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402尊远征军雕塑矗立松山 广东雕塑家历时3年倾心打造
2013-08-07 09:11 中国远征军网

  70年前,围绕着滇缅公路这条国际援助中国抗战的大动脉,中日军队在滇西地区展开了一场历时3年多的争夺拉锯战。最后,在英美盟军和滇西民众的支持下,中国远征军将士经过了入缅作战、敌后抗战和滇西大反攻三部曲,终于将盘踞在滇西地区的日军赶出了国门,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为纪念和缅怀当年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很多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围绕这一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但一直没有出现雕塑题材的作品,也成为历史的遗憾。
 
  如今,来自广东佛山的雕塑家李春华,从2011年起,历时3年倾心塑造了402尊中国远征军老兵塑像,并和龙陵县委、县政府合作,选定松山建设一个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他说自己甘当一名司号兵
 
  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中,有一个雕塑就是以李春华的模样创作的头像,那就是矗立在园区后侧中部的一名司号兵。李春华说,此举是想通过自己带头,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铭记这段历史。
 
  他做远征军雕塑群无偿捐赠
 
  制作这批雕塑,从开始制作到完工,材料费、人工费、运输费等,花费预计要200多万元,曾有企业提出赞助,但遭到了李春华的拒绝。“艺术家也可以为民族做一些事情,我希望起一个示范效应。”李春华说。雕塑完成后,将以整体捐赠的方式捐给龙陵县政府。他还计划做1942个约30厘米高的远征军雕塑,无偿捐赠给关爱老兵的组织拍卖,所筹资金用于资助在世老兵。
 
  除史迪威戴安澜等少数将领外,其余雕塑均为士兵全部工程预计本月底完工
 
  9月3日举行落成典礼 28名在世老兵入列特别方阵
 
士兵雕塑栩栩如生
 
在世老兵方阵
 
娃娃兵方阵
 
雕塑家李春华
 
  松山远征军老兵雕塑群出自雕塑家李春华之手,今年48岁,来自广东佛山。从2011年起,他就倾心打造中国远征军老兵塑像。如今,经过近3年紧张建设,占地约9000平方米、内含402尊远征军老兵的雕塑群基座和雕像身体主体部分已全部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老兵头像安装等后续工程,全部工程预计8月底完工,9月3日将举行落成典礼。
 
  直击
 
  402尊老兵雕像矗立青山间
 
  沿滇缅公路大丫口向东一侧直上,驾车约5分钟时间就到了老干塘,老干塘的左边是闻名遐迩的松山主峰子高地,右边就是即将落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所在地——小松山。
 
  小松山是一个四周由高大苍翠的青松环抱、顶部有一片开阔地组成的小山包。如果不是因为即将落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坐落在这里,在遍布着各式战壕、弹坑等战争遗迹的整个松山区域中小松山并不起眼。
 
  顺着小松山的自然坡度由下而上,一座气势宏伟的雕塑群就会扑面而来。站在雕塑园正前方,你会看到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依次矗立着秋装俑、娃娃兵俑、炮兵俑、跪射俑、驻印军俑、冬装俑、盟军俑、吉普俑、女兵俑、在世老兵俑、战马俑、将军俑、号兵俑等13个远征军老兵雕塑方阵。全部方阵包含402尊老兵雕塑,其中不仅有闻名遐迩的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总司令卫立煌,也有名震一时的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还有抗日名将戴安澜和孙立人将军等。而在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现居龙陵县城的、113岁高龄的远征军军医付心德老先生为首的28位在世老兵雕像群组成的方阵。
 
  趋步而上,进入园区壕沟内抬头仰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老兵雕塑静默地矗立着。清风吹来,伴着“哗哗”作响的阵阵松涛,你仿佛已置身到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正手拿着枪和那些铭刻着历史记忆的老兵们并肩作战。赋予这些老兵雕塑生命的,正是雕塑家李春华先生。
 
  思路
 
  创作中借鉴了秦兵马俑
 
  说起李春华,很多人不一定熟悉,但提起曾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雕塑作品《中国标准》,大家肯定不陌生。这件当时唯一入选的广东雕塑家作品,就出自李春华之手。
 
  说起创作远征军老兵雕塑群的起因,李春华说,2005年,正在寻找创作题材的他从电视上看到一部反映当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抗击日寇的纪录片,从那时起他开始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后来又陆续接触了很多关爱老兵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帮助和影响下,李春华萌生了要为远征军老兵塑像的愿望。2011年年初,李春华正式开始了为中国远征军老兵创作雕像的工作。
 
  “但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老兵,却成为我创作初期的一个难题。”他说,远征军老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参战群体上,既有中国军人,也有英美盟军;职位上,既有知名的将军和将领,也有为数众多的普通士兵;年龄和岁数上,里面不仅有男兵也有女兵,不仅有几十岁的老兵还有大量娃娃兵;兵种上,既有步兵,也有炮兵等等。经过认真思考,李春华最终借鉴秦始皇兵马俑的方式来完成创作的构思。
 
  立志
 
  在松山打造“现代兵马俑”
 
  “我在创作中,延续和发展秦兵马俑的组合雕塑方式,雕塑分十多个款式,每一款式身体部分现场浇注,头像则分开塑造。材料上,秦兵马俑用的是陶土,为突出时代材料的特性,抗战老兵雕塑选择了用钢筋混凝土来打造。也就是说,用一种延续传统的方法来打造出一个现代的兵马俑。”李春华说,有别于青铜和石材等材料,钢筋混凝土具有成本低、牢固耐久和不易损坏等优点。“另外,雕塑群落成后,结合龙陵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矗立在野外的雕塑在长期受到雨水的侵蚀后,表面极易长出青苔。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陕西乾隆使官俑那样的表面机理,能让游客在观摩中感知历史的沧桑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这些雕塑最高的有2.2米,以士兵为主体,分别有在世老兵、将军、炮兵、驻印军、女兵、跪射蹲射,加上战马、战车等共十几款。雕塑的身体部分,是在佛山做好模具后运到龙陵现场浇注,头部则在佛山雕好用集装箱运至现场安装到身体上。
 
  9月3日举行落成典礼 将邀10余名在世老兵共同见证
 
  特别关注
 
  9月3日,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这个集体雕塑广场将正式完成。届时,13个方阵分布在长250米、宽70米的坑内,游客可沿着坑道参观、瞻仰。
 
  402尊雕塑中,除了史迪威、戴安澜和孙立人等少数几位将领外,其余均为士兵。在李春华的工作室门口,有一尊小兵的雕像,个子不到一米五的他身上背着枪、弹药袋、干粮袋、水壶等,这是根据美国记者当年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复制的。这个“娃娃兵”在一次胜仗后,恨不得把战利品都背在身上。
 
  “我在雕塑广场的正中央选择了28位在世老兵,并为他们精心塑造了雕像。打造出一个特殊方阵。”李春华说,28位在世老兵中既有年龄最长的付心德老军医,也有爬过野人山唯一存活下来,现居安徽的女兵刘桂英,还有当年奉命攻打龙陵平戛的大理漾濞女兵陈宝琛,也有主持松山爆破的工兵鲍直才等。
 
  “选择把在世老兵的雕像放在最好的位置,为着重体现对在世老兵的关照和凸显上。28位在世老兵的雕像矗立在广场的正中央,70年前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浴血奋战,70年后他们身穿大衣,将双手伸进大衣袋中,头部略微低垂,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沧桑。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讲什么,但看上去仿佛又会让人感觉得出他们或许是在为牺牲的战友默哀,又或许是在低语倾诉着什么。让人感觉到,他们或许就是想用这样一种穿越的方式来讲述当年的那段历史,让我们后人永远都不要忘记。”李春华说。
 
  李春华介绍,这些老兵的头像他都是拿着初步的底稿到他们家中一一进行雕塑的,有的老兵头像他雕塑了长达一个月,有的一个星期就能雕塑完成。在这期间,老兵给了他很多感悟和启发。
 
  “落成当天将邀请10余名在世老兵前来松山参加仪式。”李春华说。
 
  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候云鹏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松山 将打造为“三园一地”
 
  松山战役旧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把松山打造为“三园一地”,即滇西抗战文化产业园、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示范园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与和平教育基地,龙陵在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1320亩,计划投资24900万元。主要分为3个片区:一是松山旅游小镇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中国远征军纪念馆、滇缅公路纪念馆及纪念碑群等;二是松山战役纪念碑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松山战役纪念碑、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等;三是松山战役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遗迹的清理与保护,地堡的开发、标志说明,游道建设等。以上3个片区预计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记者 崔敏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