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抗日老兵史顺森
2013-03-29 09:14 中国远征军网

王万铭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中国远征军军歌  
  
《诗赠史顺森先生》 
王万铭
 
七十年前正国殇
少年投笔上战场
远征缅印纾国难
蹈刃冲锋战豺狼
 
八年抗战雪国耻
扬我军威更荣光
白发老人今犹在
英雄历史著华章
 
2012年5月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青年远征军赴缅作战距今已70周年,有多少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感叹,有多少血与火,生与死的场面值得我们去记忆……
  今年5月,我专门采访了抗日老战士,年已86岁的史顺森先生。老人家精神尚好,谈风甚健,提起抗日,提起远征军……老人家似乎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为配合我们采访,老人家还从独山县城郊凉亭村请来了他的战友尹树森(92岁),一同和我们见面。重忆当年,心潮难平的两位老人竟然昂首挺胸唱起了他们远征军的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我知道人老健忘,也许许多的人和事两位老人都忘记了,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们的军歌,他们没有忘记,一字不漏的留在了心里,不是吗?不是经常歌唱是不可能记得住的。我的心里顿时涌出崇高的敬意!历史如烟似云,好多故人,老人都忘记了,但他们的部队,他们的长官始终为他们所牢记,史顺森说他们新一军军长孙立人、30师师长文小山、副师长杨毅(兼政治部主任)、89团团长马骏、3营营长杨声甫、9连连长付祐榜、自己是指导员。
  1927年1月,史顺森出生于贵州省独山县。从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爱国爱民的思想,1943年他未满17岁,看到民族罹难,国家危亡,毅然走出学校,投笔从戎,在都匀参加“中国青年学生远征军”,被编入教导第四团。在贵阳集训6个月之后,开赴昆明,1943年7月从昆明乘飞机奔赴印度(汀江),编入学生队,后转至兰姆伽接受美国教官训练,即开赴前线参加对日作战。先后参加了新平阳、孟拱、密支那、八莫等战役,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险些命殉缅甸。追忆当年,老人家说:全军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面对超我数倍之敌,连战连捷,打出了军威、国威。密支那战役围攻日军历时1个多月,歼灭守敌之后,用缴获日军文件的一句话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在向仰光进击途中,部队奉调回国参战,(当时湘、桂、黔战线吃紧)。1945年春,史顺森随部队转战湘西,著名的芷江会战打响,是役日军伤亡36358人,国军伤亡26600,(其中阵亡7817人,包括823名军官)。十万日军丢盔卸甲,败如山倒。自此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所向披靡。至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受降过程中,史顺森有幸在现场维持次序,亲眼目睹了这一伟大而庄严的时刻。之后他随军北上接收南京、上海。后又转至东北。
  1946年内战爆发。史顺森认为国共两党应该和谈,避免内战,合力振兴中华民族。作为政工人员他拒接宣传“剿共”,以亲共的嫌疑关押一星期后,被开除出政工队。1947年他调30师89团3营9连任指导员。1948年夏季,3营9连驻防辽宁省新民县兴隆堡乡马户屯。有一天一名少校带领几名士兵在马户屯抓了60多名壮丁,看到村里老百姓哭声一片,喊天呛地,惨不忍睹,史顺森挺身而出当即把所抓的人丁全部放走,并以扰乱地方治安之名把那名军官押解送交团部。为此,他被强加“通共”罪名,遭到追捕。是年8月,他被调辽中县小白河,又因为拒绝团长命令在当地不付钱强征100头猪,1000只鸡。尽管团长写来手令:如违令不执行,按军法就地正法。史顺森大义凛然:宁可我死,也不能伤害百姓。并当面来者把手令撕碎。结果,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才逃脱被抓捕和杀害。
  文革期间,史顺森被划为旧军官,遭到批判斗争和不公正对待。他凭着坚韧和刚强挺了过来。他认为为人做事必须秉承古训:重义、重德,求心正、求气正,不可违心违德,绝不损害人民的利益。
  2010年,有关部门和热心的群众分别在贵阳青岩、独山等地组织、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庆祝活动。佩戴抗日纪念章,鹤发童颜的老兵们是那么的荣跃、自豪,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诵胡锦涛主席发表的讲话:“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斗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看着人民大会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宴会上,胡锦涛主席和抗日英雄王延洲(击落5架日机)亲切交谈的新闻照片,老兵们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活动在独山开展期间的所有费用(3万多元)全部由史顺森主动承担,为此,老人家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有人问他怎么这样舍得?他高兴的的说道:钱花在这些方面,我感觉非常乐意,值得哦!
  当年,史顺森他们应征的那批独山籍青年远征军有400多名,绝大多数都为国捐躯,没有回得来。我的二伯父王云光也是其中之一,二伯父参军的时候只有20岁,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也是我父亲他们四兄弟中长得最帅的一个。如今在独山,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有四个,他们是:
尹树森,92岁,家住独山县城关镇凉亭村
刘启明,89岁,家住独山县城关镇
陆  坚,88岁,家住独山县城关镇
史顺森,86岁,家住独山县城关镇
 

我诗赠史顺森的条幅,书法由著名书法家刘儒礼书写。

老人家听我朗诵赠诗之后,非常激动,庄严的对诗行了军礼,可惜没有抓拍到。

老人家说:感谢你们!在中国青年远征军入缅、印对日作战70周年之际,前来看望我们老兵。

史华舫,史顺森的父亲。系独山民主进步人士,1949年11月16日被独山县国民党杀害,时年47岁。

右上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独山活动照片
上中图:史顺森佩戴抗日纪念章的照片
左上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独山活动照片
下右图:中国红十字会赠送的纪念挂历,里面全部是有关远征军的珍贵历史照片。
下中图:史顺森戎装照

史顺森老人朗诵他撰写的诗联

右者:史顺森,中间者是史顺森的战友尹树森(92岁高龄)

壮士逢知己,能不忆当年

促膝长谈,喜笑颜开

当年是战友,今日胜亲人

前左:史顺森 前右:尹树森  后左:蒙秉龙  后右:王万铭

与抗日老兵合影,是我的荣幸。
 
 
诗赠青年远征军
 
中国当年受敌侵
青年十万入军营①
远征印缅歼顽敌
将士齐心为黎民
 
抗战何惧东洋虏
救亡偏向虎山行
彪炳千秋功盖世
史册昭昭刻英名
 
注:①当时国民政府招募青年远征军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2012年11月20日
 

最后的留影
 
《沉痛的追忆》
 
  2012年12月14日下午,蒙秉龙来到我家里告知,史公(顺森)逝世了,我当时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我问。今天早上大概是9—10点钟的光景,蒙秉龙回答说。我顿时沉默了……
  初夏,我到史顺森家里采访,老人家的身体满不错的。采访之后,我怕老人家累着,想让他休息几天,也便他梳理思绪,充实记忆,我想知道的故事还多,比如老人家每次参加战役的具体情况,两次负伤的地方,伤情,胜利反攻的具体细节,两次立功的表现,参加日本投降受降的具体经过,在东北反对国共内战的前后经过……等等,等等。我打算多次采访来完成素材收集,起码要写一部5万字的传记,如果老人家的身体情况好(他当时有高血压),就接受老人的邀请,与秉龙陪他重游缅甸、云南及东北,用一、二年的时间为老人家写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传记。计划中的一切都因为老人的去世而化成泡影,这让我深悔不已。唉,早几年为什么迟迟不动哦!
  那次采访之后没几天,老人家摔了一跤,跌伤头部,导致脑溢血住院,我闻讯赶到独山县医院看望,老人昏迷不醒,伤得不轻,……在独山县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后转至黔南州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才有所好转,11月我打电话给老人家的大儿子史文祥,询问他父亲的病情,他告诉我,公已经回来家了,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不久史文祥来电话告诉我,公的恢复尚好,已经可以自己上街散步走走啦。我自然是高兴不已,我想再过一段时间,老人家的身体恢复硬朗了,再去做更深入,细致的采访。不意几天之后噩耗传来,痛哉!惜哉!生活总是这样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不去珍惜,一旦失去了又倍感惋惜。我打开博客,看我写关于他的博文,我突然从照片上发现,老人的离去是早有准备的,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给我们看的对联其中就有一幅他早些时候为自己写的挽联:绵雨春秋,历涉重洋,毅奔沙场歼强敌,剿灭日寇振神州,逝后耄耋终桑梓;烽火岁月,远征印缅,抛颅洒血雪国耻,旌旗浩荡忠贞秉,挺首八六寿归西。老人家怎么算到自己只能活到八十六岁,或者只想活到八十六岁。这是他留给儿孙及我们的一个谜。其实,老人家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完结,比如最小的儿子史文桦还没有结婚,我对他的采访还远未完成……,他儿孙满堂,正是乐享天伦的好时节哦。
  史顺深老人对亡妻有着深深是眷恋之情,在采访他的时候,我问:史公,在您的这一生之中,您最感觉遗憾和痛苦的的事情是什么?老人家沉默了一阵之后说:遗憾和痛苦的的事情是老伴杨树仙过世太早啦,她跟我那么多年,没有享过一天的幅哦。说起自己的老伴,老人家的眼眶湿润了。老伴和他共同养育了五个儿子,长子史文祥、次子史文煊、三子史文敏、四子史文烽、五子史文桦。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树仙与史顺森相识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共青团员,有人劝她不要跟史顺森,说史有历史问题,是旧军官,跟了他,以后肯定没有好日子过,杨树仙不为所动,毅然决然的和史顺森走到了一起,两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度过了无数艰难的岁月,直至一九八七年杨树仙老人去世。五个儿子都非常的孝顺,还请了保姆在家伺候老人家的日常生活。闲谈中,我说起史公老人的遗憾,他三子文敏说:我母亲过早的去世,不仅仅是老爸的遗憾,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大的遗憾。史文敏是五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是我县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家,也是最为孝顺的。
  史顺森的坟茔位于独山县城西北的一座山岗之上,坐西北而面东南。那里草木葳蕤,森林茂密,云蒸霞蔚,是眺望山城的好去处。史顺森—一个抗日老战士将静静的躺在那里,化作青青的松柏,化作高高的山岗。
 2013年1月15日追记
 
文章来源:王万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bafa501016ch6.html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