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四川宜宾九十岁远征军老兵黄乃文
2012-11-28 11:54 中国远征军网
90高龄的远征军老兵黄乃文
在“七·七抗战” 75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到宜宾市千佛寺参观,偶然结识了90高龄的释印文。在喝茶交谈中,不经意间了解到印文师父曾是远征军的-名老兵,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虽是耄耋之年,但其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口齿清楚。谈起70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仍记忆犹新。
印文师父俗家姓黄名乃文,1922年5月28日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渡口。黄乃文说,因父亲在宜宾市南溪县城隍庙创办德丰丝厂,5岁时随父来到宜宾,住在中山街七叔家里。6岁时开始读私塾,三年后转入小学,后考入宜宾明德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日机轰炸宜宾,继而转入庆符县中学继续读书。不久,其父关闭了德丰丝厂,到川北三台县四川丝业公司五厂担任技术科主任,黄乃文随同父亲到了三台县,由厂方保送到四川蚕丝技术专科学校学习。1941年,黄乃文技校毕业后,任蚕种厂技术员。1942年1月,四川省国民政府秘书长徐思平来三台县演讲并动员青年参加远征军。徐秘书长激情洋溢的讲话激发了三台民众的抗日激情,青年们纷纷响应报名参军,黄乃文不顾父母舍不得的挽留,也报了名,全县大学、高中的学生们大多投笔从戎。时内迁来潼川府(三台)的东北大学就有300多流亡学生报名,该校男生几乎走完了,那批报名从军的学生及各行各业的青年共计1200多人。新年刚过,初几头,由时任县长吴业祥带队徒步到成都。谈到当时参军的情景,黄乃文仍记忆犹新地说道:“县民敲锣打鼓放鞭炮为我们壮行,沿途民众自发杀猪宰羊款待壮士。从三台出发经中江、德阳、广汉、新都等地,共走了五、六天,夜宿庙观或大旅店。抵成都在成都军营集结,几天后分到西教场军校(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与军校18期二总队同时训练。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的唐永岩时任二总队队长。三台这批学生军属远征军教导二团,唐永岩兼任团长。学员分班、排训练步兵技能,学文化,有时去北校场(军校分校区)听课,前后训练了约一年。”
1942年7月,由于英军的怯战和不配合,缅甸保卫战变成了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撤退的战斗。战局失利,10万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分多路退到印度和云南。尾随英军退到印度的远征军,组成中国驻印军,在印度中部兰姆伽和印度东北部中缅边境附近的小镇雷多集训。按照盟军远东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计划,要在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按美军的方式,训练10万名美式装备的中国驻印军,作为反攻缅甸的铁军。于是,远在成都训练的远征军教导二团,也被派往兰姆伽。黄乃文说,军车将他们载到双流机场,搭乘美制运输机,每机乘坐七、八十人,学员们大多不适应,一路呕吐不已。穿越驼峰航线时,险遭日机袭击,所幸未中。下机后有卡车来接他们到驻地,让他们洗澡、消毒、更衣,去时穿的灰棉装和草鞋统统换掉,接着就领衣物、鞋袜…… “从里到外,简直像变了个人一样。”黄乃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换上美式装备,然后乘船、坐火车,抵达距加尔各答西北200公里的兰契,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兰姆伽训练基地接受美式培训。史迪威在兰姆伽办有许多学校,有步兵学校、炮兵学校、战车学校、通讯学校等。三台从军的这批学生军,分散到了各个不同的学校。黄乃文被分配到战车学校第四营,先后学习了驾驶汽车,布置地雷,坦克车通讯,坦克驾驶等技术,学成毕业后发给加盖美军公章的卡片式结业证。
1944年,中国驻印军和盟军在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开始了缅北大反攻,战车一、二、三营投入到了胡康河谷的战斗。与此同时,驻云南的中国军队也展开了收复腾冲、龙陵的战役,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远征军控制了缅北。这时,中国国内战场也急需大量军事物资,雷多是距缅北最近且通火车的小镇,打通雷多到缅北连通滇缅公路显得特别具有战略意义。在史迪威将军的部署下,中国驻印军一路收复失地,一路抢修中印公路。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胜利打通从印度的雷多,经缅甸密支那,分南北两线连接到滇缅公路。25日“中印公路”正式通车,这条运送战略物资的生命线又被称为“史迪威公路”。黄乃文所在的战车四营,投入到了驾驶大卡车把美援物资通过“史迪威公路”往中国内地输送战略物资的战斗。“每辆卡车由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两人共同驾驶,我与一个名叫赫瑞的美国黑人同驾一车,约300辆装载枪械、炮弹、汽油的卡车同行,一路上车流滚滚,相当壮观,战车四营的中方长官是谭保宁,成都人。”
谈起60多年前的往事,黄乃文神情激动,“那时,日机已无力轰炸,但道路艰险,我和赫瑞相处很好,一路上互相帮助,我叫他密斯特尔(亲爱的)赫瑞。路上遇有汽车抛锚,修不好的,为了不影响进程,大家便卸下物资,将汽车推下山岩,又继续前进。第一次先载到昆明,卸下一些物资后继续赶路,经贵阳运往湖南。”那时,湘西正在进行雪峰山会战,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前正面战场上进行的最大规模也是最后一次大战役,“史迪威公路”的通车,极大地支持了前线作战。此役日军精锐师团10万人被全歼,从此日军再无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此后,黄乃文辗转于滇缅与西南运输线上,为前线运送战略物资。“在光复武汉的运输线上,我们不禁一路上唱起了战歌”黄乃文仍然记得抗战初期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组编写的“保卫大武汉”的旋律和歌词,神情激昂地唱道,“武汉你抬起头来看,武汉你挺起胸来干。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你是全国文化的中心……。”黄乃文说,车队最后驻重庆海棠溪,拢重庆后谭保宁调走,新来一个河北籍长官王化兴,直至抗战胜利。抗战结束后,裁军,黄乃文退役,入成都成华大学攻读会计专业。
1985年,黄乃文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库尔勒水利工程二团退休,回宜宾市定居。10年前,不幸患了膀胱癌,手术后,来到寺庙静养,2002年剃度出家。谈到他长寿的密诀时,黄乃文说,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和心境十分重要,“境由心造,后退一步自然宽”嘛。
现在,他的生活起居除有住寺的居士悉心照料外,他的女儿每周都要上山为他做清洁工作。“我的女儿,是我的精神支柱。没有她,我可能活不到现在。”黄乃文动情地说。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记者 李京枝 赵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