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贤《父亲的一九四二》出版
2012-11-26 09:38 中国远征军网
中国远征军后代、四川作家邓贤采访近千名原驻印远征军学生兵,写新书向父辈致敬
邓贤。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父亲的一九四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9月出版 定价:36元
作者简介>
邓贤,1953年生人。祖籍湖北武汉,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邓贤文集》多卷及《流浪金三角》、《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等多部报告文学。
1942年,河南大旱,一个叫花爪的少年与全家逃荒到山西;同样是1942年,陪都重庆遭日军轰炸,17岁青年邓述义和同伴加入中国远征军……前一个故事来自刘震云小说《温故1942》,已被冯小刚(微博)拍成电影即将上映;后者来自四川作家邓贤的新作《父亲的一九四二》。昨日,邓贤携带新作,在精典书店接受了记者专访。
新作:聚焦远征军学生兵
1942年,重庆遭侵华日军轰炸,无数平民丧生炮火。17岁的高中生邓述义,是从湖北迁来的大裕华纱厂老板公子,也是作者邓贤的父亲。这个“富二代”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参军,跟随中国远征军来到了印度蓝姆伽,当上了特种兵。在《父亲的一九四二》一书中,邓贤将视角放到了当年远征军中的学生兵身上。因为父亲是当年远征军的亲历者,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和历史细节,都是邓述义口述给邓贤的。
略低着头,扶了扶眼镜,邓贤陷入了回忆,“2004年,我就着手准备大量的资料了。那一年,我领着6个文学青年,通过电话、电邮和视频采访了近千名散落在各国的原驻印军学生兵,当时发行了一本名为《同一面战旗下》的书。”2009年,邓贤的父亲邓述义去世。“我觉得该写一本书留作纪念。我想没人更能深入到那代人的内心世界,没有人比我对那场战争更了解,所以就又翻出采访内容,花3年时间完成了这本《父亲的一九四二》”。
目的:致敬父辈知识分子
除了邓述义,加入远征军的学生还有许多。他们中不是富商子弟,就是官员子女,邓贤在书底印了一张父亲跟同伴当年参军的珍贵照片,“所以这既是我父亲的1942,更是父辈的。”
说到父辈的参军故事,邓贤的声音明显提高了,“在那个年代,在校学生享有免服兵役的政策,因此上战场是最违背家庭意愿的选择。但就是这样一群大、中学生,组成了中国抗战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学生军。这些学生兵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高中文化程度的超50%,粗通英文或具有较高英文能力的约占1/4,这是一支真正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军队。我想表现的是,不管阶级或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会以行动来成就国家的脊梁。”
改编:已有影视公司洽谈
“刘震云的小说我早就看过,很欣赏也很敬佩。”对于两者的比较,邓贤直言“不好说,风格不一样”。“刘震云以一场自然灾害关注其家乡当年的大事,并以文字呈现给所有人,这是他的责任;我作为一个远征军后代,真实记录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也是我的责任。相同之处,都是发生在1942年而已。”
电影《1942》即将上映,邓贤表示自己一定会去看。“刘震云这部作品用了近20年才被拍成电影,我相信我的《父亲的一九四二》也会(被拍成电影),等的时间会更短。”言语中邓贤透露,已有影视公司找过他洽谈。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记者 周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