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安顺抗战救国历史碎片:为远征军士兵捐赠公函
2015-03-05 18:22 中国远征军网

笔者在安顺市档案馆查阅民国商业资料,偶从解密档案中查到“劝募安顺各界为远征军士兵捐赠一人一书运动”之文档。在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恭录部分以飨读者,同时纪念当年抗战大后方之安顺市民在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伟大爱国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图为远征军士兵捐赠公函(安顺博雅相馆提供)

文档因年深岁久加之氧化严重,文字几不可辨,笔者经揣度推敲,幸尚能通读成文。其文如是:倡协助供应远征军士兵精神食粮,籍以提高官兵情绪,增进训练效能,加强战斗力量起见,特发动募赠远征军士兵一人一书运动,随令附发实施办法一份转饬知照。本部经于本月二十六日邀集机关、学校、团体议定为欣。望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踊跃捐赠为谢。另附,募赠方式:一、确保为自由乐捐方式。二、图书捐赠类型:国防科学、社会科学、文艺及敬亲爱国之画本、教化国民之言论。三、捐款者可由我处代购图书。四、捐赠书刊者可在读物上签署捐者姓名及鼓励抗日之警语。五、……消极避世、不合适从军青年阅读者免赠。六、捐赠书刊或代金请于六月十五日前交青年团安顺分团部收转。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收函人:唐用奎先生。

文档之历史背景?安顺民众在此历史背景下之态度?唐用奎先生又为何人?引起笔者考据之癖。

据查,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杜聿明部,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鏖战,击溃敌有“钢军”匪称之十二旅团,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桂南大会战”之胜利后,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奉调移住安顺休整,蓄锐待命。其新编22师廖耀湘部驻七眼桥至安顺城东门一线,第200师戴安澜部驻华严洞一带。安澜麾下安顺籍上校团长柳树人率599团驻城西幺铺一线,该军军纪素严,戴安澜部尤甚。驻防期间戴部为安顺修桥补路、寻源凿井、办苗民小学、疏浚贯城河等多有义举,诸举措皆非昔日军阀可比,故深得安顺市民爱戴,军民之情甚笃。

时抗日救国已历四年,安顺虽地处西南偏僻之地,但抗日救亡之道理及信念深入人心。安顺人民在此国破家亡之时,仅安顺一地在接待容纳难民之多,交粮纳税之巨,输送兵源人口比例之大,素为黔省之先。

安顺民间经常自发组织各种抗日救国之活动,如城区的中小学生常用提灯会之形式上街夜游,进行宣传,学生手提灯笼或持火把,呼救国口号,唱抗战歌曲,悲壮救亡之歌发自学生稚嫩之口,引得行人驻足,含泪唱和,悲戚之声,石人垂泪,悲怆之情,天地恻隐,遍游全城街巷,半夜方止。

据安顺文史资料记载:时常有献金活动,大十字钟鼓楼附近设置献金台,县长、乡绅、学生登台慷慨演讲,围观者群情激奋,竭诚拥护。商号据财力多寡,各业按能力大小,自觉落实献金数字;商号经理、店铺老板亲赴献金台捐献现金、支票;另设临时献金处,将簸箕置于桌上,收受零星捐款,若逢赶集,四乡农人,各行流商,听演讲看宣传,皆急国事之忧,体政府之难,纷纷解囊,银洋铜元,手镯戒指,各尽其能,数虽不同,然拳拳爱国之心皆同。时有新婚肖同生、易惠良夫妇,喜结良缘,为赴国难甘作表率,破旧习俗,不请客,不办酒,将亲友馈赠之礼金大洋二百六十元全数捐献。

前文档中收函人唐用奎先生,经考据为安顺富商、实业家、任安顺京果同业公会之主席及常务理事等职,公益慈善之事皆以为己事。

解读一纸尘封多年之文档,浮现当年如此悲壮之历史碎片。在此文档之字里行间,读出了安顺人民抗战救亡的赤子之心,读出了安顺军民同仇敌忾,宁死不做忘国奴之志,读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之精神。

文章来源:黔中早报 作者:陈文杰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