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戴安澜,坚守同古12天殉国!日方:旅顺攻城后未有之苦战
2022-06-14 12:34 中国远征军网

戴安澜,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心怀满腔报国志,入缅杀敌不顾身,视死如归战日寇,国尔忘家终成仁。

戴安澜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入缅的同古一役更是气壮山河。他率孤军连续奋战12日,最终以第200师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队域外作战的漂亮一仗。

自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上下呼号,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不少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力量也向中国实行人力和物资援助。位于西南边境地区的滇缅公路是当时保证国外物资顺利抵华的重要通道。

然而,这条在1938年耗费众多人力、历时近一年才筑成通车的交通动脉,随着1940年日军入侵越南、切断滇越铁路,便成了当时中国通往外界的唯一运输“生命线”。

随着越南沦陷,缅甸便成了日军的下一进攻目标。缅甸能否守得住,会对中国战场产生直接影响。若缅甸被日军攻占,不仅会导致滇缅公路被斩断,中国的云南也岌岌可危!

但战场形势于中国而言却很不乐观。当时的缅甸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而英国由于受到欧洲战场的牵制,早就已经自顾不暇,至于抗击日军对其远东殖民地国家的入侵则更是有心无力。

鉴于此,中国方面对缅甸战场情况极为关注。当英国政府向我国提出派兵入缅布防的请求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立即应允,并迅速征调了三个军为“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助盟军作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本相继侵占菲律宾、泰国、马来亚等地。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商定如何应对日本,并在会上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1942年2月,日军进犯缅甸,驻扎缅甸的英军节节败退,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3月1日,蒋介石电令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让他连夜赶往缅甸腊戌接受作战命令。

日军发动缅甸战役的战略意图有四:第一,斩断滇缅公路;第二,从云南北上进入当时中国政府的陪都重庆;第三,准备在占领缅甸之后进攻印度,彻底把英国人赶出去;第四,获得印度洋翼侧安全。

1942年3月1日,戴安澜正在赶往缅甸的路上。3月2日,第200师官兵从云南向缅甸同古疾驶。在戴安澜的带领下,九千多名胸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于1942年3月初,先后抵达同古。戴安澜从军部接到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同古,粉碎日军的正面进攻。

同古正处于仰曼公路铁路之间,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坚守住同古就会遏制日军沿仰光北上占领曼德勒,因此戴安澜所率的200师此次的作战任务意义重大。

抵达同古之后,戴安澜才知道坚守同古并非易事,当时英军的驻防情况让他深感忧虑。在戴安澜3月6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赴同古,与英军第一师长斯科特唔见,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此后,戴安澜便带领官兵积极建筑工事,研究对敌战术。

3月16日,日军开始利用空中优势对同古进行连日轰炸。17日,驻守同古的英军突然通报戴安澜,他们的军队将于当夜全部撤走。如此一来,就只剩下200师孤军坚守同古,而且后援无望。19日,第200师与日军在皮尤河两岸对峙。激战一触即发。

戴安澜命令官兵,等到日本部队进到皮尤河大桥后,想办法将桥炸掉,一方面阻止日军过桥,另一方面可对敌人主力造成重创。皮尤河一战,战果颇丰。敌人不仅被全部消灭,还从炸死的日军大尉军官身上得到了重要情报。

获知敌情后,戴安澜沉着部署应对,同时召开誓师大会,表达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决心。在誓师大会上,戴安澜留下了“师长牺牲了,由副师长代理,副师长牺牲了,由参谋长代理指挥,参谋长牺牲了就由团长代理,团长牺牲了就由营长代理,以此类推,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的命令。

在戴安澜的带领下,同古激战前,第200师官兵士气高涨。戴安澜给妻子留下绝命书。“给亲爱的荷鑫: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牺牲全部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同古作战是当时远征军入缅的第一仗。日本军队自南下太平洋之后,在东南亚一带几乎没有遭遇过什么抵抗,而到了同古则碰到了硬钉子。同古这场战役历时时间较长,战况也十分激烈。同古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本就不易防守,而疯狂的日军为了占领同古甚至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但是都遭到了200师的顽强抵抗。

戴安澜对这次作战的难度十分清楚,坚守同古注定是一场苦战。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到前线指挥。3月29日夜,破釜沉舟、抱定死志的戴安澜接到了新的命令,新二十二师正在赶来增援,第200师立即撤出同古。此时他的部队已在同古坚守了十二个昼夜。

戴安澜接到命令之后,当即下令组织官兵有秩序地撤离。由于当时正是夜里,第200师的撤离并未令敌人发觉,直到第二日天亮,后知后觉的敌人才进入了同古城内。然而,原本驰援同古的新二十二师途中受阻,未能按预定计划围歼同古的敌军,同古之战,遂告结束。

同古一战,戴安澜率孤军坚守十二天,以一比五的牺牲赢得了这场战斗,日本军队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受到了沉重打击。战后,在被击毙的日本大佐横田身上搜到了一本日记,上面记载道:“南进以来,从未遭受若是之劲旅,劲敌为谁,即支那军也。”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议会中承认:“同古一役为旅顺攻城以来未有之苦战”。

同古一战,给英军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震动。正遭受日寇侵略的人们重新认识了这支域外作战却战斗力强劲的中国远征军,这次战役的胜利无疑大大鼓舞了东南亚地区的抗日力量。

然而,缅甸的战局并未因此战的以扭转。之后,由于此前总指挥部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本应坚守棠吉的第200师被派往西面的乔克巴当阻击日军。当他们赶回时,日军已经占领了棠吉,并大举向北进犯。1942年4月24日,已经丧失先机的第200师接到了收复棠吉的命令。在戴安澜的带领之下,第200师于拂晓时分开始攻城。

棠吉是座山城,攻占十分不易。第200师从山下向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冲锋,战斗十分激烈。在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火力打退之后,戴安澜改变策略,下令炮兵向前推进,靠近敌人的火力点,将山上敌人火力输出最猛的碉堡炸掉。碉堡端掉之后,第200师的战士们一鼓作气,很快就冲到了城上。

部队打入城内之后,戴安澜指挥战士们与敌军又进行了一个昼夜的激烈战斗,除了一小部分敌军逃跑之外,敌人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均被消灭。到25日18时,棠吉克复。戴安澜因此受到最高统帅部的赞赏,蒋介石也亲自传令嘉奖。

然而,此时的缅甸局势却已经岌岌可危。北上的日军已经逼近腊戌,日军方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渡边已经开始了向大纵深的迂回,想要对棠吉这座小城形成包围态势。在此情况下,军部命令戴安澜放弃棠吉,迅速向北进击。

就在戴安澜率部迅速转移,追到日军背后准备攻击时,他接到了腊戌于29日失守的消息。随后,缅甸各大城市也纷纷失守,曼德勒、八莫、密支那也相继被日军占领,很快缅甸全境沦陷。眼见缅甸战事不利,史迪威所带领美军参谋团迅速退到了印度,一时间,留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成了无首之躯。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走的路都被敌人封锁了,只留下悲壮的野人山矗立在第200师面前。野人山位于中、缅、印交界,在缅甸最北方,长达200公里,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山区内大多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在缅甸语中“野人山”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在野人山,每年进入五月便到了雨季,雨季的密林中多是蚊虫和蚂蝗,人处在其中极易生病。

经历同古、棠吉的连续作战,第200师此时只剩下5800多人了,戴安澜决心要把这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带回国。进入丛林密布的野人山后,到处都是生长的灌木,第200师的战士们靠着自己的刀开出了一条路,为了防止有人掉队迷路,大家把绑腿解下来,连在一起拉着走。

戴安澜率领这官兵在这样的丛林中艰难穿行了20多天,部队断了给养,没有食物来源,加之缺医少药,战士们患病也得不到救治,还要时刻提防日军的侦察部队,官兵们每天都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

翻过康卡山之后,天已经黑了,官兵们看到山下有一座小城,城里面还有电灯的光亮。一路上谨慎行军的200师没有靠近这座小城,而是悄悄到附近的森林中休息,待侦察兵前去探明情况再作打算。

经侦察,这座叫做“朗科”的小城汽车站里有日军驻守。得知情况的戴安澜十分激动,没想到在缅甸没机会跟日本人多打几仗,在这儿却碰到了,第200师一定要把这股日军消灭再回国。

听到戴安澜的想法后,参谋长表示反对。他考虑到长途跋涉的官兵们已经十分疲惫,并且部队正处于弹药匮乏的状态,上面的命令就是赶快回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不宜节外生枝。

面对参谋长的劝阻,戴安澜十分决绝。他表示,大家都没打过瘾,今天正巧碰上了这股日军,就顺势把他们歼灭再回国。于是,戴安澜下令将米都倒出来煮成粥,让战士们饱餐一顿,准备夜里攻城。

与军部失去联络,孤军穿梭森林,几乎弹尽粮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安澜的斗志也没有被消磨掉。等到天黑之后,在戴安澜的率领下,官兵们迅速将车站包围起来,打响了战斗。被包围的日军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第200师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措手不及的日军只能慌慌张张地进行抵抗。

然而,敌人的火力相当猛烈,经过一夜的战斗,第200师并没有将车站拿下来。双方激战到下午,戴安澜急了,他下令马上进攻,一定要拿下车站,消灭敌人。说着,他从掩体背后站起来,冒着敌人的弹雨向前冲,结果不幸胸部中弹。

无奈之下,第200师只能又退回森林之中。重伤之下的戴安澜感觉自己可能无法带领部队回国了,他忍着剧痛召集大家开会。在会上他对自己未能打退日军感到惭愧,命令部队回国的时候要服从高吉人的指挥,同时还安排了队伍行军时的部署。第200师按照戴安澜的部署继续行军,士兵们用担架抬着师长戴安澜一同前进。

此时正值五月,缅甸的天气相当湿热。日晒雨淋,条件异常艰苦,戴安澜宁愿忍着伤痛也不愿士兵外出寻药,以免暴露部队位置,很快他的伤口恶化了。部队在密林中又行进了四五天后,距离走出野人山越来越近了,但是戴安澜已经奄奄一息了。见此状况,部队加紧行军,争取能早日回国。

到了茅邦之后,部队停下来休息。士兵们找到了一座小庙,将戴安澜安置在里面,小庙附近有很多树,部队就在树林中守护着他们的师长。此时的戴安澜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的眼睛一直望着祖国的方向。

他凝视北方许久,仿佛又看到了那巍峨的长城,九年前,他就在那里率领145团与日寇苦战三天,撤退时,目睹日寇在长城上耀武扬威,他曾决心要将日寇赶出中国。然而遗憾的是,戴安澜的呼吸永远地留在了那座距离中国不过六七十里的小庙里,他再也不能活着回去了。

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野人山深处茅邦村的一座小庙中,戴安澜因伤重不治,壮烈牺牲,年仅38岁。官兵们在山上砍下一棵坚硬无比的老番龙眼树,造了一口大棺材,将师长厚殓,悲声不绝的第200师士兵们就这样扶棺前进,继续踏上回国之路。后由于天气湿热,遗体保存不便,官兵们含悲忍泪才将师长的遗体火化,将骨灰装进了一个木匣中。

按照戴安澜生前设定的行军路线,第200师在莫罗附近渡过瑞丽江,通过南坎,经八莫公路,于1942年6月5日回到祖国。第200师入缅时九千余人,回国时却已不足四千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域外作战,就这样悲壮而惨烈地结束了。

当再次踏上祖国大地时,历尽艰险的官兵们悲喜交集,难以自持。越过边境线后,部队来到腾冲,官兵们特意买了一口棺材,将装有师长骨灰的木匣安放进去,重新装殓。

在副师长高吉人的率领下,部队继续北上,将灵柩护送至昆明。路上途径安宁县时,部队暂停在一位老华侨家中。想当初,第200师出征入缅时也路过此地,当时的师长戴安澜还曾在这家借宿。然而,时隔三个多月而已,竟只见棺木在,不见将军回。

年逾古稀的老人见此情状不胜悲戚,戴将军是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牺牲后竟只有如此单薄的棺木,老者实在于心不忍,当即决定献出为自己预备的楠木棺材。就这样,悲感交加的官兵们将原来的棺木装入了楠木棺,再次装殓。

位于全州城内西隅湘山之麓的“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是广西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寺院中有一座妙明塔,自唐代建成,历经千年,傲然耸立。当年,戴安澜的灵榇被第200师官兵护送回到国内后,就被暂时安放在妙明塔旁的天台院中。

同年秋季,数以万计的人们赶赴全州,在湘山寺追悼为国捐躯的戴将军,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也高度赞扬了戴安澜的壮烈业绩和英雄气概, 史迪威也曾评价道:“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之声威者,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全州,对于戴安澜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这里曾是国民党第五军的大本营,也是第200师的发祥地。在这里,戴安澜训练出了勇冠三军的第200师;在这里,戴安澜也曾与家人度过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戴安澜一生四处征战,与家中妻儿聚少离多。面对国与家的选择,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曾在写给大儿子的信中,这样说道:

“东儿,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所以,对于短时间离别不要太看重才好。”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入缅一战即是永别。他用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铸就了儿女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芜湖,戴安澜将军的故乡。将军的灵榇在战火中几经辗转,最终魂归故乡,长眠在芜湖市中心的赭山公园中。与墓地相距几十公里的无为县洪巷乡风和村,是戴安澜出生的地方。

那时国难当头,军阀四起。20岁时,他怀揣忧国忧民的心情离开故乡,考入黄埔军校,决心救民族于危难,解百姓之倒悬,保家御侮,力挽狂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愿意像搏击风雨的海鸥一样不懈奋斗。于是,他改名明志,以“安澜”为名,“海鸥”为号,时时自勉。

将在外,国为大,以身许国,再难许家。

作为军人,戴安澜驰骋沙场,台儿庄、中条山、昆仑关、万家岭等战场上都有他的奋勇身影。然而,作为家人,他却因常年征战无暇顾家,但是他知道家人无时无刻不在牵自己,而他心亦然。

他牵挂远方的父母,却因顾忌父母安全,只能给他们寄去自己乔装改扮后的照片,聊慰思念。就是在戴安澜接到入缅任务之前,思念远在敌占区父母的戴安澜联系了一个京剧戏班,他特意让人将自己扮成老生,厚厚的油彩涂在脸上以迷惑敌人,然后拍照留念,寄给尚在老家的双亲。

同古激战前,戴安澜写给妻子的信中也满是对家人的牵挂。他在信中嘱咐道:“所念者, 老母外出, 未能侍奉;端公仙逝, 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 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 俱极聪俊, 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 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 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 时间太忙, 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 侍奉老母!老父在皖, 可不必呈闻。”

在得知丈夫牺牲后,妻子王荷馨悲痛欲绝,但念及丈夫临终嘱托,她又坚强地肩负起奉养双亲、抚育儿女的责任。她言传身教,延续丈夫的遗志,将四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了优秀人才。不仅如此,为了践行丈夫生前“振兴中华”的未竟理想,王荷馨还用政府颁发的20万特恤金创办起了职业学校,校名仍用“安澜”,以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建设人才。

义无反顾御外侮,痛击日寇裹尸还,中华有此将军,国家甚幸,民族甚幸!丰碑固常在,英魂当永存,正是因为有戴将军这样的英烈,中华民族才能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不断攻坚克难,一步步走向光明。

文章来源:网易    作者:生肖夜梦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