有多少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
  陆少毅:三辆,长官。
  孙立人:全部调集上去。
  陆少毅:是。
  孙立人(沉思片刻,抬起头):好吧,立即下达作战命令。
  陆少毅:是,长官。

99.山间坡地 这是一段崎岖不平的土路 午后
   几辆颠簸着行进在乱石路上的军用卡车。为首者,是一辆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装甲侦察车显然是开路先锋,它车头顶部的重机枪荷枪实弹。
  又是一辆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
  全速前进的军用卡车。这些军用卡车的车顶上也架设着轻机枪,并随时准备开火。
  又是一辆M3A1型轮式装甲侦察车。它车头顶部的重机枪在摇动。

100.车头顶部架设轻机枪的军用车辆内
   戴着头盔,手持冲锋枪的林匡和其他士兵挤在一起。离他最近的是工兵连长张华新。
  林匡:炸过什么?
  张华新:桥,长官。
  林匡:没炸过混凝土工事?
  张华新:演习的时候也炸过。
  林匡:好吧,这一次不是演习,中尉。

101.有铁丝网的日军封锁线
   疾驰中的装甲侦察车突然开火,重机枪猛烈扫射。装甲侦察车所到之处,冲出掩体或在掩体内举枪射击的日军士兵闻风而倒。
  冲上去压倒铁丝网及其他障碍物的装甲侦察车。
  一边开火,一边冲上前去的其他军用卡车。
  疾驰而去的装甲侦察车和军用卡车……

102.同上
   仍在穿越日军防线的一一三团增援部队车队。这时,日军已调集迫击炮来阻挡车队前进了。迫击炮在车队前进的道路爆炸,硝烟弥漫。
  一辆卡车被炸毁,起火。
  继续发射的日军迫击炮炮弹。
  冲出硝烟的装甲侦察车和车队……

103.平墙河南岸靠近油田区侧背一山腰
   从这里再朝南,仁安羌油田区已遥遥在望,而侧前方,仍炮火连天,枪声不断。相对而言,这里似乎不是战区。但就在此时,一支突击部队出现了。
  这就是林匡率领的增援部队。此时,他们正肩负各种武器装备,向山上高地攀登、挺进。

104.平墙河南岸约七公里处山坡  
   这时我军炮声停息。阵地上出现短时间的平静。稍后,郭大林忽然从隆起的巨石后闪出,举枪一挥。
  郭大林:弟兄们,冲锋——
  他话音刚落,无数士兵冲出掩体,呈散兵队形,蜂拥而上。
  但他们冲出没多远,日军防御阵地上的机枪和迫击炮又开火了,他们仍然居高临下地射击,炮弹在我进攻士兵群中爆炸。
  进攻的队伍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卧倒,伏地射击。
  被阻截在另一处土丘后的郭大林。他在大声疾呼,临阵指挥。突然,一发炮弹飞来,爆炸,腾起一团火光…… 

105.平墙河南岸靠近油田区侧背一山腰
   增援部队的进攻阵地。在阵地前沿,是一排迫击炮的炮口。这些迫击炮都对准同一个目标——五0一高地。
  炮兵排长:延伸射击;发射——
  他话音刚落,迫击炮排炮齐发,疾风暴雨般地射向远处的日军阵地。刹那间,日军阵地烟云升腾,火光四起。

106.同上
   远眺,几乎被炸翻了的日军阵地。

107.山腰 增援部队进攻阵地
   火光和爆炸声中,我军士兵涌出阵地,呐喊着,排山倒海般地冲向山头上方的日军防御阵地。
  日军仓促反击,他们排枪射击,但他们的火力已零星的,难以构成反制火力网。相反,增援部队的进攻火力越来越猛,一时间,枪声大作,炮声震动大地。
  枪林弹雨中,冲锋的士兵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士兵蜂拥而上。
  无数的冲锋士兵中的林匡,他平端的有枪刺的步枪,怒吼着,直奔敌阵……

108.平墙河南岸约八公里处山坡
   在零乱的枪炮声中,三营官兵直扑日军阵地,杀声震天。
  进攻的队伍中,手持冲锋枪冲向敌阵的郭大林。
  日军炮弹在爆炸。
  继续突击的我军士兵。
  一颗炮弹在郭大林附近爆炸,腾起的火光将他吞没……
  蜂拥而过的我军士兵。
  我军士兵冲入敌阵……

109.五0一高地 日军阵地
   这里伏尸遍地。这些尸体绝大部分都是日本士兵,也有少量我军士兵。就在这里,在零星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一场白刃战就此展开。这里到处都是混战的中、日士兵。撕杀中,血光四溅,军械的撞击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惨叫声和身体的倒伏声响成一片……
  乱军丛中,由林匡率领的增援部队掩杀而至。一阵枪响,大批日军闻声而倒。更多的一一三团士兵冲入敌阵,日军溃散,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踏尸而上的三营士兵和增援部队士兵。
  追击中,一一三团士兵举枪射击,溃不成军的日军士兵接连而倒。
  呐喊声中,追杀上前的一一三团士兵……
  随士兵一起冲锋上前的林匡。之后,见大势已去,他的速度慢了下来。最后,他停下,四下环顾,他似乎在寻找什么人。他突然发现从一侧向他走来的三营营长郭大林。他满身是血,头部和手臂都缠着绷带。他提着一支有枪刺的步枪,刺刀上满是血迹。
  两人走到一起,兴奋地相互击掌。
  林匡:伤得怎么样?
  郭大林:日本鬼子的炮弹太偏了,他们的炮手并不象传说中那么厉害。
  林匡:日军溃散了,他们正在朝油田区撤退。
  郭大林:看来还会有一场血战。不过,他们大势已去。
  林匡沉思片刻,抬起头。
  林匡(对传令兵):拿地图来——
  传令兵急跑几步,边跑边从公文包内取出军用地图。林匡接过,蹲下,将地图在地上展开。郭大林把步枪搁在一边,一起蹲下。
  林匡:告诉弟兄们,继续追击,尽量肃清正面之敌,然后在油区侧翼七二0高地附近集合待命。就是这里;这里将成为我军攻入油田区的突破点。
  郭大林:你没发现那里是一排坚固的建筑物?那里有英国人留下的厂房和仓库。
  林匡:如果我们在开阔地发动进攻,无法避开日军阵地的强大火力网。所以我团的进攻计划是,一营正面徉攻,二营、三营和增援部队两翼侧攻,包抄合围,击溃日军,支援英缅军一师突围。
  郭大林:如何攻破那些厂房和仓库?那都是炮火难以摧毁的混凝土建筑。
  林匡:爆破。我带来了足够多的炸药。

110.仁安羌油田区北侧
一排日军防御工事将油田区与外界隔绝。其中,几处耸立的仓库虎踞龙盘,傲视前方。但是眼下,这里的画面似乎是静止的,除了在那些仓库的火力孔内喷发出的密集的日军机枪火力而外。
突然一声巨响,又一声巨响……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日军防御工事被炸飞上天。腾空而起的硝烟和火光中,忽有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紧接着,又一颗……与此同时,在油田北侧的土丘后面,顿时吼声四起。吼叫声中,我一一三团士兵如从天降,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被炸开的日军防御工事。

111.仁安羌油田区外围 午后
   这里是一大片开阔地。远远望去,只见浓烟翻滚,火光冲天。浓烟散处,无数辆英军军车、大炮和装甲车头尾相衔,或倾翻,或燃烧,或被毁,或完好无损,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一片狼籍。那显然是英军丢弃的重型武器装备。而眼下的燃烧,也显然是一一三团士兵与日军之间的炮轰而引发的。因此也从那里穿来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但枪声和爆炸声并不是密集的、暴风骤雨般的,而是零星、时断时续的。

112.英军丢弃的车辆和装备近侧
   一一三团的士兵突击和日军士兵阻击在车辆和装备之间展开。
  这是一场典型的枪战。这时的一一三团士兵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采用战斗小组单兵突击的战术,利用英军丢弃的重型武器装备和军用卡车作掩护,从各个不同的方面逐次展开,逐个清除阻截之敌。他们时而低姿快速前进,时而停顿,时而迂回包抄,利用地形地物,沉着冷静射击,在炮座、装甲车和被毁车辆的掩蔽下向守敌逼近。而日军士兵此时显然已身陷包围圈之中,他们之中大部分士兵已经招架不住,边还击边后撤,有的夺路而逃,也有少部分日军士兵就近利用炮座、装甲车和被毁车辆等物隐蔽自己,作困兽之斗。总的来说,在我军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的打击下,负隅顽抗.之敌一个又一个被击毙,抵抗逐渐瓦解。

113.英军丢弃车辆和装备的另一侧 
   这里是通往油井区之间的一片空旷地。呐喊声中,我一一三团部分士兵追击而上。但他们的此番进攻很快就被日军火力压制住了。
  有士兵中弹而倒。但更多的士兵则卧倒,或跳入有阵亡日军士兵尸体的掩体,躲避日军的枪林弹雨。

114.油井区一侧日军防御阵地
   这里有林立的井架和其他采油设备。就是在这些井架和设备之间,日军已筑起由沙包和倒毁的重型设备垒起的防御工事。在防御工事内,日军士兵火力甚猛,在顽强阻击。

115.油井区另一侧我军进攻阵地
   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突奔而来的我军迫击炮排士兵。他们很快跑位入阵,架起迫击炮,调整炮位,装弹,发射……

116.日军防御阵地
   呼啸而来的迫击炮炮弹。顿时,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防御阵地上的日军士兵血肉横飞,惨叫声响成一片。

117.油井区
   这里的战斗已演变成“巷战”。在林立的井架和钻探设备之间,一一三团三营和增援部队士兵以班或突击小队为单位,以井架和钻探设备为依托,相互掩护,逐次推进,逐个清除同样以井架和钻探设备为掩护的残余之敌。
  在敌我进退之间,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118.一井架附近
   郭大林亲率一战斗小组突奔至此,见前方未有动静,即一挥手,提枪、猫身欲穿越至另一钻探设备。但就在这时两日军一前一后冲出,在奔跑中开火。一士兵措不及防,应声而倒。郭大林大怒,举枪便射。一日军士兵倒。
  郭大林又推上一发子弹,再欲射击,另一日军士兵大声吼叫举枪冲来,明晃晃的刺刀近在咫尺……正在这时,战斗小组其他士兵排枪射击,那日军士兵被击中,但由于惯性使然仍扑面而来,就在刺刀将要刺到郭大林的刹那间,忽大吼一声,口吐鲜血,扑倒在郭大林脚下。
  从日军士兵尸体下拔出脚来的郭大林。他转身来到中弹士兵跟前,扶起他。但士兵已经阵亡。郭大林轻轻放下他。
  提枪、猫腰上前的郭大林和他的战斗小组其他士兵。

119.在另一井架附近
   几名日军士兵以井架为依托,以一挺重机枪阻挡我军士兵向前推进。
  被日军火力压制的另一战斗小组。
  一士兵突然跃起,奋不顾身地向日军机枪阵地扔出一个手榴弹。爆炸声中,日军被炸飞上天。
  在硝烟中突奔上前的我军战斗小组。

120.炼油车间外通道
   且战且退的日军士兵。他们在顽抗。他们利用厂区墙角、水泥柱子、炸毁的卡车、街垒等地形地物与我军进攻部队周旋,他们或蹲、或隐蔽、或卧倒,纷纷举枪射击,尽力阻挡我军士兵朝前推进。
  我军士兵在逐次推进,但速度很慢。我军士兵同样利用已占据的各种地形地物为掩护,以更猛烈的火力对敌射击。
  这是一支由林匡率领的突击部队。在缓慢的推进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匡跑动的身影,并听到他发出的简短而明晰的指令声。
  林匡:注意隐蔽!一班;一班朝左侧绕过去!注意隐蔽!三班火力掩护!机枪!快,机枪——
  机枪出现了。机枪开始射击。日军开始溃退。
  蜂拥而上的我军增援部队士兵,他们的冲锋枪、步枪和机枪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军。
  夺路而奔的日军士兵。
  追奔而上的我军士兵。
  奔逃中纷纷倒地的日军士兵……

121.炼油车间的大门
   厚重、紧闭的铁门。
  许多枪口。枪口都对准炼油车间的各个可能的射击口,包括窗口、围墙及有许多管道和冷却塔的建筑物顶部。
  毫无动静的炼油车间。
  在此处,在工兵连长张华新的指挥下,两名工兵伏身上前,在铁门前安放炸药包。少顷,两工兵退回安全处。随后,张华新一挥手,另一工兵按下爆破器。一声巨响,铁门被炸裂,轰然而倒……

122.炼油车间内
   这里一片昏暗。同时,这里又很宁静,几乎没有任何声响。稍后,有声响了。这是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在看似空无一人的巨大车间里荡出回声。
  脚步声中,一群持枪的中国士兵出现了。他们分散行动,警惕地搜索前行。最后,他们都站定了。但他们没有放下手中的枪。
  四下环顾的林匡。他似乎确信这地方有人。他持枪上前数步,又站定。
  他忽然听到他身旁某设备后有一阵响动,即举枪对准那里。
  林匡(低沉有力地):出来!
  他话音刚落,设备后闪出一个哆嗦的人影。那人是一个美国传教士。
美国传教士(英语):别开枪,我是美国人……
林匡(把枪对准他,英语):把双手放在脑后,慢慢走出来。慢,慢,不要转身,一步一步走——
  美国传教士双手抱住后脑走出一步,又一步,然后站定,怔怔地望着眼前的这位中国军人。他好象还没有完全醒悟过来。
  当确信对方是一位美国人后,林匡的枪稍稍下移。
  林匡(英语):还有人吗?先生,还有其他人吗?
  美国传教士(仍然有些胆怯,英语,颤抖地):有,有,阁下……
  林匡明白了,他又上前几步,来到一块空地上。
  林匡(对那些隐蔽在后的看不见的人,英语,高声地):你们都听着,我们是中国远征军;我们是中国军队。如果你们是友邦国的国民和军人,请放心,你们安全了。你们可以出来了。
  一个人走出来。又一个人走出来……慢慢地,从厂房各处一下子涌出了许多人。他们都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也有一部分是被解除武装的英国军人。他们显然已成日军俘虏,他们个个衣衫不整,精力憔悴,走起路来象在云中漫步。他们又好象忽然醒悟了,在突然响起的欢呼声中,他们从各个方向拥向一一三团士兵,与他们握手、拥抱,并不约而同地用英语高呼“中国伟大”、“中国万岁”……

123.同上
   被解救出的英国和美国平民及军人团团围住的林匡和其他中国士兵。
  一英国报纸记者(英语):您好,少校,我是泰吾士报记者特德。
  林匡(英语):您好,特德先生。
  一英国报纸记者(英语):能请问你的部队番号吗?我相信你们是一支传奇的军队。其实我们已经绝望了;我们没想到解救我们的是一支中国军队。
  林匡(英语):我们是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八师。我们要解救的是英缅军第一师。
  请问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你们被日军俘虏了吗?
  美国传教士(英语):是的,少校。我们原来正准备撤退,但四月十四日清晨一队日军特种兵突然包围仁安羌,我们都成了俘虏,包括许多工程师、工人、记者和守卫油田的士兵,一共五百多人。他们把我们都关押在此。我们原来都以为必死无疑了。能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吗?少校?
  林匡(英语):能帮一个忙吗?教士?
  美国传教士(英语):原上帝保佑你。我愿意为你效劳。
  林匡(转对记者,英语):你呢?特德先生?
  一英国报纸记者(英语):当然,少校先生。
  林匡(对记者和传教士,英语):你们听到枪声了吗?战斗并没有结束,这里仍然是危险区域。但公路是安全的,在我军的绝对控制之下。
  他转身,望着仍沉浸在被突然解放的喜悦之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
  林匡(对记者和传教士,英语):我希望你们能把他们带出去,带过去,和撤退下来的英缅军第一师汇合。这里距公路有两英里。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油田区。

124.炼油车间外通往公路的道路
   朝公路方向走去的英、美平民和英国军人。
  与美国传教士和泰吾士报记者特德握手告别的林匡。
  当林匡告别美国传教士和泰吾士报记者之后转过身来之时,增援部队工兵连连长张华新奔上前来,向他举手敬礼。
  张华新:报告长官,三营营长受伤了……
  林匡:郭营长?
  张华新:是的,长官。
  林匡:伤势怎么样?
  张华新:很重。
  林匡一震,顿时无语。稍后,他才回过神来。
  林匡: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张华新:在临时包扎所。
  林匡回头望了望远侧硝烟弥漫的战场,复转回过脸。
  林匡:继续肃清油田区内的残余敌军,歼灭他们。
  张华新:是,长官。

125.公路 黄昏
   一队英军战车隆隆驶来。为首一辆,是英缅军第一师装甲旅旅长安提斯准将乘坐的装甲指挥车。
  忽然降低车速驶向路边的装甲指挥车。在接近路边时,安提斯离开车座站起身来。他看到了正在路边向他招手的林匡。
  装甲指挥车停。与林匡相互致军礼的安提斯。
  林匡(英语):你好,将军。
  安提斯(英语):能为你做什么,少校?
  林匡(英语):能借用一辆车吗?
  安提斯(英语):什么?
  林匡(英语):吉普车,将军,借用一辆吉普车。
  安提斯虽有不解,但沉思片刻之后还是转身对副官望了一眼。
  安提斯(对副官,英语):让罗伯特过来。
  副官点头,打开无线电通话器,开始喊话……

126.同上
   一辆急奔而来的英军吉普车。驶近后,英军吉普车嘎然止轮,颠簸了几下,在装甲指挥车跟前停下。车上,一位英军中尉在驾驶座上站起身来,对装甲指挥车上的安提斯致军礼。
  英军中尉:报告将军……
  安提斯:下车,中尉。
  英军中尉:是,将军。
  打开车门,跳下车来的位英军中尉。他有些迷惑不解。
  安提斯(转对林匡):车归你了,少校。
  林匡(立正,敬礼):非常感谢,将军。
  安提斯(回礼):该感谢的是我,少校。

127.平墙河北岸 沿岸高低不平的土路
   一辆英制吉普车颠簸着,飞奔而来。
  路边的坡地。坡地上有许多弹坑、炸毁的迫击炮、七零八落的军械和日军士兵的尸体。
  疾驶而过的吉普车。
  吉普车驾驶座上的林匡。他军服破碎,血迹斑斑,一支冲锋枪在他的旁座上一跳一跳。
  他两眼直视前方,驾车直奔上前……

128.山坡上的佛教庙宇
   这庙宇显然已被临时征用为包扎所。庙宇外的空地上也安放着一些担架。
  救护兵在伤员之间忙碌、走动。

129.庙宇侧殿
   蹲在其中一张担架边的林匡。他紧紧握住担架上伤员的手。这伤员眼部、颈部都缠着绷带。血仍在透过绷带慢慢渗出。
  这伤员是郭大林。他的嘴在动,却没有声音。
  林匡(喃喃地象在安慰,又象自言自语):你不会死,你……不会死;我在这里;是我;我在你身边。你会好的,兄弟,你会没事的。
  他说着,忽然起身,用力托起郭大林。
  一军医(上前阻止):少校,你想干什么?
  托着郭大林朝外走去的林匡。
  一军医(追上几步):少校……
  林匡(转身,大声吼叫):他必须去野战医院!你懂吗?野战医院!

130.公路 夜
   这条公路现在已变得异常繁忙。在曲折的公路上,有一长列军用卡车缓慢而行。其中有些军车还拖曳着山炮或榴弹炮。车队中还有少量装甲车和坦克。但更多的则是行进中的步兵。这些步兵军容不整,行动散漫,全无队形可言。这是英缅军第一师的部队,他们正在撤退,从被围的仁安羌撤往后方。
  一辆在散兵和车队之间不停鸣笛,左冲右突并朝着同一方向驶来的英制吉普车。车灯在士兵们的身影间来回晃动。

131.为英军撤退部队所阻的吉普车上
   驾驶座上的林匡。他不停地前冲、刹车,并不停地按着喇叭。
  旁座上的郭大林。他好象还有些知觉,在颠簸中双唇仍在嗡嗡而动。
  林匡(大声吼叫,英语):让开!散开!快让开——
  有些麻木的英国士兵。只有很少士兵在林匡的吼叫声中作出避让的动作。
  林匡(用力鸣笛,大声地,汉语):混蛋!你们都是混蛋!让开!
  有一名年轻的英军士兵闻声转脸。他看着吉普车上的林匡在喊叫,忽然停下,转身,伸出翘起大拇指的右手。
  年轻的英军士兵(大声地,英语):中国!伟大!
  其他英军士兵(不约而同地):中国!中国!
  林匡(按响喇叭,英语):求求你们,让开,请让开——
  年轻的英军士兵似乎明白了,他开始喊叫,招呼其他士兵让开一条通道。
  在年轻的英军士兵帮助下,林匡驱车向前,在士兵丛中缓慢前行。  

132.公路与土路的交叉口 漆黑一团的夜
   亮着大光灯的吉普车一个腾越,冲向土路,狂奔而去。

133.疾驶中的吉普车
   边驾车边朝身旁的郭大林观望的林匡。郭大林有些歪斜,沉了下去。林匡一把拉住他,提起,把他扶正。
  林匡(语无伦次地对郭大林,又象是对自己):别这样,兄弟,别这样,你把我吓了一跳。听到我说话吗?听见吗?你要说话,和我说说……行吗?我们很快就到,很快……
  满脸是汗的林匡。他的眼睛。在他的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林匡(继续对郭大林说话,但声音逐渐低了下去):和我说说你老婆,你太太……还有你女儿。能告诉我吗?她叫什么名字?你……女儿……什么名字?
  林匡开始抽泣。他的眼睛模糊了……

134.比较平坦的山坡上的公路
   闪着灯光的野战医院的军帐已经在望。
  飞奔而去的吉普车……

135.野战医院军帐前通道
   双手托着郭大林错步而行的林匡。他边走边大声喊叫,几乎声嘶力竭。林匡(狂乱地):快救他!医生!他快死了……他还活着!快救他,大夫!快叫医生!快,救护兵,快叫军医……
  几名护士闻声上前,欲帮助抬伤员,但都被他推开;他死命地抱住郭大林,怕郭大林离他而去。
林匡(继续喊):叫医生!快叫军医……

136.野战医院某军帐内
   依然托着郭大林的林匡。他直挺挺地站在一个正在为一名士兵做手术的军医面前。
  暂停手术,转过身来的军医。
  军医(大声地):你先把他放下,你必须把他放下。护士,担架,接收这个伤员。
  少校,你放下他——
  从帐篷外围上前来的几位护士。她们望着神智错乱的林匡,不知所措。
  纹丝不动的林匡。
  林匡(执迷不悟地):快救他,医生……

137.野战医院某军帐外
   闻声而来的其他医护人员。其中出现黄帼懿的身影。她又惊又喜的脸。
  黄帼懿:林匡!是你吗?
  在黄帼懿说话间,林匡慢慢地转过身来。他的神智似乎有些清醒了。他望着黄帼懿,抽紧的脸也放松了。
  此时,詹姆士上校也出现在他面前。
  詹姆士(英语):你不放下他,我们怎么救他?嗯,少校?
  这时候,几名护士抬着一副担架上,从林匡手中接过郭大林并把他安放在担架上。稍后,担架被抬走。
  一动不动的林匡。他目睹眼前一切,有点手足无措。
  上前,拉住林匡的手的黄帼懿。她将他引向一边。

138.军帐外
   黄帼懿与林匡对面而望。她没放开他的手。
  黄帼懿:他是你的战友?
  林匡:是的,他……救过我,生死……之交。
  短暂的沉默。
  黄帼懿(凝望着他,轻声地):好点了吗?
  林匡(愧疚地):对不起,我……好象疯了。
  黄帼懿(伸出一个手指按住他的嘴唇,打断他的话):别说了。能在这里等我吗?等我,好吗?
  林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
  慢慢松手,转身离去的黄帼懿。
  目送黄帼懿走向急救帐篷的林匡。  

139.静静流淌的平墙河 深夜
   上空,月儿在云层中疾走。
  河岸,树下,是林匡孤独的身影。他坐着,一动不动。
  远方,不时有零星炮火闪现,并传来闷沉的轰隆声。
  被震动的银光波动的河面,闪亮着月光的碎影。
  走上前去的的背影。她走得很慢……

140.河滩 树影下
   与林匡并肩而坐的黄帼懿。
  默默无声地坐着的黄帼懿和林匡。
  良久,林匡才动了动,侧过脸。
  林匡:你不想对我说,你们已经尽力了?
  黄帼懿没有回答,她轻轻地摇了摇头。
  林匡:他没有醒?一直没有醒?他……流尽了血。
  轻轻地点了点头的黄帼懿。
  点燃一支香烟的林匡。他看着青烟徐徐上升,被风吹散。他的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过后,扔掉烟头,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忆。
  林匡:那时候……在上海,在张华浜,我拿着枪往前冲,却不知道怎么刺杀。我甚至不懂拉开枪栓,怎么……推上子弹。那时,一个日本兵朝我冲过来,把我撞倒了……我拿手榴弹砸他,砸他的脑袋;我是用手榴弹把他砸死的。
  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的黄帼懿。
  林匡:我爬起来,还没站稳,又一个日本兵冲过来,把刺刀刺进我的后背……
  用双手握紧林匡的手的黄帼懿。
  林匡:是他救了我;是他……背着我,一路上都背着我,把我背到急救所,把昏迷不醒的我交给医生。
  他在抽泣。
  用力握住林匡的手的黄帼懿。
  林匡(泣不成声地):他……救了我,可我……我……
  侧过身子,仰首凝望,慢慢地伸出双臂,搂着林匡的颈项的黄帼懿。她把林匡搂在自己怀里。
  林匡:他有一个女儿,九岁的女儿,他有……六年没见过她了,他……再也见不了她了,他的女儿……那时候……才三岁。
  紧紧地抱住林匡的黄帼懿。她轻轻地摇动他,象母亲摇动自己的婴儿。
  黄帼懿(在他的耳边细语):你哭吧,哭吧……
  紧紧地依偎在黄帼懿怀里的林匡。他失声痛哭……

141.同上
   他也伸出手……两人终于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
  在他们的耳畔,依然是远方隆隆的爆炸声……

142.同上
   依然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的黄帼懿和林匡。
  黄帼懿(紧贴着他的脸):你知道吗,我……一直在想你。我知道我们一定会再相见;一定会。
  林匡(无可言状地颤动):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也相信……
  黄帼懿(情迷神乱地):从上海……“胜利腰鼓”;张华浜;在蚌埠……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
  林匡(心潮起伏地):是的……是的,现在……在这里。
  两人的嘴唇,它们似乎都在在寻觅,在寻觅;它们终于找到了,四片嘴唇终于合在一处,难分难离……

143.静静的平墙河上的夜空
   月亮隐入薄纱一般的云雾之后……

144.河滩上 ,树影下
   星空下,两个坐拥在树下人影依稀可辨。
  难分难舍的黄帼懿和林匡。
  相互抚摸对方身体的林匡和黄帼懿的手。
  持续地与黄帼懿接吻的林匡。
  两人短促而又剧烈的喘息声……
  夜空,一镰弯月在薄云中忽隐忽现……

145.野战医院军帐外 午夜
   一辆停泊在一边的吉普车前侧,是两个人站立不动的脚。
  远处,是黑越越的山和朝此延伸的依稀可辩的土路。
  相互凝视、难舍难分的黄帼懿和林匡。
  再次拥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林匡和黄帼懿。
  人在笑,眼睛却闪现泪光的黄帼懿。
  黄帼懿(嗫嘘着,断断续续地):记住今天,林匡,记住……
  林匡:永远……一定。
  黄帼懿:抗战胜利,我们一起……回上海。
  林匡:去见我父母,还有我的弟弟妹妹。
  黄帼懿:是的,你父母……和弟弟妹妹。还有,我的父母,和妹妹。
  更紧地拥抱的黄帼懿和林匡……

146.油田区以南约十公里我军防御阵地 凌晨
   一隆起的山丘,刘放吾与林匡并肩而立,遥望前方。
  前方夜空,不时有零星枪声和炮声震碎夜幕,流星般地在空中曳闪。
  默默无语的林匡与刘放吾。
  良久,刘放吾才动了动,转过脸,注视着林匡。
  刘放吾(沉吟,一字一顿地):孤军克敌仁安羌,屏河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泪;
  摧敌锋而寒敌胆,缅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林匡(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缅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我记住了,团长。
  刘放吾(凝视着他,恳切地):抗战胜利,如果你我之中谁还活着,一定要把这挽联刻在他的墓碑上。
  林匡:是,团长。
  稍后,刘放吾点了点头,转过脸。
  刘放吾:走吧,大家都在等我们。

147.油田区 一厂房内 一一三团前线指挥部
   厂房内灯光暗淡。这里正在举行一一三团连以上军官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军官基本上都军服破损,血迹斑斑,其中还有不少人缠着绷带。但可从他们脸上看出,他们的精神是亢奋的,显现出胜利后的喜悦。
  一幅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悬挂在厂房正面的墙上。地图前,刘放吾正面对与会军官发表讲话。
  刘放吾:……参谋长亲送郭营长至野战医院,我沉痛哀告,虽经全力抢救,郭营长已壮烈成仁。
  全场一片肃穆。
  刘放吾:但此战,我以一团之兵力,与七倍于我之敌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二一五两联队和特种兵激战两昼夜,救出被围数日之英缅军第一师全部,附骑炮战车等七千余人,马千余匹,另有其被俘之官兵五百余名,被困之美新闻记者、传教士等数百人均亦安全脱险,并夺回被敌军掳去之英方辎重及汽车百余辆,均悉数交还英方,掳获敌旗帜武器弹药等甚多,此外并毙伤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官兵一千二百余人。
  与会军官为之振奋,纷纷喜形于色。
  刘放吾:我团官兵个个知耻近勇,逢此千载一时出国远征作战的机会,士气异常旺盛,人人争先,以战胜为志,甚至以战死为荣!实为我远征军人缅作战最光荣之一页!
  全场军官振臂欢呼……
  在欢呼声中,刘放吾退后一步,指示林匡上前。
  林匡走上,在地图前站定。
  欢呼声渐息。

148.同上
   站在与会军官面前的林匡。他奉团长之命下达作战指令。
  林匡:根据师部刚刚下达的命令,原作战指令撤销,我团将随全师撤离仁安羌阵地。撤退命令于今晨拂晓前执行。
  全场有些骚动,忽有冰火两重天之感。顿时。军官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开来。议论声响成一片。
  马营长:能问一句吗?这是为什么?
  林匡(指着地图):我远征军第二百师已退却,以掩护东面军之安全,由此影响巧克柏当之防线。英军第十七师现已调贵羊、梅克提拉之线,原任防御之一旅集中于克巴亚,其余英军也正向纳特卯克移动。
  崔营长:英国人怎么老是撤退?他们的军队难道不是来打仗的!
  林匡:这就是我团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某连连长:我们已把日军第二一四联队残部压在油田区以南约十公里包围圈内了,他们已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话音刚落,刘放吾上前一步。
  刘放吾:战争就是这样,牵一线以动全身。据情报,日军有四个联队和一个特种兵大队正在东西两个方向朝曼德勒移动。如不及时撤退,我三十八师将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
  全场逐渐平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重又集中在那张地图上。
  林匡:我团解救英缅军第一师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是光荣撤离。第一一二团一营已经固守平墙河右岸阵地,我们将在和一一二团一营和英军战车队的掩护下,于凌晨四时渡河。
  刘放吾:诸位,立即归队,向弟兄们下达撤退命令。

149.油田区以南约十公里我军防御阵地 拂晓
   空无一人的阵地。
  阵地上空,晨曦跃出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峰,喷出霞光……

150.平墙河以北公路 清晨
   向北行军的一一三团士兵和驮着军用物资的战马。他们的队伍依然整严,秩序井然。
  从他们身边追奔而上的几辆有红十子标记的野战医院军车。这是专门运送伤员的车辆。野战医院军车一辆紧接一辆急驶而过。

151.一辆行驶中的野战医院军车内
   挤满伤员的车厢。
  这里有许多担架。担架上都是重伤员。在车厢后尾的一个担架旁,黄帼懿正在为伤员作急救护理。她满脸是汗,军衣都被汗水浸透。她终于做完护理,站起,扶住车栏,将上身伸出车外,迎风透气。
  她看着沿途朝同一方向行军的士兵,忽然惊叹一声。
  黄帼懿(轻声地):林匡……
  急驶而过的野战医院军车。
  黄帼懿(用力招手,大声地):王扶民!

152.行进中的一一三团士兵队列
   闻声,又惊又喜的林匡,他奔出队伍,追上几步,挥手致意。

153.急驶而过的野战医院军车
   车厢后沿,用力挥手黄帼懿。风吹散了她的秀发。她因欣喜而热泪盈眶。
  黄帼懿(大声地):保重!保重……

154.行进中的一一三团士兵队列一侧
   慢慢地停止奔跑的林匡。他停了下来。
  林匡(手在半空中停住,轻声地):你也保重……
  走上前来,在他身边停步的刘放吾。
  刘放吾(目送军车远去):她真漂亮。
  慢慢地转过身来的林匡。
  刘放吾:她是谁?
  一时无语的林匡。
  刘放吾:是女朋友吗?
  林匡(望着越驶越远的军车):嗯,是的。
  刘放吾:她是野战医院护士?她叫什么?
  林匡:你一定要知道?
  刘放吾:不,随便问问。
  林匡:黄帼懿。
  刘放吾:黄帼懿?多好听的名字。她也是上海人?
  林匡:是……的,是上海人……

155.瓦城以南 大铁桥 黄昏
   远眺,一列小火车缓慢驶过铁桥。

156.行驶中的小火车的一节车厢内 夜
   临窗的座位上,侧脸向外凝神的林匡。
  车窗外是漆黑一片的夜。
  缓慢地、有节奏地摇晃的火车车厢。
  慢慢地转过脸来的林匡。
  暗淡的灯光下,狭窄的车厢内挤满抱枪的士兵,他们或坐、或蹲、或躺在过道上,有的打盹,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默默抽烟,整个车厢寂然无声。
  林匡(心声):正弟,家中可好?父母想来无恙?甚念想。
  伏身在军用挎包上开始写信的林匡。
  林匡(心声):我一一三团自四月二十日晨奉令转移,经免扬二十五日抵瓦城南端大铁桥附近,归还建制。此时接师部电文,得知,为掩护盟军撤退,我新三十八师已经被指令为盟军殿后。

157.行驶在缅甸黑暗夜空下的小火车
   闪着灯光的小火车在缓慢前行……
  林匡(画外音):师长孙仲公为体恤一一三团官兵仁安羌作战辛劳,指示即免除服勤,特令其乘火车先行,并说,尽管小火车烧劈柴,车速不快,但总比步行行军好,可以利用休息。

158.行驶中的火车的车厢内
   垫着皮制公文包在纸上书写家信的林匡。
  林匡(心声):仁安羌解围,战斗胜利结束。但一役之胜并未能扭转整个战局。
   4月28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已迫至腊戍外围,西路日军第33师团追击英军已迫近望濑。中路日军第18师团和第55师团虽受到我军节节抗击,仍于24日攻占央米丁,25日攻占瓢背,26日攻占密铁拉;27日占领斗楼、辛盖,也已逼近曼德勒。这时,盟军司令部才决定放弃曼德勒会战计划。但为时已晚,战机全失,各路日军的多支先遣支队已超越远征军突进至前方,切断了远征军的主要退路,各部队在日军截击、追击下,陷于互失联系、不得不各自行动的困境。
  停笔,举目朝四下观望的林匡。
  车厢内绝大部分士兵都已进入睡眠状态。他们横七竖八的身影。即便如此,仍能看出他们的身心疲惫。
  又埋头写信的林匡。
  林匡(心声):兄自民国二十五年上海赴军,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下,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现虽一战告捷,但大局未变,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此无丝毫悲虑。但父母年事已高,妹尚年幼,兄如有不测,家事弟当负以后完全责任。
  毕,林匡又将信纸重新流览一遍,然后将纸折叠,装入一个信封,放入皮制公文包。
  轻轻推了一推身旁勤务兵的林匡。
  勤务兵醒,睡眼朦胧的揉了几下眼睛。
  勤务兵:是,长官——
  林匡:还有烟吗?
  勤务兵:没……有了,长官,要不,我……
  勤务兵站起身了。但林匡拉他坐下。
  林匡:算了。

159.铁路线 清晨
   小火车摇摇晃晃地继续前行。

160.行驶中的火车车厢内 晨
   仰靠着座椅背打盹的林匡。
  一阵尖利的煞车声。此时,车厢内一阵骚动。林匡惊醒,闻声抬头,正见士兵们纷纷起身,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向窗外。

161.铁路线 温藻车站附近
   完全停下的火车。
  其中一节车厢的车门,林匡跳下,朝温藻车站方向观望。
  正在这时,刘放吾从另一节车厢跳下,穿过其他士兵,走到林匡身旁。
  刘放吾:有什么情况?
  林匡:道路堵塞。我们恐怕要堵在这里了。
  前方,几条并轨的铁道线上有几列火车都停泊在那里,一动不动。再往前,温藻车站近侧的公路与铁路交汇处,许多军车、炮车和其他车辆前后相拥,混乱不堪。在军车与炮车之间,更多的还是士兵,他们人头攒动,挤满整个车站。
  刘放吾:既然如此,就让士兵全部下车,就近埋锅造饭,准备午餐。另外,也可趁此机会检查武器装备。很难说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敌军。
  林匡:是,团长。我到前面去看看,联络一下他们是什么部队,什么时候能通车。
  刘放吾:好吧,快去快回。

162.铁路线
   同一名副官和一名勤务兵沿铁道朝温藻车站走去的林匡。

163.与铁路并行的公路
   走在公路上的林匡和他的副官及名勤务兵。他们在停满公路的一辆紧接一辆的运兵卡车和尾挂M-1型75mm山炮或105榴弹炮、德制PAK37战防炮的炮车,以及少量英军轻型坦克之间的间隙中走过。
  在拐弯处稍作停步的林匡。他转过身来。
  一队从前线撤退下来的步兵牵着骡马匆匆而来。
  侧身相让的林匡。
  步兵队伍走过,走上前去。
  举目向前的林匡。在前方路段,是更多的运兵卡车和炮车,以及越来越多的朝那个方向集结的步兵。

164.另一路段
   继续朝火车站方向走去的林匡。他忽然看到什么,略顿。他看到了前方不远处几辆有明显红十字标记的野战医院军车,内心不禁一震,加快脚步朝前走去……正在这时,忽一阵防空警报声响起。
  警报声此起彼伏,直上云霄。
  林匡闻声,奔到公路中央,转身,抬头……

165.温藻火车站附近上空
   警报声中,空中,三架日本三菱九六攻击机出现了,它们组成编队,一前两后,朝公路直扑而来……

166.公路
   转身,猛冲向前的林匡。
  跟随跑上前去的副官和勤务兵。

167.同上
   在一阵又一阵“敌机”、“快下车”、“注意隐蔽”的呼喊声中,我军士兵纷纷跳下卡车,四下奔散。
  但也有士兵沉着稳定,特别是装甲车和武装运兵车上的士兵,他们掉转车上的高射机枪和轻机枪,迎向敌机,准备对空射击。
  继续朝前奔跑的林匡。

168.其中之一野战医院军车内
   惊恐不安的伤员、救护兵和护士。正在这时,林匡等人奔临至此,放下后栏,大声疾呼“快撤”、“快下车”、“快抬伤员下车”。在呼叫声中,救护兵、护士在林匡等人的帮助下,又抬又扶,把伤员一个紧接一个救下卡车。
  解救伤员的行动在紧张进行。

169.公路上空
   三架日机呼啸着,俯冲而下。
  装甲车和武装运兵车上的士兵对空射击。
  日机掷弹,实施轰炸。爆炸声中,公路上顿时火光四闪,硝烟腾空而起。
  

170.另一辆野战医院的军车附近
   弥漫的硝烟和爆炸声中,撤离伤员的行动仍在进行。当林匡背负一重伤员奔临路边的沟壑时,正与一名抬担架的护士相撞。过后,两人相对一望,几乎同时惊呼起来。
  黄帼懿:林匡!
林匡:黄帼懿……
  但爆炸声立刻淹没了他们的惊呼声。腾起的硝烟弥散开来,两人相互之间都不见对方身影了。

171.公路上空
   一轮轰炸之后,日机拔空,盘旋,返飞,又俯冲而下。
  日机飞临,机头下的机枪喷火。

172.公路
   在没被炸毁的军车和装甲车上,我军士兵对空射击,枪声一片。
  日机机枪连续射击,枪弹在士兵们四周爆裂。有士兵不得不弃车,跳下,跑向路边沟壑。日机枪弹连连扫射,弹如飞蝗。一士兵躲避不及,倒。另一士兵中弹,仰面而倒。
  这时,一个异常情况发生了……那是一个年轻的士兵,非常年青,他跳车后,看到其他士兵倒下,惊呆了,竟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日机机枪子弹在年轻士兵四周旋风般扫过,士兵扎了根似的的两只脚,子弹在爆裂……士兵大男孩般稚气的脸扭曲着,惊恐不已……
  日机一阵扫射之后,拔空,盘旋,准备再次俯冲。

173.公路近侧的土丘
   伏身在地的林匡。他透过硝烟,抬起头来。他大声疾呼。但炸弹的爆炸声掩盖了他的大声喊叫,使我们只能看到他呼叫的神情。
  依然一动不动的年轻士兵。士兵惊恐失色的脸……

174.淞沪战场(闪电般的回忆,没有声响)
   火光中,卡车上林匡……他扭歪的、惊恐万状的脸。
  空中,由远而近的日军攻击机机枪喷火。
  跑向壕沟的黄国懿。她忽然停步,转身,朝卡车大声疾呼……

175.公路上空
   再次俯冲而下的三菱九六攻击机。

176.淞沪战场(闪电般的回忆,没有声响)
   低空,飞扑而来的日军攻击机。它机枪的枪口在转动,枪口喷火!
  依然一动不动的林匡。他惊惧的眼睛。
  跃出壕沟的黄国懿。她声嘶力竭地喊叫……
  还是一动不动的林匡……突然,王扶民猛扑而上,扑倒林匡。

177.公路上空
   扑面而来的日军三菱九六攻击机……

178.公路
   一动不动的年轻士兵。他惊惧的眼睛。
  土丘后,一跃而起的林匡。
  一旁的沟壑,跃起身来的黄国懿,她惊愕;她双手掩口……
  还是一动不动的年轻士兵……突然,林匡将他扑倒,朝公路另一侧的沟渠迅速滚去。
  三菱九六攻击机射出的子弹延伸而来,在林匡和被他压住的年轻士兵滚动处猛烈跳跃……
  泪流满面的黄国懿;她以双手蒙住自己的眼睛……

179.淞沪战场(闪电般的回忆,没有声响)
   静止的画面……画面上是林匡的背影,他跪坐在倒伏的王扶民跟前;他的双肩在颤动。
  画面开始动了,林匡的脸……以及他的眼睛;他泪如泉涌,呐呐地在向王扶民述说着什么。他的手伸向王扶民被子弹射穿的钢盔,拿起,戴上。
  黄国懿在呼喊……
  林匡拿起王扶民的枪,缓慢起身,站定,面向火光和爆炸声响处。
  站在壕沟上方的黄国懿,她跨出一步,又一步;她还在呼喊……
  林匡突然发出一声震天怒吼(骤然有声),朝战场狂奔而去……
  (画面渐暗,声音渐低)

180.一片黑暗
   黑暗中似乎能听到远处的爆炸声、近处人们的跑动声和短促而又急切的说话声。近处的这些声响显然是急救兵或军医发出的。这些说话声近乎喊叫。
  詹姆士上校(黑暗中的声音,英语):快,撕开军衣,撕开少校的军衣。急救包……
  急救包!快拿止血带;压住伤口,快压住……

181.公路边的树林
   担架上的林匡。他慢慢地睁开眼睛。
  许多身影在担架周围闪动,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他的脸。他满脸是血。
  黄国懿(泣不成声地画外音):林匡,林匡……我在;我在……你身边。
  林匡艰难地转过脸。他在努力寻找。他终于看见在近侧俯视他的黄国懿。
  黄国懿(轻轻地擦拭他脸上的血,泪如泉涌地):你……不会死,是吗?嗯?是吗?你……不会……
  他笑了,嘴唇微微蠕动……

182.南京路 跑马厅附近(缓慢的回忆)
   腰鼓队……队伍中的林匡和黄帼懿。
  布满横幅和标语的画面。横幅和标语象滚动的海洋。
  腰鼓队中的黄帼懿,她有两根又粗又长的辫子;她激情满怀。她的辫子在跳动。无意中她和林匡碰撞在一起。两人相对一笑,继续踏着舞步,击打腰鼓。
 腰鼓声越来越响,整个画面都在震动,就象轰隆的炮声……

183.公路边的树林
   沉浸在回忆中的林匡。
  双手捧住他的脸的黄帼懿。她挨近他的脸。
  詹姆士上校(画外音,英语):止血钳,三号止血钳。必须切开他的伤口,止住出血。快,再拿一个急救包……急救包!
  喉头梗塞的林匡。血从他的嘴角慢慢涌出。
  黄国懿(轻轻摇动他的头,恸哭):睁开眼睛;林匡,睁开……眼睛……

184.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校演场(更缓慢的回忆)
   军乐声中,列队操演的军校学生。
  军校学生列队方阵正步走来。整齐划一的步伐。
  队列中,英姿勃勃的林匡。
  随队向前的林匡,他昂首阔步,步伐坚定,气宇轩然……

185.公路边的树林
   再次睁开眼睛的林匡。他望着近在咫尺的恸哭不已的黄帼懿,蠕动双唇。笑了。他在努力移动他的右手,很慢,但在移动,移向他的腰部,他的手在摸索,在寻找……
  突然有所感悟的黄帼懿,她俯身拿起皮制军用挎包,放在他的手边,轻轻抬起他的手,将他的手安放在破损的粘满血迹的军用挎包上。
  林匡感到欣慰,他笑了……

186.缅甸瓦城 行驶中的小火车的车厢内(最后的回忆)
   临窗的座位上,侧脸向外凝神的林匡。
  车窗外是漆黑一片的夜。
  缓慢地、有节奏地摇晃的火车车厢。
  慢慢地转过脸来的林匡。暗淡的灯光下,他凝望着双膝上的皮制公文包,以及公文包上的写满字的信纸。
  林匡(心声):正弟,我想念你们,父母双亲,还有你和妹妹,多保重……

187.忽然暗转的画面
   在空无一物的银幕上,我们只能听到黄帼懿沉重而又局促的抽泣声……

189.忽然转亮的银幕
   画面上,是万里晴空……
  蒋介石(电波里的声音):全国军民同胞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们:我们的抗战,今天是胜利了,“正义必然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他最后的证明……

190.上海 跑马厅附近广场 下午
   许多人的脚,无数人的脚步……
  字幕:一九四五年五月 上海 抗战胜利日
  欢庆胜利的人群蜂拥而来,转眼间占据了整个画面。
  画面上忽然布满横幅和标语,上面都写满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字样。
  横幅和标语象滚动的海洋。
  腰鼓队……这是一支由青年男女组成的庆祝队伍。这支腰鼓队非常宏大,
  非常有气势。腰鼓队打的是我们熟悉的《胜利锣鼓》。在围观人群的欢呼声中,腰鼓队排成男女两个方阵,从两个方向边舞边相向移动,动作整齐划一。
  新华通讯社(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电波里的声音):全国同胞们!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最后扑灭了法西斯的暴政、奴役与侵略,在全人类面前展开了和平发展的前途,这是英、美、苏、中四大同盟国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我国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相信,我全国同胞必能以自己表现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转而用之于伟大的建国事业中。
  年轻的男女学生腰鼓队开始变换阵型,越接越近……
  男、女腰鼓队穿插在一起,变成男女共舞。他们的欢笑,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欢笑……
  走在围观人群中的……黄帼懿。她也在笑,但在她的眼睛,却有泪光闪烁。她的眼泪奔涌而出。她任泪洗面。此时,她穿的是旗袍,但双手紧紧捧着的,是一个略有破损的皮制军用挎包。
  她把皮制军用挎包捂在胸口。
  《胜利锣鼓》仍在继续。鼓声如雷,鼓舞人心……

191.上海某弄堂 初夜
   上海人家的灯火亮了。那些灯火不是一下子全点亮的,而是慢慢地一家紧接着一家,逐次点亮的。许多石库门的窗户,许多灯光……

192.弄堂口
   络绎不绝的脚步和熙熙攘攘的身影。人们都在回家。
  在许多的身影中,黄帼懿走来了,她走进弄堂口,手里捧着我们早已熟悉的皮制军用挎包。她走得很慢,并四下环顾,象是去找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

(下部完 全剧终)




 

关于《军之旅》……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以上讲话表明我国最高领导对全民抗战史的尊重,其中,特别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予以很高的评价。
  确实,在十四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自始至终抗击着日军的所有甲级作战师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八年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就阵亡了两百多位师级以上的将军,陆军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的抗日战场。同时,我国的抗战又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许多中国将士曾与英、美等国盟军并肩战斗,在印缅战场及东南亚各地抗击日本军队,有牺牲,也曾取得辉煌胜利。这些,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值得珍惜的财富。我的剧本《军之旅》所要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我写《军之旅》的另一个想法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抗战胜利除了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外,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纵观历史,从某个视角正面回顾那些烽火连天的日日夜夜,并拍成电影,那不仅是对胡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而又艺术的诠释,而且也能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对我们民族未来的期待。抗战是国共合作的抗战,是以国共合作为纽带团结全民族的抗战。没有国共合作,没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战胜利就根本无法想象。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一旦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中华民族的无穷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中华民族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不胜,抗战胜利是最好的例证。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全民族以团结姿态开创了历史;现在,面临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需要以全民族团结开创未来。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付出不懈的努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表达了全民族关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大诚意。现在,这诚意已经得到海峡对岸的真诚回应。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并期待新的突破。我真切地期盼我们的电影也能为此作出一些努力。
  我写《军之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对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为我们民族竖立丰碑的抗战老兵表达敬意,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那时的抗战将士无分地域、阶级、党派、信仰、种族,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六十多年之后,他们之中健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他们的子孙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如果我们能以博大胸怀再现我们先辈如何在国家、民族面临最后的关头,不计生死,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孝,如此情怀,无疑蕴涵巨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是世界性的经久不衰的影视题材,我们几乎每年都能看到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获得巨大的社会和市场效益,如近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来信》和《兄弟连》等,更何况抗日战争题材可以而且应该拥有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及东南亚等潜在的巨大观众群,所以,我写下这个剧本,以一个普通青年的从军之旅,看那个时代我们先辈的精神风貌。201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如果能拍成电影,届时,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和市场效益。

《军之旅》作者 汪兆荣 2008-8-20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