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抗战老兵乌鲁木齐聚首:唱抗战军歌忆峥嵘岁月
2014-10-20 08:38 中国远征军网
19日,在乌鲁木齐,已经95岁高龄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民生站直身板,高声唱起近70年前,自己经常唱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而这首歌也经常在他的梦中响起。“想唱这首歌就是希望老战友们想起过去。”
当日,八名生活在乌鲁木齐的抗战老兵陈光泽、沈开科、杨恩荣、李国、李民生、杨忠英、杨志毅、骆有祥老人,携带着老伴或者儿孙聚集在一起。这些曾为保卫祖国奋战在抗战一线,甚至到异国他乡征战,而被称为中国远征军的老兵们,虽然大都不相识,见面相互问候之后,更多的交流,就仿佛回到了缅甸、印度、中国云南、福州等抗日战场。
“当时,你在哪个师?”
“我是汽车兵,在缅甸运输物资……”
在聚会现场,头发已经花白的八名抗战老兵首先站立,向推翻帝制,武昌起义以来抵御外寇保卫祖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
中新社记者还注意到,当主持人介绍这些抗战老兵的时候,这些战场英雄都站立起来,向众人和战友敬礼。这些抗战老兵最小的已经86岁,最大的已经95岁了。
李民生老人唱完后说,现在年龄大了,气力不足了。以前经常带领战友、士兵高唱这些抗战军歌,很鼓舞士气。
在李民生唱完歌曲后,老兵李国也强烈要求唱一首《游击队之歌》,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曾是担架兵的沈开科老人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参军了,作为担架兵主要的任务就是运送伤员。“我们两个人抬一个,那些战友特勇敢,有些受伤很严重,还是勇敢的战斗。”
在是次聚会中,有六名曾是中国远征军的老兵。1922年出生在云南省马龙县的杨忠英老人,就是1943年至1944年作为汽车兵,奋战在中缅战场,运输抗战物资。
杨忠英的儿子杨跃刚对中新社记者说,父亲曾经告诉自己,他特别佩服当时训练他的美军教练,不论训练什么,教练都是以身作则。“前面就算是泥水,教练也是一样趴下去。”
杨跃刚还说,父亲杨忠英有着良好的安全驾驶记录,曾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运输史上,第一位突破安全行驶50万公里无事故大关的驾驶员,这或许和当时的训练有关。
据统计,从1942年中国军队进入缅甸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无数英魂长眠在中缅边境的莽莽群山之中。
新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丁德保说,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了,他们曾经为了祖国的独立,流血流泪。现在年龄越来越大,更需要情感上的安慰。“我们通过媒体发布寻找抗战老兵的消息后,有许多市民提供线索,我们都会一一核实。”
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抗战老兵的故事,为保卫祖国甘愿牺牲的精神需要更多的民众铭记。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