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四川89岁远征军老兵周栋梁:报名打国仗,流血杀鬼子
2016-01-18 11:00 中国远征军网

老兵档案
  姓名:周栋梁
  年龄:89岁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眉山
  所属部队: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新38师炮3营
  所任职务:士兵
  经历战役:南坎战役、腊曲战役

在成都的抗战老兵聚会上,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头戴远征军纪念帽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赶到聚会地点。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却能清楚地叫出不少战友的名字。

老人名叫周栋梁,今年89岁。20多年前因为一场疾病,导致双腿难以站立行走。这对曾身为抗日军人的他来说,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但这么多年来,无论腿脚如何不方便,他都难得缺席一场老兵聚会,“当年国家危亡时,四川热血男儿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打国仗。我们一起流血杀鬼子,那种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是这辈子都不能割舍的。”2015年12月2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解放路二段一小区内,见到了周栋梁。

抗战打得激烈有种就当远征军

回忆起那个动荡的年代,周栋梁望了望客厅墙上的一张遗像:“我们家从小就很穷苦,尤其是我的母亲,过得更苦。”

1926年,在眉山城关镇山脚下,老实巴交的农民周占清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喜获儿子的周占清,给孩子取名周栋梁,希望儿子今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周占清被当地恶霸打死。周栋梁的母亲王玉珍,忍痛带上家人住进了一处小庙。

“母亲白天帮着庙里烧香打扫卫生,晚上编布赚钱。”几年后,母亲用辛苦攒下的钱买了点田地,一家人才得以离开小庙。17岁那年,周栋梁长成了身体结实的大小伙子,在成都一学校里学汽车专业。即使难得坐上一回汽车,但他对学习却十分努力,汽车驾驶和维修的原理知识掌握得很清楚。

“那时候打仗很激烈,重庆教导团的学生远征军来成都宣传,呼吁青年男儿参加远征军抗战。”周栋梁说,当时有军官对他们说:“哪个小子有种,跟我去当远征军!”成都很多热血青年,毫不犹豫报了名,一路振臂高喊:“不当亡国奴!”周栋梁毅然离开学校,投笔从戎。当时南门车站的司机听说他要当兵,答应载他一程去新津机场。随后,周栋梁同其他成都青年一路坐上飞机,飞越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抵达印度汀江机场。

参加新兵集训被选调为驾驶兵

“到达印度不久,我们就前往缅甸密支那,参加新兵集训。”1944年10月左右,距离著名的密支那战役结束已有2个月,这片在战争中煎熬了上百天的土地,开始复苏起来。周栋梁等年轻战士来到这里,开始了1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但一开始的集训就让这帮学生娃吃足了苦头,“时间很急,训练强度很大,有人晚上回去后就偷偷抹眼泪。”

周栋梁说,第一次摸到枪时,战士们都很激动。在教官的指导下,他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射击。“三点成一线。”周栋梁抬手作出射击的姿势,“准星、枪口、目标要成一条线,然后屏住呼吸,不要出现晃动,食指压完空挡后,再用力一扣。”“小鬼,你有啥子特长没得?”正当新兵紧急训练时,新一军38师炮3营一名军官问周栋梁。周栋梁回答:“我会开车。”随后,周栋梁在军官面前登上十轮卡车,回想着之前在学校学到的开车原理,在公路上慢慢开动起来。

“我其实是第一次开车,但那个军官说,这小鬼真会开车。”就这样,周栋梁被调到了新一军38师炮3营当驾驶员。

周栋梁说,为练好开车,他找到负责拉水的战友,每天在帮忙拉水的同时,不断学习驾驶技术,“之后我给副营长当了驾驶员,开着JMC的吉普车前往多个战场。”

目睹战场残酷八莫地区成焦土

八莫,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水陆交通便捷,是滇缅来往的交通要冲。

1944年10月,中国驻印军经过休整后,发动了进攻八莫地区的战役。当时,防守八莫的是日军第2师团搜索第2联队和步兵第16联队的2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山炮工兵各1个小队,共计1180人,由搜索第2联队联队长原三好统一指挥。

中英美三国盟军对八莫的日军共同发动攻击,经过近2个月血战,最终以盟军胜利告终。“我们当时正好训练完,炮3营接到命令前往南坎作战。”周栋梁回忆说,他们刚好要经过战斗结束不久的八莫地区,不少新兵第一次目睹了战争过后的惨烈场景。

“子弹穿进树干,八莫已经被炸成了焦土。”环视了一遍,周栋梁没能在视线里找到一处完整的房屋,“连山林里的大树都是一片被烧过的痕迹,土地里随处可见弹壳、炸弹碎片,那个地方就像是地狱一样。”“长官让我仔细记清,这就是真正的战场。”周栋梁说,一路走过去,除了心惊,“并没有感到害怕,如果要我马上拿枪打鬼子,我绝对没有二话说。”

随后,周栋梁跟随部队,马不停蹄地朝南坎出发。

亲历南坎作战炮兵也打游击战

“我们装备了先进的美式装备,鬼子的装备完全不能比。”周栋梁说,他所在的炮3营装备了先进的美式105毫米口径的重炮,面对日军的碉堡以及坦克时,能起到很好的打击作用。

“炮兵的炸弹主要分为3种,穿甲、燃烧、爆破,根据不同的情况,换取后进行作战。”周栋梁说,新式重炮不仅威力惊人,还更为便捷,“炮兵只需要装弹、瞄准,按下发射按钮就可以搞定了。”作为中缅交通要冲、日军入侵缅北后,屯有重兵的南坎,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44年12月,南坎战斗打响。

12月初,中国驻印军新30师沿中印公路向南坎急进,与自南坎向八莫增援的日军第18师团、第49师团各一部展开激战,一度呈胶着状态。随后,周栋梁所在的新38师从八莫增援,向日军后方截击,新30师击破日军抵抗后,攻占了卡提克。

“攻打南坎时,我们炮3营的战友采取了游击战。”周栋梁说,他们发现日军的火力点后,作为步兵后方的炮兵,使用先进的美式重炮进行出其不意地打击,“每次打完炮弹,炮兵快速转移到下一个攻击点,等日军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我们早就撤走了,所以炮兵的伤亡比较小。”

1945年1月中旬,在空军的支援下,中国军队对南坎日军发动猛烈攻击。攻破南坎城后,经过激烈巷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日军向南坎东北及东南溃退。

口述实录

“到达印度不久,我们就前往缅甸密支那,参加新兵集训。时间很急,训练强度很大,有人晚上回去后就偷偷抹眼泪。第一次摸到枪时,战士们都很激动。三点成一线,准星、枪口、目标要成一条线,然后屏住呼吸,不要出现晃动,食指压完空挡后,再用力一扣。”

“我们当时正好训练完,炮3营接到命令前往南坎作战。子弹穿进树干,八莫已经被炸成了焦土,找不到一处完整的房屋,连山林里的大树都是一片被烧过的痕迹,土地里随处可见弹壳、炸弹碎片,那个地方就像是地狱一样。长官让我仔细记清,这就是真正的战场。我并没有感到害怕,如果要我马上拿枪打鬼子,我绝对没有二话说。”

“攻打南坎时,我们炮3营的战友采取了游击战。每次打完炮弹,炮兵快速转移到下一个攻击点,等日军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我们早就撤走了,所以炮兵的伤亡比较小。”

“回到老家后,我用在部队学会的开车技术,给一个老板当起了司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我高兴得哭了出来。当天我忍不住多喝了几杯,一来是庆祝胜利,还有就是祭奠牺牲的战友。”

三军成功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

1945年1月27日,对中国军队来说,特别值得纪念。当天,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补给线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从1943年起,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盟军联合发动滇西缅北反攻战。中国驻印军从印度出发,向侵缅日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年多艰苦作战,先后取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战役等的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坝等地,并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为策应驻印军缅北作战,中国远征军从1944年5月开始强渡怒江天险,发起滇西反攻,全体将士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

1月28日,为庆祝这一重大胜利,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在畹町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典礼。

随后,周栋梁所在部队,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至此,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之后,部队陆续调离云南,周栋梁打算离开部队,回家照顾母亲。

回家照顾母亲胜利时在家欢庆

无论是当年参加抗战,还是战场上的九死一生,周栋梁一直瞒着母亲。

“如果她知道了,肯定不会让我去。”周栋梁说,从小就没了父亲,是母亲一手将他带大,对母亲的性格最了解不过了,“抗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她绝对不会答应的。”周栋梁到达印度后,才写了一封家书告知母亲,他参加了远征军,要去滇缅打鬼子。

“家人回信说,母亲看到信就哭了起来,还要来这里寻我,但被阻止了。”从那以后,母亲经常以泪洗面,“总是盼着我能平安回家。”

滇缅抗战打完后,周栋梁鼓起勇气告诉长官,他要回家照顾母亲,得到了批准。

“回到老家后,我用在部队学会的开车技术,给一个老板当起了司机。”周栋梁说,抗战胜利当天,他在老家,“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我高兴得哭了出来。当天我忍不住多喝了几杯,一来是庆祝胜利,还有就是祭奠牺牲的战友。”

喜爱看书看报老兵聚会不缺席

对于现在的生活,周栋梁说,现在儿孙满堂,孩子们都有出息,他感到很欣慰。

“自从腿脚出了问题,我就喜欢看书看报纸了。”20多年前,因为一次脑出血,压迫到运动神经,导致他的腿脚出了问题,难以站立行走,“大多数时间我都在轮椅上。”

作为军人出身的他,在得知腿脚出了问题后,也曾抱怨过;“当兵打仗都没要了我的命,现在要在轮椅上生活,当然会觉得难受。”

自从得知成都健在远征军老兵在举行聚会后,他立即报了名。周栋梁说,当年国家危亡时,四川热血男儿上战场打国仗,曾一起流血一起杀鬼子。那份战火中结下的情谊,“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就是这辈子难以割舍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不管腿脚是否方便,他都会坚持前往,与健在老战友聚会,“我现在记性还可以,他们很多人我见过就记住了。”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杨力  实习生:赵诗柯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