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忠魂回家
2013-07-08 19:16 中国远征军网
中国远征军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总灵位一路在志愿者的护送下,从缅甸辗转回国,在重庆抗日战争遗址华岩寺寄存半年后,于7月7日正式安放在松柏掩映的湖南衡阳南岳忠烈祠,以此铭记惨痛历史,缅怀抗战忠烈。
当天的入祠仪式肃穆而庄严。民革衡阳市委负责人、抗战将领后人刘伟民和志愿者们一道抬着高1.2米、重达40公斤,用花梨木制作的灵位沿花岗岩台阶拾级而上,灵牌上写有“仁安羌大捷202位阵亡将士”,以及缅甸语“中国军魂永垂不朽”。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7月7日也正好是忠烈祠落成70周年纪念日。
南岳忠烈祠是当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纪念国民政府抗日阵亡将士建造的大规模烈士祠墓陵园,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就供奉在忠烈祠内。
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之子刘伟民说,由于仁安羌大捷的阵亡将士大多是湖南人,将灵位安放在忠烈祠可谓叶落归根。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骨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供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对历史的认识深化,很多志愿者以及远征军后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一些墓地得到修缮,纪念碑也被重建。”刘伟民说。
今年1月,由重庆公益组织“中国远征军网”与刘伟民联合发起,海峡两岸华人共建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仁安羌落成。纪念碑建在501高地上,也是当年战况最激烈、牺牲最惨重的地方。
“从缅甸仁安羌到中国重庆,再到衡阳,我们的前辈英灵用71年终于回到了家乡。”刘伟民说。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网”主编舒宏舰介绍说,目前在中国能够找到并依然在世的远征军将士有五六百人,他们已步入耄耋之年。随着人们对这段历史逐渐关注,这些老人们正在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心和帮助。
近日,民政部重申,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其进行帮扶救助;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对他们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
据湖南民政部门统计,湖南现在有500多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长沙市5日启动“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幸存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生活援助金。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在祭奠抗战阵亡将士时表示,无数抗日志士义无反顾奔赴抗日战场,以血肉铸成钢铁长城,勇敢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国家生存。他们中的很多人牺牲在战场上,祖国人民将世世代代缅怀这些先烈。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在生活上需要得到切实照顾。关爱和呵护这些抗战老兵是社会的良心,也是历史的责任。”郑建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